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态和坏境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市生态坏境调查报告”。
我国城市生态和坏境问题
摘要:城市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重要场所,而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更加适合人类的居住。工业化与科技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城市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城市不适合居住。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活在嘈杂、拥挤、污染的城市中,在考察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从工业化、城镇化、环境治理和全球化等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现有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态势下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与压力, 进而提出了合理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建设生态城镇、改革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等对策建议。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热岛效应、垃圾围城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集聚中心和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增长在带动区域和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 随着中央与地方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及部分环境指标已有所好转, 但城市生态境整体趋势仍不容乐观, 并影响到了全国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制定合理恰当的保护目标, 采取全面有效的应对措施, 确保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已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1.城市生态
1.1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它注重的是城市人类和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它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三大系统之间通过高度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其中人类的管理和决策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
1.2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它是以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完全。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的自动净化能力远远不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简单化,营养关系出现倒置,这些决定了生态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1.3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人工系统,是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类栖境从自然生态向人工生态、再向高度复杂的复合生态形式演替的最高阶段。它经历了游牧部落时代、农业经济时代、早期工业化时代以及现代大工业城市化时代的 4个历史阶段,其固有的一些自然属性和最优化机制正逐渐被社会属性和人的意志所取代。具体体现在:物质循环系统基本上是线状的而不是环状的,即缺少分解环节,如不另增加工艺流程对废弃物资加以利用,物质可能走向盲端;其结构不仅包括自然生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能量的高度储存,体现在结构性(如工程建筑、名胜古迹等)和信息性(如科技情报、文化艺术等)上;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力量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约束,物质和能量利用方面都存在着大量可以挖掘的潜力;系统关系以正反馈超过负反馈为特征,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强烈依赖性以及系统结构的单调性,决定城市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2.我国城市生态系统面临问题
2.1大气污染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大量的工厂集中在城市,不断想环境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从而使城市空气变得日渐污浊。另外,全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排出的废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据统计,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机动车尾排放量已占这些城市大气污染的35%以上。
2.2水污染
而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等。不仅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样污染严重。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而且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也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就是赤潮,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中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了赤潮。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近年来水污染己危及人民生活、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在严重缺水供水关系紧张和水污染双重压力下,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显得特别迫切和重要。
2.3垃圾围城问题突出
全国城市每年产生垃圾1.6亿多吨, 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且仍以每年以8%11-31(3)
[12] 杨子江.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J].城市问题, 2003(4)[ 13] 李翔等.垃圾包围城市的∃ 怪圈%.中国城市经济[ J] , 2007(3): 38-47 [ 14 ] 郭秀锐, 杨居荣, 毛显强.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 州为例[ J].地理研究, 2003(5): 65417 [ 19] 宣琳琳, 钟京涛, 张志辉.现阶段城市环境治理模式若干问题 研究[ J].工业技术经济, 2008(5): 28-30
[ 20] 吴敬琏.思考与回应: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抉择(上)[ J].学术 月刊, 2005(12): 38-45
生态坏境材料的研究XX(XXXXXXX XXXXX)【摘要】21 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
《生态坏境教育》读后感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而面对今天地球的现状,每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为地球的明天而忧虑。举目观看,好些地方,青山不再青,绿水......
保护坏境,人人有责我国的资源和坏境问题及对策过去几十年,由于我国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线性发展模式,在由贫困落后逐步走向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人:调查内容:1.村庄坏境概要:郝新庄村位于萧县西南方向,距离县城约25里路,由于村子距离县城近,交通便利 , 随着“村村通”公路的修建,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村......
关注生态坏境 共建美好农村--关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杜楼镇郝新庄村的生态坏境调查报告调查地点: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杜楼镇郝新庄村调查时间:7.20~8.20调查人:朱思慧调查内容:1.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