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能力的培养_论写作能力的培养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7:50: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写作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写作能力的培养”。

论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为考而教,为考而学。为考而写,习作中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说套话、装腔作势,人云亦云的怪象一直在延续,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走向我们,它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此在这里谈几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肤浅看法。

一、转变观念,培养兴趣。

1、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明确习作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习作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的,所追求的,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2、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他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在作文教学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渗透这些理念。

首先,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自主做起。习作各各方面不作硬性规定。仅根据学科教学计划的训练目标作适当的指导。还学生以自由,只有这样的学生写起习作来就得心应手;同时允许学生自择内容,能证明自己思想,能表达自己感情。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自觉地关注自己真实的内心,写出千姿百态,富有个性情趣的习作来。

其次,创设“合作、写作”的平台,建立“合作写作”机制培养学生“合作习作”习惯。合作习作的核心是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创造人格,提高创造能力。作文上的有意合作,能带来资源共享,带来智慧共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广泛地积累写作素材。可建立按学生特长特点建立的机制如、分组交流,讲评、反馈。

再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多种思维。由于学生经历不同,感情有别,个性,以识各异。而习作题材宽冷,体裁多样。所以要引导学生抓好探究的着眼点,就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如:“一江春水向东流——顺向思维,反弹琵琶成新曲——逆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

3、培养写作兴越,掌握写作主动权

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他们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不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去学,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很难学得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习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例如,在习作命题时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感到有兴趣。

兴趣依赖于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一篇精彩的习作得到老师的褒奖,从此,就对习作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反之,一个学生如果在自己的习作过程中从未休验或极少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感受的永远只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淡,他自然会失去对习作的兴趣。为此我采取了开展了竞赛活动、肯定成绩、鼓励创新等措施以增加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正如教育心理学所表明:一个成功常会导致另一个成功,多方面悉心地爱护那些成功的小花,就能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逐步进入一种乐写的境界。

二、重积累,培养学习精神与能力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章要写好,得有生活这般活水来,作为创作的源泉。因此,习作教学要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习作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在教学中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正如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学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这样写起文章才会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正如大艺术家罗丹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收集一些有意义的信息。如在看电视中把精彩的广告语记录下来,把电视中的一些智力问答或游戏等,储存起来,也可在阅读文章中把优美语取抄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说说感受。这习作的素材多,自己又有所想所写。

2、“书中自有黄金屋”。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适时、适景、适地的应用。课文中的精彩语段、好词好诗、佳句可以让学生去背诵积累下来。增加写作的素材,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具体写作过程得以使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3、“绝知此事要躬行”。

习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总说“自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素材获取习作的知识,学生兴趣浓了,印象也深了。如:参加义务劳动,少先队或共青团活动、做小实验、节庆表演、郊游、参观、欣赏作品、竟赛、主题队会或班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从在体验到成功或参与的乐趣,产生强烈的表达意愿,为习作训练提供丰富的题材和素材。

老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在活动中写体验、写感受、写心情、写场景,通过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挫万物于笔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牛顿也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设想,就没伟大的发现。”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积累,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平时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抓住重点句子展开联想。根椐人物特点,展开联想利用插图展开联想,针对结尾展开联想,紧扣题眼展开联想,等常规训练外,还要有目的地进行发散性、创新性的想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让学生获得多种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由于这样经常性、有目的性的练习,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并呈现个性化特点。

在训练中也可让学用“说”代“写”,在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练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训练中可组织演讲比赛、编讲故事比赛、诗歌联想比赛等。把口语表达有机结合在书面表达上,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

三、注重指导、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1、引导观察,激励迈进习作之门。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承作的无尽源泉。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中指出:“应当时时刻刻身边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是老一辈作家的经验之谈。可是、毋庸违言,现在的学生生活面较窄,每天都是“家庭、路上、学校”两点一线的循环,这就造成了学生习作时内容单调干瘪,没有什么可写的。还有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每天疲于完成作业,应付考试,也不可能去社会上体验生活。为此,我们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谈些什么?多引导报他们来注意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捕捉生活素材的习惯和能力。另外,在习作方面的命题本身更切合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有情可抒。这样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表现出个性和才能,使他们的文思畅通,爆发意想不到的火花。

2、引导阅读,激励加强语感培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时,大脑必须有大量丰富信息量,才能从中提取到足够的写作素材。大脑信息量的丰富与否往往关系到文章的好坏。勿庸置疑,现在学生了解各种信息的途径广了,但通过阅读仍可视为主要的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正如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仅靠课内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我重视引导和激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看书的热情,我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引导学生之间交换书看,表扬那些经常看书的学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交流的活动如看书后的感受,对那本书的看法,看书后有何心得,若让你往下接着写你会如何写,把这本书的内容用你的话向同学介绍或用故事的形式向同学讲讲„„。在这种读书氛围下,班级图书角应运而生,班级读书热潮越掀越高。我便借此因势利导,激励他们自觉拓宽阅读面。

3、通过“审题”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指导学习作,必须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审题,正确理解题目的含意。审清习作要求写的文体、选材要求是什么,写作的范围、写的重点是什么。这是习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审题准确,才能做到文不离题;否则必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时我会采用比较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区别在哪里?要求是否相同?如有共同点,在哪里?侧重点在哪里?经过一番引导后让学生去思考,进行比较、分析、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4、通过确定主题,编写提纲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弄清题目的题意与要求,就要引导学生确定主题,围绕主题选择题材。进而考虑怎样安排题材。较有条理,层次清楚、段落分明,就要在写作前环绕主题定提纲。

例如写《时间》这个题目前,教师组织学生先学习清代钱鹤滩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学习鲁迅的警句:“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学习歌德的一首诗“我的产业是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田地是时间”。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并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学习边思考:上述诗、文、句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你学习后有何感受呢?请在思考后,就以《时间》为标题编写一份提纲。

我们常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提纲”应是文章的纲要,它是构造全文蓝图,所以在写作前根据题意与要求确定主题,环绕主题编写提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有助于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培养概括能力。

5、通过评讲不同类型的命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指导学生讲评不同类型的命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拟题目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辨别题目的好坏的鉴赏能力。

如可让学生各先自拟习作的题目,再把自拟的题目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互相议论、分析、辨别哪些题目是好的,哪些是属于一般的,哪些是差的,接着老师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好、中、差”几个题目提出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第二次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懂得好的命题有三个大特点:a命题新颖、醒目;b题意较含蓄、有文采;c语言简明,不产生歧义。从而学生可以发现在自己习作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端正态度,有针对性、改进方法,使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6、通过改写和讲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习作教学适当安排“改写”也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一般地说,改写还是以多用自己的语言为宜。离开自已独特的构思和表达上的需要。照抄原作的词句,那是显示不出新作的语言的特点。针对青少年的“好奇”的心理特征,把改写和讲故事结合起来,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讲寓言、漫画、口语交际的情况下可以设情景,让学生改写或口语、对话、辩论„„。

四、重修改,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写,教师改,成了习作教学的模式。这既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修改习作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教给学生增、删、改、调等修改文章的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修改方式对学生习作进行修评。如教师批改,学生自我修改,学生相互修改,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草成之稿是习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习作的再发挥,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要讲清这点,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修改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必有工序。当然仅靠这一点是远远不够,我们还可以讲一些实例如,唐代诗人贾岛的“推敲”说起到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从清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拟阅十载增删五次”到历代名人名言,文章不厌自回改。可谓“吹尽黄沙始到到金。”

五、重评价要鼓励创造性思维

习作评讲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1、习作评价要鼓励创造性思维

不可否认的是考试是对教学极具权威的指挥棒,在僵化的评价观点的制约下,就只能产生大量的僵硬的文章,教学的策略就只能是极力求稳,少奢谈出新,告诉学生,写作就是要用最稳妥的主意,用最公式的结构。这样就造成了一大堆同一模式或相近模式的习作。学生的思维被圈在死胡同里。

为此,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老师应走出评价的僵化圈,应注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创造、鼓励冒尖。如对文中表现出有创造性的要给以鼓励表杨。一是立意新深的优于一般立意正确工稳的;二是结构较奇巧的要优于公式化结构的;三是语言有特色的要优于一般文字顺的。

2、注重“过程性”评价

学生个性心理不同,社会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因此在认识水平、思维水平、思想感情、写作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老师以对话的形式写出评语,以肯定鼓励为主。完善固然可以待“优”,但认真也是“优”,进步同样是“优”,创造更是“优”,多给学生以鼓励,多给孩子以希望。也可让学生互评。学生评价他人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从中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当然教师也应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如,佳作欣赏,在习作前可选择不同特点的几篇或几个有特色的片段进行朗读,让大有欣赏。佳作展览,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开辟“佳作专栏”,贴出学生优秀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学习。设班刊,在一定时期收集优秀的作品后,设计一些方案以刊物的形式放在班级的读书角成为学生阅读的资料。也能激励学生动笔的兴趣。

3、善待学生习作中的“缺陷”

卢梭在两百年前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如果我们不呵护学生习作中这些天真“缺陷”,势必造成学生讲假话,讲大话,讲套话,追求虚假的完美。对于天真“缺陷”,我们老师要认识到它是学生自信的表现,求异的表现,独创的表现,是他们追求生命价值的表现。他们的习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应是他们言行和内心相统一的文字载体。面对这类“缺陷”我们应在给于肯定的同时也要做引导,使他们摆脱一些不必要的“缺陷”。不要使“缺陷”成为学生成长的绊脚石,反而应成为他们增长见识,提高审美能力的弹跳支点,成为他们提高生命质量的新的起跑线。

总而言之,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靠一单元一篇就能提高的,更要在平时的听、说、读、写中训练,以日记天天练为措,才能切切实实提高写作能力。

论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根据现实情况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了阐述,对学生的写作困难作了剖析,同时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

论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论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缺失亟待呼唤回归。写作教学训练目标中应凸显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写作能力的培......

论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根据现实情况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了阐述,对学生的写作困难作了剖析,同时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

论大学生写作能力

论大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所积累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并将之形成为书面文字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

论公务员写作能力

申论是目前公务员考试笔试的必考内容,从申论的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分析,申论考试是一种以写作为主的答题方式,所以申论作答要求成为一种新的写作体裁,但是目前围绕申论写作的众多......

下载论写作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写作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