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技巧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5 08:05: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在高考中关于诗歌鉴赏类题目,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答题技巧得到分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第2篇:诗歌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题

审题策略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满 江 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问题答案示例:

上片通过暮雨、征帆、岛屿、苇风、短艇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寂寞凄凉的晚景图,营造了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参考示例: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分)静景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等等;(1分)动景是江上渔船飞、灯火闪烁等等,(1分)这些动景更加衬托环境的静寂。(1分)

如何理解文中的“飞”?

表现出鱼人们的喜悦心情,更加反衬出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学习目标

掌握古诗词鉴赏表达 技巧题审题策略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景物描写的技巧与角度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声光色态、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比喻、比拟、夸张、通感,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第二联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的。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09安徽】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 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示例】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2010年高考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 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凤凰的悲剧命运,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感。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运用对偶,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州。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州。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审题策略:

审题目类型:明、暗

审答题步骤:简单、完整

审题干要求:显、隐 审设问区间:整体、局部

审答案数量:

一、多、主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预报

[金]王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案】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配练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拟人(1分)。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1分)

第3篇:诗歌鉴赏技巧

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鉴赏题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倍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来解答现代诗歌的鉴赏题呢?

从高考的命题实际来看,现代诗歌的测试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对艾青诗《我爱这土地》的赏析等。在具体的应试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

一、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诗歌鉴赏技巧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XX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读诗时,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诗歌鉴赏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鉴赏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