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生产与加工教学大纲_饲料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5:50: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饲料生产与加工教学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饲料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饲料生产与加工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2、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和畜禽生产教育专业学生。

3、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二)教学目的、意义、任务

饲料生产与加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有关植物、栽培、土壤肥料及动物营养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把饲草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以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初步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达到具有组织、管理、指导饲草生产的能力,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饲料的途径和方法,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具备一定的草地研究能力。

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三)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理论教学采用讲解式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互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个别章节利用黑板与多媒体结合。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应与标本园的牧草实物相结合。

(五)学时与分配

1、总学时: 402、理论教学 32学时 占全部学时的80%

3、实验教学 8学时 占全部学时的20%

(六)实践教学

(七)课程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的考试方法为笔试、开卷。

课程总成绩为100分,考试占80%,实验占10%,平时(课堂提问及表现、出勤)占10%。

二、本文

绪论 2学时

(1)教学目的:重点讲授牧草栽培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牧草栽培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以及学习中应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讲授中要结合21世纪的产业发展新特征,密切联系市场经济,使学生深切体会本课程的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牧草的概念及牧草生产重要性。(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一、牧草(饲草)的概念

牧草的广义与狭义概念

掌握牧草的广义与狭义概念。

二、牧草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牧草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了解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 牧草与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4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掌握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解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基础;讲解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草制宜和因畜制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难点:作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如何作到因地制宜(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解(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2学时

一、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掌握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的基本形态特征。为牧草识别打基础。

二、生长发育

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第二节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1学时

一、光照

讲解光质、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二、温度

掌握温度三基点和积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三、水分

掌握水分的生理意义,理解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四、空气

理解CO2、O2、N2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五、矿物质

掌握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种类与作用。

第三节 牧草与饲料作物和土壤的关系 1学时

一、土壤及其性质

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其属性。

二、土壤肥力

理解土壤肥力的含义及其提高肥力的方向。第二章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 4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的主要耕作制度;理解土壤耕作的作用;主要耕作措施及其作用;牧草栽培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土壤耕作的作用;主要耕作措施及其作用。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地掌握播种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耕作 1学时

一、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和作用 掌握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和作用。

二、土壤耕作措施

掌握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二节 种子与播种 1学时

一、种和品种的选择

掌握牧草种和品种的选择的依据。

二、种子的品质要求

掌握评定种子的品质方法和要求。

三、种子的处理

掌握种子处理的方法。

四、播种

掌握确定播种期、播种量、覆土深度的方法

五、保护播种

保护播种的概念、实施方法

掌握保护播种的概念、实施方法。

第三节 水肥管理 1学时

一、肥料与施肥

掌握肥料的种类及特性、施肥的原则及方法。

二、灌溉

掌握灌溉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0.75学时 了解病虫害防治的一般方法。

第五节 收获 0.25学时

了解饲草收获对象及收获方法

第三章 豆科牧草 4学时

(1)教学目的:重点讲授主要栽培豆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栽培牧草的习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栽培豆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紫花苜蓿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紫花苜蓿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紫花苜蓿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二节 草木犀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草木犀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草木犀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草木犀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三节 百脉根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百脉根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百脉根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百脉根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四节 白三叶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白三叶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白三叶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白三叶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四章 禾本科牧草 4学时

(1)教学目的:重点讲授主要栽培禾本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栽培牧草的习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栽培禾本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黑麦草属牧草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黑麦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黑麦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黑麦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二节 无芒雀麦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无芒雀麦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无芒雀麦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无芒雀麦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三节 羊草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羊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羊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羊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四节 冰草 1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冰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冰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冰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五章 其它科饲草 2学时

(1)教学目的:重点讲授豆科、禾本科以外的几种其他科主要栽培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栽培牧草的习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栽培其它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和栽培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苦荬菜 0.5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苦荬菜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苦荬菜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苦荬菜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二节 串叶松香草 0.5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串叶松香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串叶松香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串叶松香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三节 菊苣 0.5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菊苣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菊苣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菊苣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四节 聚合草 0.5学时

一、植物学特征

掌握聚合草的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掌握聚合草的适应范围。

三、栽培技术

掌握聚合草的栽培技术(选地、播期、播量、覆土深度、行距)。第六章 青贮饲料及其调制 4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牧草青贮原理;掌握牧草青贮的一般方法;掌握青贮品质鉴定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贮原理;青贮的一般方法;青贮品质鉴定方法。难点:青贮的调制技术。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况 0.5学时

一、青贮饲料和青贮的定义与目的 掌握青贮饲料和青贮的定义与目的。

二、青贮种类

了解青贮的种类。

三、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 了解青贮饲料的优点。

第二节 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 1学时

一、青贮发酵过程

掌握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演替规律。

二、青贮发酵和微生物

理解那些青贮发酵过程中不同微生物所需的条件和产物。

第三节 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 0.5学时

一、青贮原料

掌握青贮原料在水分和含糖量的标准。

二、调制技术方面的因素

了解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对青贮的影响。

三、影响发酵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密封、压实、水分、糖分等因素对青贮的影响力。

四、调制优良青贮应具备的条件

掌握青贮对密封、压实、原料水分和糖分等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 青贮饲料调制技术 1学时

一、常规青贮

掌握常规青贮的加工程序。

二、半干青贮技术

掌握半干青贮技术的原理和条件及步骤。

三、草捆青贮

掌握草捆青贮的步骤。

第五节 添加剂青贮 0.5学时

一、发酵促进剂

了解发酵促进剂的种类。

二、发酵抑制剂

了解发酵抑制剂的种类。

三、气性变质抑制剂

了解好气性变质抑制剂的种类。

四、营养性添加剂

了解营养性添加剂的种类。

第六节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 0.5学时

一、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

掌握青贮饲料感官鉴定和实验室鉴定的方法。

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技术 掌握青贮饲料的饲用技术。

第七章 干草调制及草产品加工 4学时

(1)教学目的:掌握干草调制的一般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牧草的收割;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难点:牧草的收割。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干草调制的意义 0.5学时

一、干草优点

了解干草的优点。

第二节 牧草的收割 0.5学时

一、牧草的收割时期

掌握确定牧草适宜收割时期的方法。

二、刈割高度 掌握适宜刈割高度。

三、收割方法

了解收割的不同方法。

第三节 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0.5学时

一、牧草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散失 了解水分在牧草中散失途径和特点。

二、牧草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了解牧草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损失途径。

干草的调制方法 0.5学时

一、地面干燥法

了解地面干燥法的种类。

二、人工干燥法

了解人工干燥法的种类。

干草贮藏 0.5学时

一、干草水分含量的判断

掌握感官鉴定干草水分含量的方法。

二、干草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了解干草贮藏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变化。

三、散干草的堆藏

了解散干草的堆藏方法。

四、干草捆的贮藏 了解干草捆的贮藏方法。半干草的贮藏

了解半干草的贮藏的方法。

干草的品质鉴定 0.5学时

一、感官鉴定

掌握干草感官鉴定方法。

二、干草等级

了解干草等级划分标准。

第七节 草产品加工技术 1学时

一、打捆

了解打捆技术。

二、草粉

了解草粉生产技术。

第八章 粗饲料加工调制 2学时

(1)教学目的:掌握粗饲料加工与调制的一般方法;理解限制秸秆利用的因素。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饲料加工与调制的一般方法;理解限制秸秆利用的因素。难点:理解限制秸秆利用的因素。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限制秸秆利用的因素 0.5学时

一、茎叶表皮角质层和硅细胞阻碍

理解茎叶表皮角质层和硅细胞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二、胞间木质素的阻碍

理解胞间木质素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三、结壳物质的阻碍

理解结壳物质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四、纤维素链分子结晶结构的高抗蚀性

理解纤维素链分子结晶结构的高抗蚀性对养分吸收的影响。第二节 秸秆饲料的物理处理 0.5学时

一、切碎与粉碎

理解切碎与粉碎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二、浸泡

理解浸泡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三、蒸煮

理解蒸煮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四、碾青

理解碾青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五、热喷

掌握热喷处理的方法,理解其作用机理。

第三节 秸秆饲料的化学处理 0.5学时

一、碱化处理

理解碱化处理的机理。

二、氨化处理

理解氨化处理的机理,掌握氨化处理的方法。

第四节 秸秆的生物学处理 0.5学时

一、发酵

了解秸秆发酵处理。

二、仿生饲料

了解仿生饲料的生产流程。

第九章 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 2学时

(1)教学目的:掌握青饲料均衡供应的原理和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青饲轮供制。难点: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 1学时

一、饲草需要计划的制定

掌握饲草需要计划的制定方法。

二、饲草供应计划的制定

掌握饲草供应计划的制定方法。

三、饲草种植计划的制定

掌握饲草种植计划的制定方法。

四、饲草平衡供应计划

掌握饲草平衡供应计划的制定方法。

第二节 青饲轮供制 1学时

一、青饲轮供制的类型 了解青饲轮供制的类型。

二、青饲轮供的组织技术 了解青饲轮供的组织技术。

三、附录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董宽虎.饲草生产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南京农学院.饲料生产学 [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3]陈宝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001

饲料与饲养学自考教学大纲

饲料与饲养学(9423)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饲料与饲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主要特点:基本概论较广、......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教学大纲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是生产和销售之间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农产品必须加工处理后才可利用,且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可将原料生产转化为......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教学大纲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教学大纲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部分第一章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展望(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发展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超精密加......

饲料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饲料委托加工合同范本合同书的签订,使所有的交易和活动都完美化,合法化,对社会的和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能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饲......

饲料加工设备买卖合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饲料加工设备买卖合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饲料生产与加工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饲料生产与加工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