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⑶主要景观: 干旱 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 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 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 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⑶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自然因素:① 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② 植被稀疏,平地多沙质沉积物
③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①根本原因: 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
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
设不注意环保。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大部分绿洲被迫放弃,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移民涌入,人口剧增,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了荒漠化。
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压力所迫,管理失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4、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5、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资源及现状
1、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森林的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3、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原因: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4、森林急剧减少导致的问题: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1)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
5(2)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是亚马孙热带雨林。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 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3、脆弱性:
(1)原因:雨林群落生产力高,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2)表现:土壤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 人类开发(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2、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 1970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
1、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措施:三保二设一结合(1(2(3(4(5(6
六、湿地
1、概念: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被誉为“地球之肾”。
三江平原沼泽成因: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冻土发育,水分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现象;
2、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
3、湿地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地理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2011-2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回顾】区域环境与发展具体测试内容: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综合测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基础知识】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的概况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如何形成的?荒漠化的本质、成因、表现?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课时一、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因素发生变异与人类过度活动相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