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题4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语文模拟试题4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都是哪些“国”与“学”
王宏斌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在自己构想的“天下”中,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和日本。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撰写《劝学篇》,告诫士人和政府,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将其改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就彻底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校”向“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应当说,“国学”概念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照搬西方。有识之士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中国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
关于国学的定义,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陈寅恪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人称国学大师的陈寅恪,充分运用了西洋的研究方法及西洋的知识;钱穆的历史研究同样受了西洋方法的影响,其著书体例即是西洋的。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日,无不是今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现在的国学热也有一个危险,很容易把传统中国的学问“博物馆化”、“冷冻化”。其实,真正的“国学”应是现代中国人处理公、私生活之学,中西兼用才是真正的国学。
(选自《国学》2009年8期,有删节)
1.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观点和看法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概念是精英知识分子因民族文化危机感而唤醒新的文化国族意识才出现的。B.以《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国学”的本体是经史,尤倾向于经部。C.今日“国学”其偏颇的一面,容易把传统中国的学问视为已经没有生命力的死东西。D.社会处在发展中,“国学”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而是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2.下列解说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晚清以前,中国士人认为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西学”是不存在的。B.“旧学”强调了时间,“中学”强调了地域,但都有错误,后来改为“国学”。C.“国学”是由“旧学”、“中学”演变而来的,是相对于“国故学”而言的。D.由“寻根”热到“国学”热,体现出当今经济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周礼·春官·乐师》的文字看,周代的国学应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B.从逻辑事理来看,在中国近代应该是先有“西学”之说,然后才有“国学”之说。C.“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无疑医学、星象等是不属于“国学”范畴的。D.像《西厢记》、《牡丹亭》是国粹内容,又是艺术门类,在“国学”中也有一席之位。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之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③
②
①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故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意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
【注】①吁俞:“吁”,疑怪之声;“俞”,赞许之声。②祥刑:谨慎用刑。③四岳:传说尧时四方部落首领。④遄:迅速。⑤沮:终止,停止。
4.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矜:怜惜 .B.不可,鲧方命圮族 圮:倒塌 .C.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裁:制止 .D.《春秋》之义 义:要旨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①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②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D.①因其褒贬之意以制赏罚。②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感叹古代圣贤帝王“爱民”“忧民”“待天下”开端,意味深长,振起全篇。B.孔子高度肯定穆王,是因为穆王在周朝国势衰落时,能承继先贤“君子长者之道”。C.借《尚书》《诗经》中的名言和《春秋》要义,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强了说服力。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3分)
译文:。②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3分)
译文:。③是故疑则举而归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4分)
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④
⑤
帝台春
李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8.“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两句别具情趣,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答:。9.结合该词内容,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2)转轴拨弦三两声。(白居易《琵琶行》)(3),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4)连峰去天不盈尺。(李白《蜀道难》)(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6),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7)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8),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岳阳楼记
汪曾祺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并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这篇《岳阳楼记》和其中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1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 北京
(选自《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有删节)
11.从文中相关描述来看,岳阳楼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12.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说《岳阳楼记》的写作是“不可思议的事”?(3分)答:。(2)文中说“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原因是什么?(3分)答:。13.按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7分)(1)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3分)
答:。(2)写黄鹤楼、滕王阁,引用大量古人诗句,用意是什么?(4分)答:。14.作者由《岳阳楼记》被千古传颂及该“记”写作情状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古徽州座落在山区,并不是苏杭那样的江南水乡,但它们从江浙吸收过来的建筑风格,却把水的文章做到了极至。
B.卡梅隆导演在《阿凡达》北京首映式上表示,“哈利路亚山”的原形来自中国黄山,“那些陡峭的山势、岩石的质感给了我们灵感”。
C.上海世博会筹备按中央统一布署全面有序扎实推进,今年6月23日-6月27日被确定为“安徽周”,届时徽文化将把徽风皖韵唱响世界。
D.动漫皖军神采飞扬,合肥、芜湖、马鞍山形成竞相发展、各具特色的良好态势;总投资18亿元的芜湖方特欢乐世界被誉为“中国迪斯尼”。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雪中的黄山松,风清骨俊,立地擎天“凌严寒、傲霜雪”,柔情万千向世人伸出温暖....的双臂,盛邀四海宾朋,共迎虎虎新春。
B.来逍遥津训练的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大批游客驻足观看,还有其它城市的家长也专门带孩子前来观看,孩子们兴趣浓厚,蠢蠢欲动。....C.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D.36岁的周涛以一首长诗崭露头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牧人集》、《神山》、《鹰笛》、......《野马群》《云游》等诗集一本接着一本。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万世根本》是一部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它艺术再现了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江淮儿女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伟大壮举。
B.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将于2010年5月16日在合肥开幕,届时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共五十多支代表团(队),约三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及随团观摩人员来肥参赛、观摩。
C.富有改革传统、敢为人先的安徽人,把握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文化日益融合,追逐着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时代梦想。
D.美国《考古学》杂志日前评出了2009年最令人兴奋的十大考古发现——从史前古器物到那些能最大限度扩展我们对历史了解的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3分)
弗罗姆认为,爱固然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把自己和他人联合起来的力量,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人自己的尊严和个性。一个人若想使爱久恒,就必须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不断更新自我。那些以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尊严为代价来换取爱的人,最终必然失去爱。爱的行为只能在自由的感情交流中实现,决不能作为依附的结果。
答:。
19.观察下图,请以简明的文字介绍2009年十一运会志愿者标识并阐述其创意内涵。(100字左右)(5分)
答:。20.将下面一段文字,增加语句,按要求扩展成两段文字。(每段70字左右)(7分)原文:天色已晚,太阳落在大山背后,小鸟唱着,夜幕降临,大地又沉浸在一片寂静中。扩展:(1)(表现兴致高昂的意境)。扩展:(2)(表现低沉凄凉的意境)。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阅读上述歌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不要脱离歌词含意。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和看法的概括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CD三项都能找到依据,B项从下文看,章太炎已谈到这一点。
解题探究:先明确作者观点和看法有哪些,然后筛选相关信息比照。2.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西学’是不存在的”不当,从“何以分中、西?”看,应是还没有认识“西学”;B项“但都有错误”不当,应是“旧”“中”不够妥当或时尚;C项应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
技巧点拨:先根据选项找出信息所在位置,并对文中观点态度、材料运用等归纳分析。3.C 解析:本题考查在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的推断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国学的分类”来看,“医学、星象、术数等”也应属于“国学”。
解题探究:此类题不会直接找到答案,但推断依据都来自文本。要根据选项找出推断的信息源,从而断定有没有依据。
4.B 解析:本题考查对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该题B 项取“倒塌”的意思不能与“族”搭配,这里是“毁灭”的意思。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问题,代入验证是首选的方式。也就是说,根据试题提供的解释,放在语句中符合表意的要求,说明解释是正确的。
5.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项①介词,用,拿;②连词,因为。B项①动词,给予,授予;②连词,和。C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并列。D项介词,根据,凭借。
解题探究:辨别虚词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可先从所学教材熟悉的语句入手,带入验证。
6.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B项“高度肯定穆王”有误,原文是“故孔子犹有取焉”。
解题探究:解答此类题,对全文内容整体把握是前提,对每个选项仔细斟酌、认真甄别是关键。为增加试题隐蔽性和迷惑性,命题者常在选项中加入一些干扰因素,如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添枝加叶等。
7.①有人做了一件好事,随即奖赏他,接着又歌颂赞美,以此表示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②越过了仁,仍然是一个君子;越过了义,就会成为残忍的人了。③因此,赏罚不能确定的时候,就根据仁德之心来处理,用君子长者的忠厚之道对待天下的人,使天下的人陆续地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之道上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1)句中的“从”“咏歌嗟叹”“乐”是关键词;(2)句“过”“流”“忍”是关键词;(3)句“疑”“举”“相率”是关键词,“是故”是凝固形式。
解题探究:做好文言文翻译,一要先找出翻译的关键点,包括关键词语要准确解释,特殊句式要正确调整,省略成分要恰当补充,抽象表达要灵活意译等;二要合乎“达”与“雅”的要求,即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明白晓畅地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参考译文: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的爱民之心是多么地深厚,忧民之情是多么地急切,并且又用君子长者的忠厚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随即奖赏他,接着又歌颂赞美,以此表示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随即处罚他,接着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过去而开展新生活。所以,那叹息和赞许的声音,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在虞、夏、商、周的文献里都可见到。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但是,穆王还是吩咐臣子吕侯,告诫他谨慎地使用刑法。他的话忧虑而不悲伤,威严而不愤怒,慈爱而又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所以孔子对他还是有所肯定的。书传上说:“奖赏犹疑不定时,就应该给予奖赏,为的是推广恩德;处罚犹疑不定时,就应该免除处罚,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帝当政之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将要处死一个人,皋陶多次说“杀了他”,尧帝却多次说“宽恕他吧”。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帝说:“不行,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的人。”后来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的用意,大概可以看出来了。《尚书》上说:“定罪时有疑惑只能从轻处理,评功时有疑惑只能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赏可不赏的,奖赏他就过于仁;可罚可不罚的,惩罚他就过于义。越过了仁,仍然是一个君子;越过了义,就会成为残忍的人了。所以说仁可以越过,义不可以越过。
古时候,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和俸禄来奖赏功劳,这样奖赏的效用只给予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身上,而不能给予得不到爵位和俸禄的人身上。刑罚用刀锯,这样刑罚的威力只能施加在受刀锯的人身上,而不能施加在不受刀锯的身上。古代帝王知道对天下的好事是奖赏不尽的,而爵位和俸禄也不足以起到勉励的作用;知道对天下的坏事是处罚不尽的,而刀锯也不足以实现制裁的作用。因此,赏罚不能确定的时候,就根据仁德之心来处理,用君子长者的忠厚之道对待天下的人,使天下的人陆续地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之道上来。所以说这是忠厚的极致了!
《诗经》上说:“君子如果喜欢贤人,祸乱差不多就会很快结束。君子如果怒斥坏人,祸乱差不多也会很快终止。”君子平息变乱,难道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吗?只不过使自己的喜怒都不违背仁义罢了。《春秋》的义旨是:建立法度以严厉为贵,而要求人民则以宽恕为贵。根据《春秋》的褒贬原则,来制定奖赏和刑罚的办法,这也是忠厚的极致!
8.本来是“人知花”,飞絮落花撩人春愁,诗人却说“花知人”,即花絮也知人春愁,足见“春愁”之深之重,无人告慰。(1分)这样写不仅摒弃了落花柳絮引人愁的老套,而且达到物我同感的效果。(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该句写的是“乱红”,用拟人化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情感,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效果。
解题探究:对诗句的理解,先要考察诗句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另外要结合诗意分析。9.上片写海角春愁。先写眼前之景招惹羁旅“倦客”的愁思;再写往日一起踏青拾翠、携手共赏凤城春色的欢娱;又写“到今来”长期在外疲劳厌倦、孤独惆怅的内心。(2分)下片写倚栏盼音。“愁旋释”几句写“倦客”孤苦的情状,“谩伫立”几句写“倦客”思念之苦。(2分)该词表达了天涯倦客春日依栏怀人的内心沉痛之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诗人触物兴感,追忆往事,感怀今日,上片写春愁;下片以特写镜头形式,描画诗人泪水朦胧、倚栏眺望的情状,以及内心的期盼。把上下片内容结合起来,可见诗人的情感。
技法点拨:诗人情感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关键词语来分析。
10.(1)烟光凝而暮山紫(2)未成曲调先有情(3)善始者实繁(4)枯松倒挂倚绝壁(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花径不曾缘客扫(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8)两情若是久长时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名篇名句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较强的启迪作用,识记名篇名句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误点警示:作为高考的常规考点,这一考点难度最低,但满分情况不多见,关键在于“准确”二字,表现在不出现错别字,不掉字和多字。
11.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具有结构的精巧美;楼与湖是一整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美;因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具有高度的思想美;名人登楼留下众多诗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美。(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首先找出文中体现岳阳楼之美的描写,从中提取关键词来概述。
方法总结:归纳概括要抓住要点,围绕关键语词整合答案,并以简明文字分点指出。12.(1)范仲淹根本没有到过岳阳,他是凭着自己的想象,从太湖的印象中借用过来,(2分)描绘出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的洞庭湖万千景象。(1分)
(2)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深入人心,(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后人传诵。(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先要明确题干的指向。
解题探究:由果而求因,一般是从上下文来寻找。
13.(1)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整体结构形态,赋予岳阳楼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岳阳楼建筑的精巧独特。(指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评价2分)
(2)文中写滕王阁、黄鹤楼的建筑地势,并与岳阳楼的建筑地势作比较,目的在于衬托岳阳楼得天独厚的地势美;(2分)文中引用古人诗句,大量的古人诗句丰富了文章内涵,提升了文章品味,更体现出岳阳楼深厚的文化意蕴。(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E级。第一题考查语句的分析,先要明确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题考查材料的运用,拿黄鹤楼、滕王阁与岳阳楼作比较,目的在于衬托岳阳楼的美;引用古人诗句,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美,而且可以提升文章的文化内涵。
解题探究: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评价,要结合文本内容,侧重于表达效果的分析。14.作者认为范仲淹凭想象写出《岳阳楼记》,而该“记”千古传颂,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2分)由此提出“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的问题,说明文章的不朽主要在于真实、深刻的思想。(2分)
古人说:“文以载道。”文章应表达深刻、透亮的思想,(1分)予人思想的启迪、心智的开启,予人心清意朗的审美愉悦,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把握以及对文本意蕴的发掘和自我解读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阐述自己的看法要立足于作者的观点看法,而且做到观点鲜明。
误点警示:探究类的试题发端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要立足文本阐释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不能脱离文本另起炉灶。15.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主要涉及常误写的字,A项“座落”应为“坐落”,“极至”应为“极致”;B项“原形”应为“原型”;C项“布署”应为“部署”。
方法总结:留意形声字的偏旁部首,辨析近义词语表意的差别,有助于识别错别字。16.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B项“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是贬义词;应为“跃跃欲试”。C项“休戚相关”指彼此的忧愁祸福紧密关联;这里说的是“发展智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应为“息息相关”。D项“一发不可收拾”意思是事情败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是贬义词;应为“一发不可收”,“一发不可收”意思是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是中性词。
试题探究:词语使用要符合语句表达的要求,辨析词语要明确内涵,注意色彩以及使用对象、范围等。
17.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A项词序不当,“一部”应放在“精品力作”前;B项数字矛盾,“约三万多名运动员”中“约”与“多”只能保留一个;C项成分残缺,应在“融合”后加“的趋势”。
试题探究:辨析病句要尊重语感,更要熟悉“考纲”规定的六种基本类型。18.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的概括压缩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语段围绕“爱”字展开,“尊严”“个性”是关键词。
解题探究:概括内容要点,先要明确陈述对象,其次看其中包含的信息点有哪些,再次对信息点做出主次的区别,最后对主要信息概括整合。
19.标识用两个勾连的人形组成蕴含志愿者特征的“心”型图案,三个圆点与勾连纹样的共用形态能看到三个紧紧相拥的人形,传达了十一运志愿者“团结协作,真诚奉献,奋发有为,共创和谐”的精神理念。
解析:本题考查图画转换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根据图案的组成,要抓住图案中三个紧紧相拥的人形揭示其蕴含的深意。
解题探究:先要明确标识对象,然后总体观察,包括整个标识的外形特点,标识中出现哪些文字,由哪些图案构成,每个图案的形状如何,图案之间怎样联系,色彩搭配有什么特点等。
20.示例:(1)天色已晚,金色的太阳遮掩了笑脸,静静地落在大山背后,青翠的树枝上,不知疲倦的小鸟唱着欢送太阳的歌曲,夜幕开始降临,忙碌的大地又沉浸在一片寂静中。(2)天色已晚,疲惫的太阳发出凄凉微弱的光芒,悄悄地落在大山背后,干枯的树上,小鸟无奈地唱着悲惨低沉的歌,夜幕开始降临,荒凉的大山又沉浸在一片寂静中。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扩展要明确括号内的要求,在遣词造句方面能突显出两种不同的意境。解题探究:本题属于情景式扩展,即提供一个具体背景,以某一对象或内容为重点,要求根据这一情景展开联想、想象扩展。要审清“情景”对扩展的限制和要求,语言力求准确精当,生动形象。
21.写作提示:
这是中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周杰伦的流行歌曲《蜗牛》中的一段,生动鲜明地塑造了不屈不挠的小蜗牛形象。歌词托物寓意,既是词作者发自心底的永不言弃、昂扬进取的心声,也是激励人们坚定信念、执著追求的强音。准确把握歌词的内涵,围绕“信念”来构织文章,应当说这则材料的写作难度不大。写这样的文章极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因而,写作时一定要在创新方面多动脑筋。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演绎故事,从“信念”缺失的角度构建文章,凸显“信念”的重要性,这样可能会与众不同。穿越历史时空,与古代先贤对话,畅谈“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这样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文展示:
点亮信念的明灯
山东阳谷第二中学志远班 刘颖
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来临前夕,一些媒体记者重返震区,看到灾区的人们已经开始放下悲伤,重新经营自己的生活,他们眼中透出的坚定信念震撼人心。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英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仲尼厄而作《春秋》,是信念;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是信念;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是信念。心即信念,舞台即成功。心引领舞台走向未来,信念为成功导航奔向远方。
意大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马佐·康帕内拉为了祖国的解放而斗争。他被捕后,在狱中度过了27年。每次严刑拷打都使他昏死过去,但每次苏醒过来,他的第一信念就是:“我能思索,我还活着!”他不屈不挠,以自己的心血筑成了人类思想史上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太阳城》。下“蚕室”受“腐刑”,对司马迁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摧残和耻辱,极度折磨、困境难忍中的他也想到了“引决”,但他以清醒的理性思考了死亡的价值问题,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就是这样的信念,使他在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之间选择了实现人生价值,使他决心以人生困厄作为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支撑他在“肠一日而九迴”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他把一生的血泪化作浓浓墨迹书写在青青竹简之上,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鸿著,司马迁“忍辱奋斗”的哲学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恶,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人生有波澜,世路有屈曲。”人生的征途中,谁都难免有消沉和彷徨,但点亮信念明灯的人,总会坚定地生活和战斗,最终成就人生的辉煌。
点评:这篇文章观点比较明确,开篇以灾区民众的精神风貌提出“信念”的问题,继而以一组排比句式,从正反两面说明拥有信念的重要性。在论述过程中,既有集中用例,如仲尼、左丘、孙子,又有典型的事例论证,如马佐·康帕内拉、司马迁,论述具有说服力;恰当嵌入鲁迅、司马迁等的名言,更是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结尾处照应题目,水到渠成地进一层明确论点,使得文章层次条理,结构完整。另外,文中生动的比喻修辞,富有气势的排偶句式,增添了议论文的语言魅力。
语文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部分。(一)填空题:(36分)1、《字母表》中有常见的韵母_____个,有常见的声母_____个。“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个字中,翘舌的声母有____个,后鼻韵母有___......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语文模拟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2014年巴东县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 卷本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文段中的“他”是(2)悟空最终未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被压在五行山下,后受观音点拨、唐僧搭救,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中途三调芭蕉扇,保唐僧过了火焰山。请说出火焰山的来历。 6.2012......
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佝偻(jù) 癖性(pì) 慰 藉(jiâ) 阴 霾(mái) B.教 诲(huì) 戏 谑(xuâ) 勾当(gîu) 虔信(qián) C.迷 惘(wáng) 腌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