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戏曲大观园——京剧篇教学案例(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京剧国粹教学案例”。
课题:戏曲大观园——京剧篇教学案例
丁占海
教材版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第15册第五单元 授课年级:八年级
学生分析:这是初二(八年级)年级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喜欢唱流行歌曲,而且有的同学唱得还是不错的。但对戏曲音乐知之不多,大多数同学也不是很感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两段戏曲唱段一个是经典的传统唱段《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一个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通过这两段唱段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戏曲常识和中国京剧的发展,从中感受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懂得戏曲音乐是我国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戏曲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历史和常识,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2.能力目标: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感知京剧的表演艺术。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活动能力与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重点:了解掌握京剧的常识。难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展示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戏曲服装、京剧伴奏乐器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都很喜欢唱流行歌曲,一上课我就问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唱哪些歌曲?”大家都很踊跃的历数他们喜欢唱的歌曲,趁同学们兴趣正浓,我说:“下面我给大家唱一段。”这下学生更加高兴鼓起掌来。紧接着我就提出了要求:“听完后大家要告诉我,我唱的这段是什么?如果能说出名字,给小组加分奖励。”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我唱了一段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马上就有同学说出了这是戏曲,也说出唱段的名字。很自然的我把话题引入了戏曲,向学生简单介绍戏曲的发展与种类:戏曲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而且种类非常多,约三百多种,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
首先,结合课件,图文并茂的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被誉为我国的国粹,已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京剧的前身是徽调,清乾隆年间(1790)徽调进入北京,它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音乐曲调、表演方法和其他一些民间曲调,演变发展而成为后来的京剧。而后让学生简单了解京剧的唱腔与器乐知识(1)唱腔:京剧唱腔主要有“西皮 ”和“二黄”两种。一般“西皮”的曲调比较明朗流畅、刚劲有力、带有欢快兴奋的特点。常用来表现喜悦、激动、高昂等情绪。“二黄”的曲调比较平稳深沉,带有混厚凝重的特点,常用来表现回忆、沉思、怀念、感叹和悲愤等情绪。(2)器乐:戏曲乐队中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由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作用主要是为演唱进行伴奏,并演奏场景音乐。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铙钹等组成。主要任务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此外,场次的转换、舞台情绪渲染等也都由“武场”承担。我边介绍边向学生展示现有的乐器。学生们听的是津津有味,聚精会神。
接下来让学生重点了解京剧的人物行当与表演。当我把不同行当人物的图片展示在大屏幕上时,很多学生开始指点着小声议论。于是我让他们先说出自己知道的,然后再进行补充。有的学生知道的略多一些,这下他们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言非常踊跃,兴趣自然也高了起来。在介绍生行时我让同学们观察老生与小生在面部扮相上的区别,从中了解了老生戴胡须,称“髯口”。旦行同样结合课件、人物图片介绍,旦行为戏曲中的女性角色,根据年龄和表演的不同分为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刀马旦、花衫、彩旦、闺门旦等。学生还从中了解了生、旦两行的人物扮相为略施脂粉的俊扮,有“千人一面”的说法。
在介绍净行时我还安排了课堂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所代表的不同人物性格。我将学生们分成男、女两组来竞猜,看到大屏幕上花花绿绿的脸谱,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的抢着来说,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通过这一活动加深学生对脸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注意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介绍表演中的唱、念、做、打时,我灵活的运用了视频,让学生可以直观、生动的进行了解。
我先播放了一段传统京剧唱段《苏三起解》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同时关注其伴奏属于“文场”还是“武场”?进一步加深对两种不同伴奏的认识。同时还进行了“知识链接”——a.“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有的学生在这时竟然说出了李玉刚也是属于女角男扮。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b.吸取了京剧音调素材的歌曲——京歌《唱脸谱》,我播放了MTV进行欣赏,并和学生一同演唱,同学们唱得非常认真。从中体验到京剧唱腔的韵味。
在介绍念白时我播放了一段京剧念白视频。让学生辨认其中人物是谁,然后模仿其中的念白,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练习,后以比赛的形式展示,给模仿的最好的小组加分。通过这一活动更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了京剧的念,学生也觉得趣味盎然。紧接着我又播放了《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一段做,让学生感受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展示。还给学生穿上课前准备好的戏曲服装,学生们都非常兴奋,互相帮忙穿戴这些服装。这样在模仿时会更容易找到感觉。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我把学生分男、女两组和老师分别做一个戏曲中的典型动作,学生做得都非常认真,但还是有些同学做不出其中的韵味,他们互相看着那笨拙的动作都忍俊不禁。同学们也在实践中获得对京剧表演中“做”的认识。然后我又让学生对比了京剧舞台上的打与现在武打电影中打的不同。
学生对这些基本的戏曲常识有所了解后,我就给同学们安排了两段经典的戏曲唱段。首先是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择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欣赏前先让了解剧情的同学简单介绍,对人物关系有所认识,同时出示主要人物包公、秦香莲、陈士美剧照。然后提出引导性的问题:a.表现公堂上什么样的气氛?b.包公的情绪怎样? c.你听出了什么伴奏乐器?d.属于二黄唱腔还是西唱皮腔?同学边听边思考感受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公平静随和的情绪,分辨其中的伴奏乐器——锣、鼓、铙钹、京胡,感受西皮唱腔的物点。播放唱段视频片断二,思考包公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歌颂了包公什么精神?
接下来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择段《迎来春色换人间》。欣赏前我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了剧情及人物,然后提出来思考a.表现了杨子荣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b.这段唱腔是用的伴奏乐器与传统伴奏乐器有何不同?播放视频资料,通过欣赏思考了解剧中人物性格品质,探究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在伴奏上的不同——现代京剧不再只是传统的伴奏乐器,而是加入了西洋交响乐的伴奏,使京剧更具表现力和时代气息,年青人也会更易于接受和喜欢。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又安排了“开心考场”活动。分男、女生两组进行竞赛,通过竞答问题巩固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1.必答题:由男生开始,两组轮流回答。a.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b.我国戏曲在表演上讲究什么?c.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d.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2.抢答题:看谁的反映速度快,谁先抢到谁回答。课件出示人物行当图片,要求说出是哪一人物行当;3.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是四大名旦中的哪一位。这一环节中同学们都不甘示弱,积极回答。
在课堂小结中我对同学们这样说:“我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外国人都非常崇尚我们特有的戏曲艺术,作为炎黄子孙就更应该热爱、弘扬我们的民族戏曲音乐文化。”
这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教学反思: 一直已来很多人都认为戏曲只有老年人才喜欢,可通过这节京剧欣赏课,让我觉得这样的观点略显片面。也让我感受到,在音乐课堂上让我们的孩子多了解一些我国的戏曲音乐是非常有必要的。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那么认真的了解京剧的人物行当、唱、念、做、打,那么兴致勃勃的模仿和表演,让我倍感欣慰。同时也让我更加清晰的意识到,音乐教师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责任之重。只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予以正确的引导,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京剧这样的国之瑰宝,学生一定会喜欢。
这节课中自觉以下几点教学效果较好:
1、打破传统欣赏课中只是讲与听,而是让学生在模仿、演唱、活动中了解枯燥的戏曲知识,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而且会印象深刻。
2、京剧服装和京剧伴奏乐器实物在课堂上的穿戴与展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非常有兴趣。
3、教师导入新课时的演唱、表演使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4、唱段欣赏中的思考提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知道应该关注什么,了解什么。
5、音乐知识的回顾以“开心考场”的活动方式进行,使其增加了趣味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教师讲的内容还是较多,可以给学生更多表现的时间。
2、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学生展示一下戏曲的演唱。
3、教师如果能演唱一段精彩的京剧唱段效果会更好。
课题:戏曲大观园 授课年级:初二 课型:欣赏课 授课人:刘莉芳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是学生了解戏曲音乐的一般常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欣赏几段戏曲片段,了解传统的艺术。......
苏少版初中音乐《戏曲百科——京剧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和表演动作,启发学生积......
戏曲篇 教学目标: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的欣赏,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2、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乐意搜寻和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 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 戏曲篇课型:音乐欣赏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多功能教学 ☆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的欣赏,......
《我们的国粹——京剧》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闻名的重大贡献,萌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