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7:01: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况

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如何形成的?荒漠化的本质、成因、表现?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不同于沙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的营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在我国的分布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最重要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荒漠化总体扩张的趋势还在延续,要实现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荒漠化任重道远

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与我们习惯上所讲的西北地区不同,它是指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和西北暖温带荒漠地区两个自然区。(结合图2.1找出范围并分析地形特征)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它的形成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位置;二是地形。具体如下图所示:

讨论:

读课本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思考: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结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由此可见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

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自然景观自东向西的演变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草原土地生产力也相应逐渐降低,载畜量随之减少。由于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距海越远,降水越少,干旱程度增强,以贺兰山为界东西向由于降水量差异明显,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而新疆的绿洲主要分布在高山山麓地带,在山地的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思维拓展 西北地区东西部自然景观的差异导致农牧业生产特点的差异,比较如下表

荒漠化的自然背景: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如下图所示:

荒漠化的自然基础

基本条件——干旱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

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2.3“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思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基本条件——干旱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

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这两方面可以看作荒漠化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并由此产生了导致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它们的关系可表示为如下图所示:

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分布哪些地区?有何危害

?

掘井带来的负面作用

图2.6主要补充说明过度放牧的多种形式和后果,通过a、b两图的对照,说明掘井取水可以为尽可能多地放牧提供水源条件,然而,过密的掘井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受到过度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这事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

次生盐渍化的形成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现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灌溉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荒漠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水分大量损失,水中所含的盐分因此聚集在土壤表层,使土壤肥力下降。这也是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阅读 —黄沙掩盖下的古丝绸之路

思考回答:

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

2.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3.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4.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是怎么样?

参考答案:

河流都发源于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地,并向塔里木盆地中

心流流量会越来越小,成为季节性河流。在古代,西北

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的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利用昆仑山

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使这里出现了许多富饶的人类

聚集地。后来随着人们的盲目肯耕、战争、瘟疫等多种

原因,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面积减少,使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类似楼兰的一些古绿洲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消失,人们被迫放弃。荒漠化的范围越来越大,使丝绸之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古今道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道路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并且越来越远,这样下去,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小结:荒漠化使西北地区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因此,抓好荒漠化的防治,是实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讨论

课本20页“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回答:

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2.20世纪以来,萨赫勒地区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大量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大量增加,使萨赫勒地区的旱作农业不断的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现象对本区的草场环境和荒漠化的扩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人口和贫困的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使分析出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四 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重点、内容和原则、最终目标。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目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哪些原则?为什么?

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治沙是科学问题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下表所示。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下表所示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如图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图

(5)控制人口增长

荒漠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生产方面的危害:

(1)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P21活动

1、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摹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 在22度以上,甚至达到33度,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时的年降水量不足500MM,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善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这时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4、明显地描绘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2011-2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回顾】区域环境与发展具体测试内容: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西北地区概况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测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综合测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基础知识】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优秀)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课时一、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因素发生变异与人类过度活动相互作......

下载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