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话题)作文审题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法一:揭示寓意
1、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易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我那曾祖父的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许多方面也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解题: 留一道缝隙:保持距离,留足空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是什么)为什么:留有余地,缓冲回旋,磨合调整,张弛有度,创造和谐(为什么)怎么样:节制,约束,平和,宽让(怎么办)写作点拨:
“留一道缝隙”既是物性,亦为人理。“物性”有修路要留出热胀冷缩的缝隙,种植要留出采光、通风的缝隙,渔猎要留出产卵、繁殖的缝隙等;“人理”有古代开国之君要留给黎民百姓修养生息的缝隙,现代家庭教育要留给子女心灵释放的缝隙,同事之间相处要留给对方转台回旋的缝隙等。其实,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此理,要想睦邻友好,就要在“求大同”的前提下,留下“存小异”的缝隙;如果一味大国沙文主义,无视别国的生存利益,小则酿成政治冲突,大则造成兵戎相见。悟透了上述之理,思维的通道就打开了。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启动辩证思维,既看到“留一道缝隙”的必要性,也看到“不留缝隙”的危害性;既看到“留一道缝隙”的前因,也看到“留一道缝隙”的前景;既看到“留一道缝隙”空间上的宽窄,也看到“留一道缝隙”时间上的长短等等。有了开阔的思路,再加上缜密的思维,下笔成文自可底气十足了。
话题作文“墙”
(一)作文题目
现实世界中有各式各样的墙,用砖砌的,用石头垒的,用土筑的……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这些墙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形的墙。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提示
(1)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话题只有“墙”一个字,根据材料,有三种写法:只写有形的墙;只写无形的墙;既写有形的墙,也写无形的墙。比较而言,后两种写法比较容易,联想、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如果选择第一种写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关联的墙,深入挖掘,展开议论,写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者写与“墙”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
(2)如果写无形的墙,一定要明确写出“墙”在文中比喻什么,不能飘忽不定含糊不清。
(3)要注意提示部分有一个关键句“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而且没有别的语句告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墙”的其他作用,所以无论写有形的墙还是无形的墙,都应该扣住“隔断”“屏障”来写。有些同学只看话题,写“承重的墙”,“沟通的墙”,这样审题立意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造成偏离题意的后果。
(4)根据材料,“墙”的作用是“隔断”或“屏障”,但并未限制这个作用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所以既可以写要“建墙”,要建抵御诱惑、对抗邪恶之墙,也可以写要“拆墙”,要拆阻碍沟通、破坏统一之墙。
(5)既然墙的作用是“隔断”或“屏障”,就有“墙内”和“墙外”之分,在构思时必须想到说不清内外之分的材料不能写,否则很难扣题,例如:“正是心中的那一面墙,把丛飞和孩子们之间的陌生隔绝开来了,使丛飞能够把他们当作亲人般看待,无私地奉献,成就了丛飞伟大而光辉的形象。”(6)话题只有一个名词“墙”,可以选择各种角度来写,比如我们需要或不需要什么样的墙,为什么要“建墙”或“拆墙”,怎样“建墙”或“拆墙”,面对“墙”应该怎么办等。法二:添加成分,化大为小 作文题目:眼界
请以“眼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试题分析:
阅卷场对以“眼界”为题作文立意的介定:
“眼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开阔/大开~。
(一)这一作文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且时代性很强。审题时,应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下列情况属符合题意:
(1)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拓宽眼界”、“放开眼界”、“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世界”等。
(2)从“眼界”这个词语的本义出发,进行引申分析立意。“眼界”指所见事物的范围,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眼界”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它的借指义“见识的广度”也可以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等。由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放开眼界,放开眼界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立意,可有以下立意:“放开眼界,铸就辉煌”、“放开眼界,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自我”等。
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如果考生把“眼界”可以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意识的前瞻性,认识的全面性。那么这样的作文应定为切合题意。
作文:以“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字数800字以上。
【审题提示】这是词语式命题形式,首先,要仔细推敲“悟”的含义(“悟”,《现代汉语词典》:“了解,领会,觉醒。”),并在“解词”的基础上对题目作整体把握和深层思考,进而在思维发散、展开联想的同时,迅速捕捉自己感受较深、材料较多的思想点,以形成正确、鲜明的主旨。如由“悟”联想到相关的词语:感悟、觉悟、体悟„„其次,审题立意时不妨运用“补充”或“设问”的方法使大题变小,虚题变实,进而确立鲜明的“主脑”。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构思成“通过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或事,悟出„„”,这时,题目“×悟„„”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由“悟”“补充”或“设问”而成的句子便可成为议论的话题。无论如何,“悟”应是文章的中心词。*下面的立意角度可视为切合题意:
1.感悟人生 2.在读书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3.爱之悟
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一、审题方法
1、这个文题我们可以运用“作拓展,添成分”法来审题,什么其实很简单。
2、生活中什么其实很简单,为什么说它其实很简单,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简单,最后再谈谈自己的感悟。
二、审题立意
1、感恩其实很简单,对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示对他们的关爱,这就是感恩。比如:为亲人端茶、送饭、嘘寒问暖用来回报亲人,表示对他们的关爱。
2、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带着满足的心生活,就是能够谅解别人,就是能够理解别人,你读懂了,你用心体会了,你就会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
3、快乐其实很简单,原谅自己或别人有可原谅的过错,不要一味地内疚后悔或漫骂责怪,让你的心情轻松起来。
法三:添加成分,化大为小+揭示象征意
“为生命着色”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 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思路指导】
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色彩的象征意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 „生命里可以有一种颜色,可以有多种颜色,有的人生命里缺少色泽,一声毫无生机和美感可言;有的人生命色调单一,或平淡,或单纯,有的人生命里五彩缤纷,有红,有蓝,有绿„ „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对生命有个性化的感悟„ „
审题立意的角度可以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他人生命里的色彩,他为其奋斗的思想历程结局;可以抒发生命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情感,可以记叙描写自我为生命着色的经历,可以议论为什么要让生命有色彩;可以写正面积极的作用,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可以借鉴教材里素材,屈原为生命抹上汨罗江一样的色彩,司马迁为生命抹上黄土地一样的色彩,陶渊明为生命抹上秋菊一样的色彩„ „
法四:辨明关系,不可偏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讨论“爱自己”“爱别人”的话题。爱,是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深厚感情,它有爱护、爱惜、友爱、关爱的意思。在生活中,人应该要具有爱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但在爱自己与爱别人之间有没有矛盾呢?二者是怎样的关系呢?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
请以“爱自己与爱别人”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写时要考虑到自己与别人,缺一不可,同时要用辨证的眼光来看。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李剑 【佳作1】爱自己与爱别人
只爱自己的人,注定了一生的孤独;只爱别人的人,世间少有。无私,高洁如天山上纯白的莲花;既爱自己,又爱别人的人,才能在尘世中生存。
爱自己与爱别人,看似矛盾,但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自我们呱呱坠地起,便凝聚了亲人的爱与希望。父母的爱,是天凉时提醒我们添衣的唠叨,是午夜为我们轻轻盖上的被子,是冬天里一针一线打织成的手套。难道你忍心看到他们担心的面孔吗?你忍心看到他们因为你的感冒而皱起的眉头吗?不忍心的。因为你爱他们。正是因为你爱他们,所以你要爱自己。
当你爱别人时,同时也在爱你自己。爱是一种快乐的付出,在爱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满足而觉得幸福。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不爱别人,那么别人必然也不会爱你,失去了爱的生命是苍白的。没有别人的爱,生活便是一滩冰冷的水,毫无生气,落寞,并且痛苦。所以,我们必须去爱别人,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把爱传给别人,其爱别人时精神上便得了安慰,尤其是别人对你的爱予以回报时,那更是一种幸福。所以,生活于尘世之中,我们要去爱别人,才能更加的爱自己。
特蕾莎是一个心中充满爱的天使。她爱别人,正是因为这样,别人才会那么爱戴她,她才能如天使一般。而她在爱别人的同时,也在爱着自己,她爱自己的梦想,爱自己的信念。为了帮助穷人,尽管她耗尽了一生的青春,但她却换来了永恒的不变的爱。
很多时候,爱自己与爱别人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种心与心之间的关怀是同时存在的。正如同一株植物的叶和花。绿叶爱红花,为它遮阳,为它挡雨,因为失去了花,绿叶便无存在的价值。红花也必定是爱绿叶的,若不爱绿叶,谁来为它点缀?谁来衬托起它的美?
在这苍茫的大地上,在这无边的蓝空下,我们都长在地球这棵大树上,叶与花,花与干,干与根,只有互相关爱才能欣欣向荣,才能枝繁叶茂。爱自己与爱别人,正是这种关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佳作2】爱自己与爱别人
有人说:爱,是语言的地平线上出现的彩霞„„
细细地品味,不禁领悟到爱是人世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生道路,苦苦追寻的也莫过于爱,让人亢奋,让人忧愁。这不仅仅是对他人,更是要对自己。
只有懂得爱自己,才有资格去爱别人。
毕淑敏说朋友是个不可复制的孤本,而我说,自己更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孤本。人的生命在这仅有的一次旅途中,有的人会自暴自弃,有的人会碌碌无为,但有的人去尽情享受人间的爱。史铁生,因劳致残,却抱着爱自己的心,跨越重重困难,把爱献给了文学。他感觉到爱的力量,才得以与地坛相依为命。这是懂得爱自己的人才可以做到的。而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一贬再贬,但他有放弃爱自己的权利吗?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不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吗?反观当今社会,一些人随意轻生,放弃了生的权利,更放弃了爱自己的权利,试问,这样做对得起那些爱你的人吗?对得起你自己的生命吗?为爱轻生的人,我看,根本没有资格让你爱的人伤心,因为你连最基本的爱自己都放弃了。
而只有勇敢地去爱别人,你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有些人,自以为看破了红尘,而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抱以消极的态度,他们只为了活着而活着。我相信,他们只是一群行尸走肉,没有了爱的滋润。他们只会永无止境地走下去,一直走到地狱的深渊。嵇康与阮籍,我看也莫过于此。相反地,勇敢地爱别人,人生才能绘成丰富多彩的画卷,你才能感受到爱的力量无限,你才会意识到爱自己是阳光之于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种爱,早已超越了爱别人的界限,上升到了另一种更高的境界。
鱼说:“你不知道我的爱,因为我在水中。” 而水说:“我知道你的爱,因为你在我心中。”
谁说鱼和水是不能相爱的,谁又说爱自己与爱别人是矛盾的?只要爱着,一切都浑然一体了。
[文题]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跤;不碰壁,怎能练就好筋骨,怎能长大呢? 清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例文一]
非走不可的弯路
黄河滔滔,历经九曲方能一泻入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勘探队伍,一路披荆斩棘,曲折回环,才完成心中的梦想。这正如我们漫长的人生旅程,不可能是一条平滑的直线,弯路无疑将会是它别无选择的主旋律。[以比喻和类比开篇,点明话题。] 弯路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弯路会使我们摔得鼻青脸肿,但是,请别忘了,它同样是我们难得的人生经历。[辩证分析,表明观点。] 本杰明曾说过:‚一千次失败才磨砺出一块成功的基石。‛[引用名言新颖而有意蕴,有力地论证了中心,体现出作者的素养。]没错,弯路就是这样一块人生的试金石,它让经历风雨洗礼后的彩虹更加绚丽,它能使顽石放出金子的光辉,它能使原本平凡的人生从此熠熠发光。[形象化的说理。]玄奘年轻时并未显露慧根,甚至还因为受不了激烈竞争而萌生转寺之念,几次寺中的僧试,他都失望而归。但是他最终在暂时的不得志中清醒了过来,明白自己抱怨寺中竞争激烈无异于自寻弯路。从此他每日三课,潜心修行,终成正果。而像晋朝的周处,少时为害乡里,没少走弯路。但他明白自己的过失后,以之为鉴,不但为乡邻除害,更使自己成了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是啊,弯路不意味着永远失败,珍惜这次经历,从中吸取教训,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珍惜每一次转弯,它是年少时的胆大妄为,记录着我们成长的印迹;它使学生时代的贪玩本性,用成绩单上的红色数字警示我们;它是我们人生的暂时失败,把经验铭刻入我们的心底;它是我们走出坎坷奋然前进的动力,重新将人生引上正确的航线。[结合生活阐述,具有警示意义。运用排比句,语言简练概括。] 是啊,‚换一个角度,失败和挫折同样是财富。‛我们或许不经意间会走上弯路,但是当我们以勇气和自信努力转弯,又回到正途上时,一颗夺目的宝石又被嵌入了人生的黑皮匣中。士季在劝谏晋灵公时曾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我看来,改过就是转弯,从弯路中转返,从泥淖中爬起,在一次次失败挫折中浴火重生,这一次次的转弯,都是人生的财富啊![例证、引证,表达形象而有力度。] 珍惜每一次转弯吧,黄河因为弯曲而滋润着更广袤的土地;勘探队因路途弯曲而得以深入钻探;那么,我有理由坚信人们也将因为珍惜每一次转弯而将人生的路走得更好![照应开头,总结收束。] [总评] 本文以引证、例证和形象的表达来论证“弯路”(歧路、挫折)对人生的意义,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材料丰富,议论到位,造语准确,是一篇较为典范、可供仿效的考场佳作。
竞争与人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竞争将更趋激烈,每个人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化、冷漠,人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更需要自我调剂,更需要温情与关爱,因而将更注重亲情、友情,努力去构筑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
竞争与人情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激烈的竞争真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关爱吗?请就‚竞争与人情‛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导写:
本题立意可以是:
一、现实生活中,激烈的竞争确实淡化了人情——这一现象令人担忧。
二、竞争,并不排斥人情。
三、身处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理应更加注重亲情、友情,理应构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写作思路参考:
一、如果准备摆开架势以理服人,那就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借助逻辑力量使读者折服。可以在文中具体分析‚竞争与人情‛应当共存的理由。
二、如果准备迂回渗透、寓理于事,那就要寻找象征借代或编述故事,以迷人的文学磁力晓喻读者。比如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某君为赢得竞争而不择手段、不讲人情,结果反而害了自己,以此揭露世态,针砭时弊。
三、还可以构思一篇辩论稿,比如通过正方一位辩手的陈词,阐明自己的见解。
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
一、没有扣住‚竞争与人情‛的关系加以诠释,而是片面地谈竞争,或者片面地说人情。
二、对话题关键词的理解有偏差,比如把拥挤着上公交车、同学间的争论与探讨等都说成是一种竞争。
三、东拉西扯,拼凑成文,比如大谈特谈动物之间的竞争如何残酷;或者写面对竞争与人情,有人认为竞争重要,也有人选择人情,而我觉得既要参与竞争也要讲人情……于是造成笔墨分散,观点也不够明确。
范文:
竞争的步伐(得分:50+10=60)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在大学里关系很铁的‚哥们儿‛,在进入同一家公司就职后,其中一个人却经常在上司面前毁谤自己的朋友,导致对方因不堪忍受而辞职。从此两人形同陌路,再无往来。也许故事至此便可终了,但数年之后,那位已经是别人上司的‚损友‛,却通过午夜的电波,将积压数年的歉意与悔恨全部释放,并真诚地希望昔日的同窗能够原谅他,给他一次化敌为友的机会。
我们无须关注那两人究竟能否言归于好,我们所看到的,应该是那被‚竞争‛冲昏的头脑和为此而付出的失去挚友的代价。
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竞争,这个本该是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车轮,却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正是因为这一道道人们自筑的藩篱,将无数渴望真诚与关爱的灵魂,囚禁在了一个个荒凉的孤岛,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于是,不少人个个犹如刺猬,或如乌龟,随时准备竖起刺去扎所谓的‚对手‛,或是随时准备将头缩入壳中以保卫自己。竞争,其实本没有错;只是人们一时糊涂,作茧自缚,却将罪过全归咎于无辜的‚竞争‛。
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注定他们不会被虚无的争名夺利蒙蔽得太久。当孤寂空虚的心灵被囚禁过久,那圣赫勒拿岛的海浪必将卷走沉重的藩篱。也许清醒者一开始便看穿了‚竞争‛的本质,但许多人却总是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意识到:他们给竞争下的定义是多么荒诞不经,幼稚可笑!于是,人性中所有的美好都开始苏醒,将人们的眼睛擦得雪亮: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实力与人格,仿佛是竞争的左脚和右脚,任何一只停滞不前——哪怕是节奏稍慢,都只能使自己在滚滚巨浪的冲击中原地兜圈。竞争呼唤才华横溢,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当所有的竞争者都将实力与人格的步调统一起来的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实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
让我们都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脚吧,看看你是否有实力,又充满爱心。当你的步伐协调一致的时候——只有这时,你迈下去的步子才会更为有力!
点评:这是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考场佳作。文章在切题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优点,具体表现为:
一、说理有深度。作者对什么是真正的竞争、‚竞争‛与‚人情‛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认识(如‚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既针对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竞争……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又就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能有这样一番精当的阐发,是作者思想比较成熟的表现。
二、表达有文采。文章词语丰富,修辞精彩,不少语句(如‚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意蕴丰富,体现出高人一等的驾驭语言的功底。
范文
天平的砝码(得分:46+6=55)
身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发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许多人都犹疑不决——在人生的天平上,究竟该如何加注竞争与人情的砝码。
不少人也许都认为竞争凭的是实力,讲不讲人情无所谓。但事实却证明,人情的温暖不但不会羁绊你前进的脚步,有时还能帮助你更好地迈开征程。有一个叫叶莹的中国女孩,在准备美国某著名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时,恰逢加州大停电。很多人惊恐万分地涌到大街上,以为又是一个‚9•11‛。叶莹不顾明天就是参加复试的重要日子,毅然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到救助所帮助那些受伤者,抚慰那些惊恐的人。她本可以在家精心准备,却最终昏倒在医院。复试当天,她遗憾地弹错了一个音节。本以为同名牌学院失之交臂的她,几天后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你在救助所工作的情景,深受感动。我们认为,只有心灵美好善良的人,才能弹奏出最美的音乐……‛这个真实的故事,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是啊,不要让竞争蒙蔽了你的心灵,在别人陷于困境时,请伸出你热情的手,这样,你在扶助别人的同时也纯洁了自己的灵魂。只有你在别人困难时伸以援手,你在身陷困境时才会获得更多、更温暖的扶助。
我认为,竞争应该是激烈而非残酷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我们不仅需要完善的竞争机制、法律条款来规范竞争行为,更需要心灵的砝码来维持竞争的公平有序。这心灵的砝码就是人情。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我们越思考越觉得它们深邃的:一个是我们头顶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标准。‛ 试想,如果没有人情,不讲关爱,人类的竞争就像野兽争夺猎物一样野蛮残酷;如果没有人性,拒绝关爱,人类就将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因此,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请千万不要忽视了人情这一砝码,否则,失去平衡的人生如同失去和谐的音乐,必然毫无美的价值。
我想说,给迷途的人指路和赢得比赛的冠军,给受伤的人真诚的抚慰和考试得了最高分,给困境中的人诚挚的帮助和达到了自己的某一目标……在心灵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请一定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一份温情,让你的天平平衡起来。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获得真正的胜利,在竞争中赢得美丽的人生!
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选材好。作者紧紧围绕论题,精选中国女孩叶莹的事例,来论证‚人情的温暖‛‚有时还能帮助你更好地迈开征程‛。这一事实论据不仅典型,而且时代气息浓郁,感染力强,具有以一当十的力度。在阐述‚需要心灵的砝码来维持竞争的公平有序‛时,引用了康德的名言,也自然妥帖。此外,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特色,句式灵活,行文洒脱,读来一气呵成【文题呈现】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失望与希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关系式命题作文,观点应当体现二者的关系,过分地强调一方都是属于偏题。“根据自己的生活与感受”,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困难、坎坷、挫折、失败,所以当太多的或不可接受的不如意向人们袭来时,人们自然会感到茫然和失望,这本是人之常态,许多人常半途而废,这看似无可厚非,然而,其实只要再多花一点力量,再坚持一点点时间,再清醒一下认识,我们就会胜利。但人们之所以失望,主要是因为缺乏毅力和在困境时的自我确认。所以在你每遇到困境想放弃时,别忘了提醒自己:人生犹如四季的变迁,此刻只不过是人生的冬季而已。若冬天已来,春天还会远吗?只要不放弃希望,永远和失望斗争,我们就不会失去成为胜利者的机会,希望就会变成现实。
据此分析我们可以确立以下观点:①走出失望,走进希望;②把失望当成垫脚石,带着希望,登高望远;③坚守希望,超越失望,才会成功。上述三种立意都紧扣了“失望”与“希望”。须特别注意的是,要挖掘其中转化的关键因素,如凭什么“走出”“走进”、怎样完成“登高望远”、怎样“超越”等,这样文章才会显得深刻而有内涵,尽显张力。
在写作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以下观点:①失望,并不意味着失败,也可能会带给你成功。②失望是希望的必然结果。③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④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战胜失望;但过度希望,会变成失望。⑤不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失望。⑥在希望中预知失望。乍一看去,上述立意有些似乎还不错,但细究就会发现:①②③缺乏内在的逻辑性,不改变失望的心态,是永远也等不来成功的,希望过高可能产生失望,但并不是希望就一定会产生失望。④属于贪求观点的全面而失之深刻,如处理不当容易形成两个中心,属偏题。⑤⑥属审题上出现了失误,写成了别人的失误,或单写了失误,造成与命题意图(中心)存在较大偏差,应引起重视。
南京08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
题 目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指 导
写作切入分为52分。(1)关于审题与立意:
本次作文考查采用的题型为命题作文,题目是“你听,多美”。文体不限。
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美,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读下列材料作文,限议论文与记叙文,800字左右。
一只青蛙和两只大雁在水塘里愉快的生活。后来,水塘里的水越来越少,快要干涸了。大雁商量,去寻找一个有水的好地方。青蛙听到这话着急了,说,我怎么办?要么在这里渴死,要么在路上累死,你们应该带上我。大雁说,你说出带你走的方法,我们就带你走。青蛙回答,你们俩叼着一根木棍的两端,我用嘴咬着木棍,咱们就可以一起飞行了。
果然,大雁用这个方法把青蛙带上了天空。向远方飞去。它们经过了沙漠和田地,当飞越一座村庄时,人们说,多聪明的大雁呀,把青蛙带到了远方。青蛙听了这话,有点委屈,想到和大雁是朋友,就没做辩解。它们又经过了一座村庄,人们还说,多聪明的大雁呀!青蛙忍不住了,说,这是我的主意!它刚说完,就掉到地上摔死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一项调查,有5211名青年参与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有76.9%的人认同当下社会需要“出头鸟”,另一方面又有73.0%的人并不喜欢“才华出众但爱张扬”的人。本次调查还显示,有59.6%的人认为自己的某种天赋和才华被埋没。
看到这样一个调查结果,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作文。
话题作文“同情心”写作提示及范文点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衣衫破旧的老者,向你哭诉说,他有好几天没吃饭了,你于是心软了,你给了他钱。可后来你听人说,他是一个骗子!
一个年轻的腿部残疾者,走过一条崎岖不平的路,你走过去搀扶他一把,他把你一手甩开,还给你一个厌恶的眼神……
同情心怎么了?
要求:请以“同情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发表看法。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审题的难度不到,首先是对同情心的理解,同情心就是对处于不利境地的人们所持有的关心和爱护的立场,它是人们爱心的表现,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仅仅这样理解还是不能很好的切合题意。我们必须依据材料的提示,第一则材料表明的是同情心被人利用了,利用同情心来骗取金钱;第二则材料表明的是同情心不被接受。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同情心怎么了?我们在写这个作文时就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就是同情心被利用,同情心不被接受,即同情心偏离了准确的轨道。既然同情心这样了,那我们还要不要同情心呢,这是命题人隐含的另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作出有力的回答。如果能深入分析同情心被利用,不被接受的原因,就可以探讨一些社会的现实问题,就能谈出有分量的见解,就很有见地了,就是一篇很切题的文章了。当然如果只就同情心这个核心词来展开议论也是可以的。
法一:揭示寓意1、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易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
话题作文审题十法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话题作文审题十法,欢迎阅读。一、寻......
话题作文的审题和命题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话题作文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叙述各自不同的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四法一、单概念类审题1、名词类( 1 )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
命题、审题保密协议书甲方:福州大学研究生处乙方:工作单位学院(所、中心) 丙方:福州大学监审处1、乙方接受甲方聘请,负责专业科目年度(研究生入学考试、在职攻读专业学位考试)考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