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世间最美的坟墓好”。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
1、了解托尔斯泰及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研读课文,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
3、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4、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断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一、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二、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断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想:
一、利用多媒体,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二、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优美散文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诵读、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总归有入土的一天。西方的神父在葬礼上常会说这样一段话:尘归尘,土归土。把躯体还给大地,把眼泪还给大海。确实如此,当疲惫的身体回归大地,她的灵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宁。而坟墓,则成了他们的曾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要跟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 作者)
二、检查预习
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和列夫托尔斯泰。教师补充写作背景。明确: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而自感无能为力,流亡的茨威格和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外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最后的抗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
进行改革。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了欧洲批评现实主义的高峰。《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的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长篇小说。
写作背景:茨威格于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瞻仰了托尔斯泰墓,被坟墓的朴素及透过朴素流露的伟大精神震撼了。他借《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三、出示目标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
(幻灯显示)托尔斯泰生平
(一):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从事创作60多年,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之重大以及艺术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将描写坟墓的句子画上线。3.请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参考: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庇。”(极为普通,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淡泊名声)
(4)“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5)“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6)“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一节。
4.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参考: 朴素(自然、简朴、不求名声 宁静)
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
5.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请同学找出文中的词语。
参考:(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更宏伟、更感人
最美的最深刻的、最感人 打动人心
庄严肃穆,感人至深
震撼 7.如此普通的坟墓,在作者的心目中它是世间“最美的”,显然是和其他的墓相对比而言的,文中将托尔斯泰墓和哪些坟墓做了对比?运用这种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参考: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出示三幅图片)
运用对比更表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更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伟大,让人感到与众不同。显出托尔斯泰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8.文中还有对比的运用吗? 参考: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墓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9.以上三位伟人的墓美不美? 这是一种什么美? 参考:是一种豪华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10.你认为托尔斯泰墓美不美? 这又是哪一种美呢?(学生思考,讨论)
参考:我们感受到了“美”,朴素美。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这种“美”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受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温情的景物描写,流露出对生命的无限沉思。
11.这么一位伟人,为什么不要富丽、豪华的坟墓,而要选择这么一个土丘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是他怕别人盗墓吗? 参考:“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1)“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
“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
2)“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含义?(联系生平理解)
(幻灯显示)托尔斯泰生平
(二):1828年出生在俄国一古老的贵族家庭。他在从事创作的同时还广泛研究哲学、宗教、道德和伦理问题,更加认清了沙皇专制的黑暗和剥削阶级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观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式农民转变。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弃。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几度想离家出走,实现过平民生活的理想。
名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关注,要合乎规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会遭到非议。托尔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却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声名所累”的感受比谁都深。
3)“新的、美好的启示”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亲手裁种的树木之下”就能获得幸福。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托尔斯泰的选择只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个游戏,一个奇妙的诺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自然、朴素的思想。
12.长眠于这片树林中的托尔斯泰感受到幸福了吗?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二部分。(学生配乐朗读课文,)13.请你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说这种幸福体现在哪些地方? 参考: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找到了他追求的朴素,安宁;这里的环境优美。
三.拓展延伸: 托尔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简朴,作者说它是“最美”的,那在我们的眼里,什么是美呢?
参考:黄山的奇峰,黄河的咆哮,是一种壮美;桂林的山水、杭州的西湖,这是一种秀美。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一位妙龄女郎,面目清秀,穿着入时,可谓美矣,当她与你擦肩而过,不经意将手伸入你的腰包,你再回头看她,还会认为她美吗?晨曦中,那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的身影,我认为是美的。
大家所说的,无论是外表美还是内在美,都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也就是心灵上的一种震撼,所以,真正的美食不仅能有一种瞬间的愉悦,还要能引起内心长久的震撼,这种内心的震撼又会赋予事物更持久的美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美在内心,让我们记住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让自己的青春因为可爱而在生命中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
[教学小结]
很好,以上这些同学从多种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谈到了什么是美.比如有自然美、行为美、心灵美,还谈到了对美的认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我们能去用心发现它、认识它,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曾说:“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茨威格有这样的一双“眼睛”,但愿我们班的每位同学也能有这样的一双“眼睛”。
板书:
世间最美的坟墓 坟墓的朴素美 托翁的人格美
有一教师上《世间最美的坟墓》,在讨论了因托尔斯泰人格魅力而使坟墓成为世间最美的问题后,老师问怎样装修才能使坟墓更美。这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老托坟墓的朴素和其中蕴藏的高尚人格,也是比较有价值的。可由于问的不是时候,学生反应并不强烈。但若把这一问题在大致感知了坟墓的朴素和寥落后马上插入,学生会八先过海各显神通,给你整出各式各样的“花坟”来。如果有学生在热闹之后幡然醒悟,提出异议说并不需要再作修理,教师可顺水推舟问为什么;如果学生仍沉迷于各自的设计当中,教师可当头“棒喝”:大家设计的坟墓都很美,但作者为什么说这样的坟墓是最美的?引发学生思维兴奋点。同样的问题,问在不同的时候,收效迥异,就看你如何安排。
第1篇:《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1.主要内容:写了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的感受,以及对托尔斯泰朴素性格的赞美。 精彩片段: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
《世间最美的坟墓》(1课时)【课前预习】1.为生字词注音释义。尘嚣( ) 墓冢( ) 荫庇( ) 栅栏( ) 禁锢( ) 飒飒( )2.搜集资料,了解作家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知识。【相关课程标准】欣......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2.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3.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散文中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揣摩语句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3.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4.培养学生从平凡......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说课者,我今天说课的文章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六个方面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