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道德与法治45课课堂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上道德与法治第四课”。
八上道德与法治4--5课课堂笔记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一)尊重他人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是什么?为什么?含义及意义)
含义:
意义:(1)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表现,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尊重从我做起(怎么做?)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二)以礼待人
1.待人礼为先(是什么?为什么要文明有礼?/含义及意义)
含义: 表现: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意义:(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2.做文明有礼的人(怎么做?)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不说粗话脏话,多用商量的语气,不盛气凌人。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三)诚实守信
1.诚信无价(是什么?&为什么?含义及意义)
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和信任。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意义:(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如果不讲诚信,无法在社会中立身处世。
(2)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塑造良好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带来持久效益,长盛不衰。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社会成员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怎进社会互信,促进社会和谐,积累社会资本,提高国家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践行诚信(怎样做?)
(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一)法不可违 1.违法无小事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5)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预防犯罪
1.了解罪与罚
(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加强自我防范(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提高道德品质,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常见价值判断?——违法犯罪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往往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善用法律
1.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等。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3.有勇有谋,应对犯罪(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应对违法犯罪行为?)
(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行为作斗争。(青少年要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思品八年级上册 总课时数:84 周课时数:4制作人:李西俊制作时间: 2018-1-9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第2课时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练习课练习目的:通过复习知识点和做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1、在社会中成长2、合理利用网络练习方式:师生一起做练习练习......
道德与法治课(锦集6篇)由网友“weica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道德与法治课,欢迎大家前来参阅。篇1: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听了张老师的《学习伴我成长》这一课,收获很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教学设计(精选19篇)由网友“不知鱼乐”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受用!篇1:《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寄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寄语都不陌生吧,借助寄语人们可以表达心中所想。那什么样的寄语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