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已深入中小学课堂,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已经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尝试运用先进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们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式,选用怎样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走进学生内心,精心设计导语,启发学生思维
新课导语,就好比演奏家定弦,歌唱家定调,音调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一节语文课如果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针对学生好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文学和日常中的故事新闻趣事等都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时,可以先讲一则破坏生态平衡的新闻。澳大利亚以盛产甘蔗著称,每年都有大量甘蔗出口到世界各地,昆士兰州的麦凯市更有“糖城”之誉。然而寄生于甘蔗内的一种甲虫危害极大。它的繁衍导致了大片甘蔗林的死亡。于是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甲虫的天敌——青蛙,这一人类的朋友“移民”澳大利亚后,立即大显身手,一举成为杀虫英雄,害虫很快被消灭了,甘蔗产量大大提高,麦凯市民无不拍手称快。但青蛙格外能吃,失去甲虫后,纸团、烟头等垃圾都成了它的食物。由于吞食垃圾,青蛙排泄出一种毒液,不仅伤人,而且还会使牲畜毙命。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青蛙繁殖能力超强,目前尚无法找到它们的天敌。这则新闻可以引起学生们对生态环境的深思,那么读了《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就更有了深切的体会,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找准切入点,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避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沦为“旁听者”的现象。同时在所设计课堂中更多的避免“点将”现象的出现,努力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互动中判断,运用自己的智力以及思维去认识,理解事物。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们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动效应中受到启发,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教师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比如我在进行臧克家《有的人》教学中,组织了的语文综合型学习的辩论赛题目:“人如何为人”。正方的观点是“活着的意义为奉献”,反方的观点是“活着的目的为自己”。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这样不仅全方位理解了课文,更多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了解学生心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来掌握语文知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优美,质量坚固,工艺精巧,就要分析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制作特征。但是学生,甚至教师连石拱桥见也没见过,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课本上虽有一幅插图,却无法与其他拱桥比较,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于是巧妙借用《中国石拱桥》的CAI课件,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有名的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溶画文于一体,此外还附加一些思考题。学生们一边听着缓慢的、充满感情的解说,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比较、分析等过程,学生们终于得出结论:中国的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中国人民是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性的人民。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中国的石拱桥。
四、抓住“热点”,使语文与现实结合,激起探讨语文的兴趣。
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所感兴趣的“热点”。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盎然,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例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教师出示画面,向学生显示朝鲜战场上美机狂轰滥炸的惨烈情景,再加上老师的适当讲解,学生们无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切齿仇恨,对志愿军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毛岸英的牺牲表示深切的哀痛,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一情感体验,无疑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学生自然而然展开对台独势力的讨论,自然而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关注。当今中日关系尤其以“钓鱼岛”等事件为焦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展开讨论,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五、急学生所需,精心设计活动,丰富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学校成立文学社,以学生作品为主的校刊杂志定期发行,可以带动全校学生的课外练笔。学生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下来,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救课内作文统得过死,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有鉴于此,学校文学社要指导练笔、编刊,具体的做法是:每周规定一定的篇数和字数并作为写作教学的部分成绩予以记载,将优秀作文推荐给校内外报刊发表,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一旦学习摆脱了枯燥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便会进入新境界。我们作为新课程实验的践行者,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会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求。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这句话深刻的说明了学......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牟县黄店镇第二初级中学吴志国邮编:451476电话:12783433895 由于近几年中考,地理不再纳入考试之列,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地理这门课程不......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富于魅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都愿意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结果反映出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