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献给医护事业 全国妇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医护事业”。
高擎南丁格尔烛光的天使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疗服务部主任邹德凤先进事迹
全省数一数二的“超级义工”
2002年,邹德凤成为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迄今已整整14年。14年来,她每天8小时之外,几乎都献给了爱心事业;每到周末,她要带队进社区,挨家挨户上门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她的足迹,走遍了南昌铁路住宅区每一条街、每一条巷、每一栋楼、每一条楼道。
最有说服力的是数字。14年当中,为了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邹德凤徒步走过的路程累计达三万公里,相当于走完了三段长征路。累计做义工达3万小时,超出红十字志愿者最高奖项“终生志愿者”的标准整整十倍,(“终身志愿者”的标准是3000小时),成为江西省数一数二的“超级义工”。
在四附院,说起邹德凤及她率领的团队,人们就会想起下面几件事:2003年非典肆虐,她主动向院领导请战,要求到抗非典一线去。她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宣传防治非典知识,在火车站为来往旅客体检、量体温等,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08年冰雪灾害期间,大量旅客滞留南昌火车站。看着这些旅客因长时间奔波劳累,身体健康状况堪忧,邹德凤心急如焚。她率领志愿者投入到抗冰雪一线,在南昌火车站候车室设立了便民医疗点,为旅客提供健康志愿服务。针对雪天路滑、摔伤旅客较多的情况,邹德凤动员筹资购买摔伤药、固定夹板、消炎药、感冒药、含片等,免费提供给旅客。整个2008年春运,邹德凤和志愿者们坚守岗位40余天,便民
医疗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天接待旅客200多人,高峰期达300人左右,共计免费发放药品4万余元、免费测量血压及心理疏导1万余人次。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邹德凤毅然向省红十字会及医院请战,要求去抗震救灾第一线。因为年龄超标,她未能获准前往灾区,但她仍然心系灾区,积极投身于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种抗震救灾工作中。在南昌火车站,在南昌市文化宫,在街办社区,在胜利路步行街,她和她的团队四处筹捐,共筹集善款28万元送往灾区。
邹德凤的事迹,感动了全国数十万网民,2012年,邹德凤在“全国十大杰出红十字志愿者”评选中高居第四名。
把一切献给社会
在四附院,很多人都知道:邹德凤工作几十年,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她的工资,都变成了食品药品慰问品,送给了病人和老人,捐给了灾区和生活困难的人。她的丈夫感慨地说起:“这几十年,家里都靠我一个人工资维持,有时候资金实在周转不过来,我就希望她能拿一些钱回来帮我一把,但她没有钱。她的钱,全用在帮助别人身上了。”
用正常的标准衡量,她算不上是一个称职的妻子、称职的母亲,但她的丈夫和女儿,却能够支持她、理解她,直到追随她。她的丈夫和女儿,跟着她的脚步,也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她为她所热爱的事业,献出了她所能献出的一切,就是这样,她依然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她又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死后要把自己的遗体也献给国家,用于医学研究。2007年7月,在江西省红十字会的一份《遗体捐献登记表》上,她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遇到困难和危险,她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2009年,一个27岁男青年,感染了艾滋病,他怕到医院去治疗,会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影响自己的生活。所以,想让卫生机构派志愿者上门为他提供抽血、打针等服务。邹德凤听了,毅然决定当一回特殊的志愿者。3年当中,在她的精心治疗下,原本一身皮包骨的男青年,健康状态大为好转,患者一家人都对邹德凤充满了感激之情。
经常有同事问邹德凤:“难道你不怕?万一你传染上了怎么办?”
邹德凤坚定地摇了摇头。她说:“我们国家这么大,总会有一些困难和危险的事需要人去做,我已经50多岁了,我愿意去做这样的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地区,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教育落后,孩子受教育程度低。邹德凤从2012年起就开始关注这里孩子们的成长,她多次筹措善款,为孩子们购买了羽绒服、校服和文具、书籍。不仅带给孩子们物质上的支持,她还带领南昌大学学生志愿者开展暑期支教,给孩子们带去知识、欢乐和鼓励,被聘为贵州省“春晖行动”剑河县的“春晖使者”。
四附院每年组织两次义务献血,每次都能看到邹德凤的身影,多年来献血量达到6200毫升。这样还不够,她还经常抽空到省血液中心献血,献血量达到4500毫升。2016年7月27日是邹德凤的60岁生日,60岁也是献血最高限定年龄,作为无偿献血志愿者,这一天是她在省血液中心的第17次献血,也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献血。
“为了帮助别人,我愿意献出一切,包括生命!”
小人物开创出大局面
多年来,邹德凤以其真诚奉献的伟大人格魅力,感召了许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志愿服务行列,截至2015年底,以其名命名的邹德凤志愿服务团成员达10000多人,服务范围达20个社区,服务人口达20万人,累计为90多万人次提供过志愿服务,成为江西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团队中,发展速度最快、年龄跨度最大、人员辐射面最广、活力最强的团队。
这个团队,有数百名医生、护士,有一大批公务员、有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还有许多在校学生。他们每逢周末,就跟着邹德凤进社区、进养老院、进孤儿院、进病房,向老弱病残的群体提供各种义务服务;每到节假日,他们又跟着邹德凤来到火车站,向旅客们提供力所能及的爱心服务。
邹德凤欣慰地说:“我们这个团队,最早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后来一个一个地加入,再后来几个几个地加入,到现在,则经常是一群一群地加入。”
邹德凤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七十多岁,年龄最小的只有是十岁!这个最小的志愿者,名叫孙朗,是站前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经常会跟着邹德凤做志愿者,给社区老人送送吃的,给他们表演唱歌、跳舞,深爱老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渣打银行南昌分行客户经理伍兵华动情地说:“常人很难想象她在这里有多么受欢迎,这里的四万多居民几乎人人都认得她,走在路上,很多人都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她就像这里的超级明星。”
除了志愿服务,邹德凤团队另一大壮举,是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先后有300多人慨然要求死后捐赠遗体,在江西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者之友发展史上,邹德凤团队发展捐友的速度和规模,创造了一个纪录。
通常情况下,参加捐友的,多是中老年人,但在邹德凤
这个团队,很多80后、90后都参加了进来。此情此景,令江西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者之友副会长李锦南深感震撼。她感慨地说:“受传统文化影响,我们每发展一个捐友都非常困难,相比之下,邹德凤发展捐友似乎‘特别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她是个彻底的利他主义者,完全地、彻底地为公众服务,因此,她的言和行,对公众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她以自己的奉献精神,影响了年轻一代,打造出一支仁爱之师,让向善的事业薪火相传。”
2015年1月,邹德凤被任命为江西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者之友新一届会长,10月又被国家红十字会任命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总队常务副队长,人体器官志愿捐献进入邹德凤时期。
2014年,以其命名的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在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现有爱心志愿者8000余人,注册志愿者6000多人。中心常年活跃在医院、社区、学校、火车站、福利院、太阳村等公共场所,主要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就医帮扶、专家义诊、救护培训、德育教育、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志愿服务。中心还面向全省10多所高校,每年组织上百场培训,向1万多名大学生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正能量。
2016年,在江西省妇联的关心和指导下,由邹德凤担任会长的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在南昌成立,协会将逐步建立巾帼志愿者专家团队,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志愿服务。9月,在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获得“全国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临终关怀”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2016年11月,邹德凤作为代表参加了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问到她有什么感触,她动情的说:
“我是一名39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从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时光流逝,不褪色的是当时的誓言。我将继续在平凡的本职岗位和志愿服务工作中践行着那份对党的承诺,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把一切献给学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普洱中学杨静当今的互联网上传扬着这样一个名字:陈超英。打开网络,我认真的阅读了陈超英书记的先进事迹后,头脑中立即闪现这样一句话: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用......
自从我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以后,我深深的爱着教师这个职业,因为这个职业是人类最神圣的职业。教师--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曾反复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有那么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把青春献给事业演讲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是一名税务战线上的老兵,现任市稽查局副局长兼田家庵稽查分局局长,自1979年招干进税务部门工作,至今已22个年头。从踏上税收战线的那天起,我就立志要出色地干好本职工作,从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