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礼仪”。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今天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应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呢?以下浅谈个人看法。
“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说明良好的文明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为此,我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师生应做到:文明用语、声音洪亮,举止大方、仪表端庄,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一、青少年品德修养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焦点,没有兄弟姐妹,父母的溺爱,养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性格,他们很多都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分享,不懂文明礼仪。从“大学生硫酸泼熊”的事件到马加爵案以及大学校园里面时不时出现的因为感情、奖学金、出国机会、学生干部评选等问题伤人和自伤的事件,都可看到他们道德修养的缺失。但,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缺失。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
族命运。
叶澜教授说:“童年时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热爱学习,学会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并热爱学校、集体,做学校、集体的小主人,旨在为今后的学习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不断发展。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至高点对教育提出的使命。
二、语文学科教育中人文性的重要地位和塑造健康人格的作用
教育是什么?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可见,教育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教育的根本不仅在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更在于塑造学生完美健康的人格。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其实说的也是教育的作用。从这一个层面上来说,教育是生命活动的需要,教育应以人为本。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心灵、完善人格。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它的基本属性。《新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
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位。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美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尽管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拨又一拨,但受传统课堂教学观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仍摆脱不了工具性过强,刻意追求客观性、确定性、抽象性的教与学的目标,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流于形式,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作用没有有效得发挥出来。古语说:“文以载道”,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优秀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体悟生命的范本,从文章中流露出的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珍惜,对不幸的豁达,对朋友的真诚,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这一切,都可通过教师的教学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浇灌他们的心灵之花,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和雨露,懂得感恩和珍惜,礼让和宽容,豁达和坚忍。从而真正体现语文课的人文价值。如朱自清的《春》教会学生去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机,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豁达的心境;学习莫伯桑的《项链》让学生明白虚荣心的危害,过分虚荣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四、语文学科中品德修养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全国特级语文教师程红兵曾说:“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
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何为“师范”即“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慈爱的心,有悲天悯人的胸怀。试问一个自私自利、毫无爱心、品德低下的教师能教出品质高尚的学生吗?只有爱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放飞心灵,教师应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就象我们在很多回忆老师的文章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心灵美好,品德高尚的老师是如何影响他的学生的,在学生的记忆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象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她是博学的,豁达的,淡定的甚至是天真的,而正是她的博学厚德博得学生的尊敬并施之以深远的影响。
其次,语文教材经典篇目经典读。我们应紧抓教材文本。文本的基本要素是语言,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我们语文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有大量的经典篇目,里面有关于人生的思考,道德的品评,志趣的追求。语文教学更多的要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想的磨砺和情感的熏陶。人文情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是学生感受之后体验的结果。在解读作者作品的同时也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启迪智慧,如从季羡林《永久的悔》中我们学到了感恩,从《“两弹”元勋邓稼先》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的爱国情操,从《空城计》中我们学到了诸葛亮处事不惊,随机应变的智慧。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使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圣人先
贤的命运遭际、生存状态、心理情感和灵魂世界,看到他们身上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从而能够追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一切症结所在,弄明白人类只配或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命运,由此产生一种悲悯的情怀,对人性中 的虚浮、懦弱、迷信和懒惰保持必要的警惕,经常反思我们的生存状态,不断与堕落作斗争,努力提升我们的灵魂,把握命运的走向。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审美阅读,从中读出人生的真谛,陶冶美好的心灵。
再次,突破教材,进行延伸阅读。我们教材中的课文虽然都是精挑细选的,但因篇幅所限,只是茫茫书海中之一粟,有的只是整部作品的一小部分,因此,进行迁移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我们可以以点带面,以一篇课文带动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如,我们读了丰子恺的《山中避雨》就可叫学生去阅读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感受作者虽贫亦乐,生活中没有大鱼大肉却不乏欢乐;学了《范进中举》就可去看看原著《儒林外史》,认识何为虚伪,何为美丑;感受了孔子的《论语十则》,可以再去读读孔子的《论语》也可去听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修养自己的品德,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定位„„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品经典之文来吸取经验教训启迪智慧,读圣贤之书来丰富心灵和品德以怡养性情。唐代
柳宗元和宋代周敦颐明确指出:“文者以明道也”,“文所以载道也”。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要成充分发挥名著经典中的美育作用,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大量的阅读也会使我们的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去指引他们阅读的方向和阅读的方法,并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从中获益。
最后,走出教材,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一,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美国教育家科勒涅也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布置一些家庭作业,用给妈妈洗一次脚,为长辈过一次生日,学会感恩;让学生去做一次志愿者,学会帮助别人并从中体验到快乐;提醒他们在平常接人待物中讲礼仪,在公共场所讲文明„„让学生把他们的优秀品德修养融入生活,化为生活中的点滴,去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最关键,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把握这黄金时光,来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以尽快提高学生的、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课堂教学中贯彻文明素养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吸纳了很多外来务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摘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关注,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
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美育教材,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只要认真发掘、发现文本中的美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把语文教学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