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技巧归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诗歌鉴赏题型归类作答整理
诗歌语言类习题
一、炼字
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
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关注表色彩的词
解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摹情态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作用/点意境/表感情
典型试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规范作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词)。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述)
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意境或情感)
典型试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系”字本义:栓.①用此在此处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他离去。②作者用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诗人不忍诗人离去的深情。③
“啼”字既有鸟兽叫的意思,也有出声地哭的意思。①此处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②作者用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自己对“湖上亭”的眷念和不舍。③
典型试题: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规范作答: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二.炼句
解题步骤
1、结合文意,简析句意
2、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3、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
典型试题: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句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规范作答:不同意.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
本诗前三联描写了初夏时,江流曲折,燕子、水鸥自由自在,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
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读之不觉万分怅惘。
三、语言风格
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
解题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典型试题: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规范作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诗歌形象类习题
一.人物形象
解题步骤
1、明确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刻画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及创造的氛围特点。
3、.概括形象的特征、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或社会意义。
典型试题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贫女形象?
规范作答: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概括)
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结合诗歌分析)
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表达情感)
典型试题: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规范作答: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的弄潮儿形象。
钱塘江的江潮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其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
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二.事物形象
解题步骤
1、概括事物特征;
2、分析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人物特征(特别要注意形容词和动词);
3、作者情感的抒发。(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典型试题:
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贵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这首诗刻画了什么事物,抒发诗人什么感情?规范作答:1.壳嫩笋香的初生之笋,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只待春雨浇灌,即能昂扬九霄。可初生之笋因鲜嫩可口,所以食者众多,求者亦夥,而且价值甚昂。(概括事物特征)诗以嫩笋比喻自己,年少而胸怀大志。可悲哀的现实是诗人一样壮志未酬空有“嫩箨香苞”美质,却没有了昂扬九霄的机会。(分析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字里行间充溢了一种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深切感叹。(作者情感抒发)
三.景物形象
解题步骤: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结合手法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型试题:
故
都
韩偓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诗歌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规范作答:1.前四句运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遥想中的故都长安景象:杂草丛生、塞雁侵池,宫鸦犹啼。(再现景物画面)
2.诗歌描写了长安荒凉破败的景象,笼罩了一种凄迷悲凉的气氛。(氛围特点)3.寓情于景,寄寓作者对家国将亡的无比哀痛之情。(作者的情感)
诗歌技巧类习题
一、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包括:寓情于景、移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反衬
解题步骤:(借景抒情)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
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试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典型试题: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主要运用了情景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步骤一)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步骤二)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步骤三)
典型试题:
中 年
郑谷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颈联突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规范作答:触景生情。(步骤一)满墙苔色、连夜雨声,引发了诗人对“故第”的寻找、对“春田”的忆念,(步骤二)抒发自己追怀平生、欲归隐家园安度余生之感。(步骤三)典型试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步骤一)通过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移情于物,(步骤二)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步骤三)
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考纲要求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解题步骤:
1、确定修辞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典型试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规范作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明确手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结合诗句分析)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分析作用)
三、描写手法
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讲究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解题步骤:
1、确定描写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描写方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典型试题: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规范作答: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
典型试题: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规范作答:主要使用了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典型试题: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 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规范作答: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四、结构特点:
常见的结构手法:照应、过渡、悬念、以景结情、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解题步骤:明确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典型试题:
边城独望
马戴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开篇点题,“聊凭危堞望”紧扣题目“边城独望”;(1分)总领全诗,引出后面对望中所见异乡景物的具体描写;(2分)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无处排遣的独处异乡之情。
典型试题:
双调·大德歌
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 便做陈抟睡不着: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相传陈抟能一睡百日不醒。
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规范作答:以秋景切入,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全曲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境相生,物我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
诗歌翻译技巧摘要:本文主要以英译汉诗和汉译英诗的语篇为例,从词义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其一,在语义上,英语词汇具有客观明晰,以多代少的特......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诗歌阅读技巧,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
鉴赏诗歌技巧......
诗歌的答题技巧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如2008年河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