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浅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浅议
教育管理 本科
朱从峰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1年,国家教委和中国教育工会制定和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再次对《规范》作了修订,完善,使之指导当前师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化,师德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高,并且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作为教师的我,从调查潜江的师德现状入手,对新形势下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师德规范的时代特征,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师德建设的评价与激励做了些探索。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成因
从潜江市1400多名教师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总体情况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有较强的角色意识,能自觉遵守规范,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赢得了社会的尊敬,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师德规范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的挑战。一是自主自由的择业观对敬业爱岗、热爱本职工作思想的挑战,导致教师的敬业精神滑坡,表现为缺乏事业心和终身从教的思想准备,没有树立起教书育人的理想和抱负,缺乏责任感,教育教学工作只求过的去,不求过得硬,得过且过,对待备教改辅这些工作常规,敷衍塞责,缺乏钻研的热情,满足于业务现状,二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无私奉献和蜡烛精神的挑战,导致拜金主义抬头,表现为盲目攀比的多,讲工作实际的少;物质利益至上,争待遇的多,讲服务和奉献的少;热衷于从事营利性的补课家教活动,甚至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第三是追求个性解放对以身示范,为人师表的冲击,导致法纪观念淡薄。表现为名目繁多的收费,歧视差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关爱学生不够造成厌学,辍学,流失;教师中打牌甚至赌博的现象不少,随意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是非不辨,美丑不分,向学生灌输一些低级甚至有害的思想,毒害学生的心灵。四是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检验,凸显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陈旧。表现为墨守成规,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手段和方法落后,教学效果差,违背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没有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关系,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加之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上为给与充分的正确引导,教师放松了道德自我修养,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出了偏差,市场经济重视体现个人价值,打开了人们思想上的禁锢,君子言道而不言利的观念变成了历史,追求个人利益变的时尚。这种价值取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条件下风气浸蚀校园的时候,不能受到有效的遏制。二是道德教育缺乏说服力,劝导力,针对性和时代感不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要随之发生变化,从而要求师德教育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与之适应。然而,师德建设的理论远远落后与实践,迄今为止,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的重要理论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阐述,师德建设中的盲点、疑点多。师德教育仍是老一套,缺乏深度和新意,集中表现为:空洞的说教多,情感投入少;形式主义过场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少;强调奉献精神多,提供物质保障少。三是师德建设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标准,谁做得好,谁做的差难以正确评价,师德建设上形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局面。先进得不到鼓舞,后进得不到鞭策,调动不了教师自学自修、提高教师修养的积极性。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规范的时代特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人本思想
即在育人的指导思想上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计划经济条件下,强调育人的社会性,要求教师按一个标准来塑造人,按一个发展目标来培养人,从根本上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要求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强调其个性特长的发展。因此,要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放下做老师的架子,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服务意识
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学活动的传统做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学校怎么管教怎么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按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消费者,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要,才能算尽到责任。因此,我十分赞同教育就是服务的观点。从这种意义上看,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教师的主客观活动,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原则,就显得十分自然与必要。
(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追求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有知识导向、能力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他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体现为:有求知探究的科学精神;有执着进取坚毅的意志;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敢为人先不惧挫折的首创精神;有团结协作合作共事的能力。教师的创新精神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当前教师素质结构中的薄弱项,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显得十分紧要。
(四)终身学习理念
当今时代,是信息网络时代,知识更新和传播的速度前所未有,教与学之间已经不只是一桶水对一碗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不是只是惟一的传授者,课堂不只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科书也不只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要严谨治学,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就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教学手段,提升业务能力,跟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五)依法执教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事业沿着法制化轨道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的颁布实施,教育行为由政策主导向法治转轨的条件基本成熟,教育教学无法可依的状况不复存在,当务之急是要狠抓教育法规的贯彻。学校作为教育工作主阵地,是教育执法最重要的主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行依法执教,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学校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传授科学知识的摇篮。教师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遵纪守法,以身示范。
三
社会主义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我认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有三个。其一,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教师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的主体地位,增强广大教师师德修养自觉性,以教师自我修养提高为基础,走自我完善之路。师德,是从教者职业道德的素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必须依靠广大教师自身努力,自觉行动来实现。同时,提高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水平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观愿望和追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竞争的压力,师德自我修养的内在要求更加强烈,自学自修,自省自律,自尊自爱,自我教育与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二,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师德教育管理网络。学校是开展师德建设最基层的组织,直接负责师德建设目标的落实,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必须党政工团各司其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方能见成效。其三,建立必要的保障体系。师德建设的保障问题是开展师德建设的必要条件,建立师德保障体系就是满足教师在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面的需求。主要内容一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全社会要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乐的风气,是教师增强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二是依法依规落实教师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和权益,但同时也是目前中小学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没有这个保证,教师难以安心执教,师德建设难以收到实效。三是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学校应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积极为教师提供较好教育教学设备和设施,对教师教学教研的创造性工作给与鼓励和帮助,关心教师生活,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师德建设的基本方法是在师德建设实践中实践因时因地采取的一些基本做法,种类很多,大致有这么一些供借鉴。自学自修、环境熏陶、榜样激励、制度规范、监督制约、交心谈心、活动渗透等,这些方法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变化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进一步改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丰富师德建设的手段和方法。四
师德的评价与激励
评价,一直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多年来,师德建设工作一直滞留在一般的号召与要求层面上,没有客观的科学评价,好的得不到激励,差的得不到制裁,很不利于工作正常开展。为此,要在认真总结学校师德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遵循客观性,全面性,时代性,物质与精神统一性的原则,制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和学校师德建设指标体系。评价实行量化,力求具有导向性,指标量化要有有信度和区分度。激励,及教师评价结果的应用,作为一项阶段性研究成果,师德评价各项指标源于实践,坚持运用于实践,指导师德建设工作,提高工作针对性。例如将晋职晋级、任用等物质奖励和评先年度考核等于师德建设挂钩,开展一年一度的师德标兵评选表彰工作,等等,通过实际运用,树立师德评价的权威,健全师德评价的激励导向机制,实施的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五 问题探讨
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师德问题的研究还待进一步深化。由于当前教师队伍的管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如在人才市场流动、收入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等方面基本上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德建设特点不是很鲜明和突出,方法上缺乏创新。师德建设保障体系的建设尚待完善和深化,应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政府社会学校三方如何协同配合等方面继续展开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摘要:近年来,随着“地沟油”、“三鹿毒奶粉”、“毒胶囊”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如何遏止和治理当前......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摘要:职业道德既是国家和社会公认的理想和道德观念,又是社会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观念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服务型的政府建设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法学学号:2012010221姓名:张宏玉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快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即:坚持......
新时期下中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公务员是是指在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利、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在依法履行公职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以及在特......
33年前,一位老人站在高山之巅,挥手洒下了令中国强大的种子,今日早已遍地开花。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就已经在各个领域独树一帜,并且变得越发坚韧。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