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心理与调试论文”。
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11物理1班
王清清
11101091028 11物理1班
袁晓仪
11101091036 11物理1班
雷嘉宝
11101091011 [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蔓延,已严重危害到了高校的教育评估体系。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提出 了有效遏制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13444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3—0090—02
考试在中国历史悠久,古代中国就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和后备人员。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考试成为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机制。而考试作弊现象则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笔者就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在某市某大学进行了匿名调查,在被调查的近500名不同院系的学生中,有10%的学生坦言:“有过作弊经历。”只有58%的学生表示,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肯定不准备作弊。由此可见,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中一种常见的错误行为,是学生中的不正之风,它不但损害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也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德。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对考试作弊行为的界定
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是维护考试秩序,保证考试过程公正、公平和考试结果真实的必要手段。考试作弊是一种违反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的行为,是参与考试行为的主体,在执行考试的过程中,因主观故意而产生直接破坏考试目的,严重影响考试功能与作用的正常发挥,虚假反映对象在特定知识经验信息传承中的质量和效果,导致考试结果失去特定信度和效度,要求偏离理论假设的行为。因而,考试作弊是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特殊问题行为。当这种行为出现时,表现为窃取或骗取考试答案和成绩。这种明确的目的性和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是构成考试作弊行为的两个要件。
二、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
总结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自身的监考工作经验,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化。
资料显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数 占到学生总人数的5%-.-6%,甚至在个别考场中,考试作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两位数以上。说明大学生考试作弊,已从极个别人 的极个别行为发展到了许多人的行为。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普通高等学校中,也普遍存在于一些重点大学中。
2.考试作弊群体构成复杂化。大学生考试作弊不再仅限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也加入作弊的行列。以前,考试作弊者多是高年级和毕业班的同学,现在,一些新生也开始作弊。而且在考试作弊的队伍中,女同学的数量有所上升。
3.考试作弊手段多样化。大学生考试作弊大多采用夹带的方式,而且夹带手法越来越高明。有的学生夹带事先准备好的缩印纸条,放在口袋里、坐椅上、袖口里等;有的把答案抄写在手掌上、桌面上或存储在计算器里;还有的利用无线耳机接听答案和 利用手机收发答案等。考试作弊手段的隐蔽性和多样化由此可见一斑,令监考教师防不胜防。
三、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功利心理。
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在评优、评奖、入党、毕业就职、考研时能否被录取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虽然教育部和各高校对考试作弊 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但仍有学生铤而走险。
2.侥幸心理。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群中,只有0.5%的人被发现。许多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觉得,考试中既然能够作弊,又不会被发现,还可以得到好一些的成绩,当然可以试一下。另外,由于各高校加大了严肃考风考纪的力度,对作弊学生的处罚比较严重,所以,监考教师面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时,不免心生慈悲,怕学生因考试作弊被退学而影响其一生,对考试作弊的学生采取了查而不报的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在大学生考试作弊中希望侥幸逃脱的心理。
3.从众心理。
事实上,在考试作弊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在复习之初并没有想参与考试作弊。但是看到别的同学作弊,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因考试作弊侥幸逃脱而取得好成绩,认为自己不作弊是一件十分吃亏的事情,于是加入到了考试作弊的队伍中。
4.“助人为乐”心理。
高校的考试制度不同于高考,对于及格以上者并没有名额限定,所以有些大学生对同学抄袭自己的答案并不介意,相反还会得到抄袭者由衷的感谢。出于这样的原因.“助人为乐”者出现在作弊者队伍中。“助人为乐”者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时,甚至可以充当“枪手”的角色。
5.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原指人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期。大学生正处于逆反心理的高发年龄段上,他们希望摆脱父母、师长与规章制度的控制和管理。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于学校制定的考场规则和教师提出的不得作弊的要求持强烈的排斥态度,总觉得考前老师说得太多,考场又管得太严,因 而以考试作弊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6.猎奇心理。
应试教育体制的特点就是唯分数论,分数成为 衡量一名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从价值观念上还是个性心理健康的水平上,都比较容易偏离社会日常标准。因而,一些大学生会感到生活了无兴趣,觉得读了那么多年书,还不知道作弊有何体验,是一种遗憾。于是,为了追求刺激,便会以作弊取乐。
7.投机心理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有的学生为了省去秉 烛夜读的辛劳,对将来有用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多学、苦学,而自认为无用的课程则不愿学。可又想获得好成绩,便只能靠投 机取巧,蒙骗过关。
8.冒险心理。
在近些年的高校招生录取中,各地考生的成绩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人校后虽然也努力学习,但仍然出现了多门功课虽历经考试、补考、重修仍不能及格的局 面。按高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这样的学生只能留级或退学。于是,便产生了“与其坐而待毙,不如背水一战”的冒险心理。
9.厌学心理。
受学非所用或上了大学可以松口气之类思想的影响,一些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把时间荒废在上网、谈恋爱等事情上,日积月累,学习上欠债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考试时凭真
实水平难以过关,但为了混个文凭,好“对得起”家乡父老,就采取了作弊一策。
10.“合理化”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家庭、自身疾病、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干扰,自己的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担心考试会不及格,基于特殊情况下的“合理化”借口,偶尔采取考试作弊行为。
四、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策略
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分析,我们看到,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即部分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法纪观念较差;也有其深层次的学校和社会原因,即学校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体制因素、不良社会风气以及家长和其他社会主体施加的压力等。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影响高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学校应该通过加强教育、严格管理来减少和杜绝大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国外有关学者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考试作弊模型,指出学生作弊意识取决于四个因素:对作弊后果的态度、与他人对作弊看法相关的主观漠视、对作弊行为的自我控制程度、与作弊相关的个人道德责任感。据此模式,高校在防范考试作弊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机制。
学校平时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立足社会的基础,在一个成熟的社会机制中,个人信誉甚至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实原则更是社会大力提倡人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诚信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案例教学、事迹报告等多种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道德意识的培养,不仅从道德认知上教育学生讲究诚信,而且帮助大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政人员更要做好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诚信实践活动,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课外活动全过程,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诚信者人人赞扬、失信者个个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从而使大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诚信观念。大学生诚信档案分为学习承诺、守纪承诺、文明义务承诺等方面,并附有每学期行 为记录表、自我评价表和品行说明书。在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中,教师要采用客观描述的方法,只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进行分类记录,不对其进行结论性评价,并对有不诚信行为的学生在入党、评优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通过这样的方法,对大学生从伦理和道德方面进行约束,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改变高校一元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设置课程。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学分制,减少必修课的数量,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选择课程。同时要充实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利用电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影像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要扩大奖励对象的范围,建立多元的奖励标准。作为教育激励手段的奖励活动,其标准的多元化体现为,除了考试的分,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某些专门能力也应当成为评奖评优的标准。奖励标准的多元化,会激励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不同的学习生活领域得到学校、社会的认同。
4.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健全考试机制。
要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课程,设计运用不同的考试方式,以开放的、学用结合的考试模式替代传统的考试方式。为提高考试效能,考试命题应以能力测试为导向,坚持知识积累和创新运用并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为保证考试的效度,应规范命题,建立题库。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给学生表现能力提供多元途径,如开卷笔试、口试、做小论文或小设计、写课外作业等。多采用等级评价来替代百分制,降低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敏感。要健全考试运作机制。考前要加强对学生的考试纪律宣传,使其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及其后果的严重性。要加强对考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促使其真正负起监考的责任。要科学安排考场,考试场次以分散为宜。考场规模一般应在三十人左右,保持考生间距,随机安排考场和考试座位。
5.加强大学生健康与行为的教育。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健康心理和健康行为的标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同时要在考试前夕,开展心理咨询,通过与学生平等、友好的交谈,缓解学生考试压力,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行为。[参考文献]
[1]高玉杰,等.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与对策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5)[2]李春生.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J]_当代教育论坛,2005(4).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仅影响们自身发展而且也关系全民族素质提高更关系跨世纪人才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主要原因心理障碍精神疾......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首先根据2001~2009年南京某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档案记载资料,对大学生作弊现状及作弊特点,包括作弊类型、作弊处罚和......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探析论文摘要:杰出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但在现实日子中,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呈现一系列的心思疑问,严峻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日子和作业......
考试作弊心理透析“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眼下马上就要进入学校的期末考试,考试又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考试作弊现象再一次考验和冲击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当前考......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摘要: 考试是学校评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质量的一种手段。学生考试成绩应该能客观正确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但学生考试作弊就会扰乱学校教学质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