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语气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代汉语虚词语气词”。
古代汉语虚词语气词
定义: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印欧语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曲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示的。汉语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用来表示语气的词语就是语气词。
分类:﹑按照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1)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2)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句尾语气词有:“也、乎、哉、矣、已、耳、焉、与(欤)、邪、夫、兮”等。﹑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用来表示陈述、判断、因果假设复句句末,表示肯定、否定、解释的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用在是非问、选择问、揣测问、反诘问等疑问语气句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乎、与(欤)、邪、哉”(3)用在感叹句、祈使句中,表示感叹、商量、命令、请求等的语气词有“也、哉、夫、兮”。
二、句尾语气词:
1、“也”:表静态,通常用在判断句尾表确认肯定的判断语气。用在陈述、祈使、疑问句尾时,都表论断、确认语气。并不是在判断语气之外,又表示陈述、祈使、疑问语气。用在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末尾,是表示对这一分句的确认语气。
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2、矣:“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远矣,全德之君子。《庄子·田子方》
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如: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矣”字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年几何矣? 《战国策·触龙说趙太后》
3、“已”同“矣”的作用相近,原是动词,表示停止、限止语气,表示事实止于这种情况,有往小里说的意思。一般可译为“了”或“啦”。
4、“耳”:是“而已”的合音。一般用在叙述句尾,动词性减弱,可译为“罢了”。
5、“焉”是一个有指代作用的语气词,用于叙述句和描写句尾,表提示性的陈述语气。
(1)一般用在不及物动词或动宾词组后面,既表示“于(介词)+ 是(此)”的意思,又表示提示性的煞尾语气。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用在形容词谓语后面,隐含“于是”而指代比较对象。如“晋国,天下莫强焉。”
(3)用在及物动词后,相当于代词宾语“之”,指代作用更明显一些。如“非曰能之,愿学焉。”
(4)如果“焉”所指代的对象、时间、处所,在本句中的前一部分已经出现了,那么“焉”就不兼指代作用,而虚化为纯粹的句尾语气词了。如“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6、“乎”: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疑问语气词。(1)用在是非问句尾,(是非问是把事情的正面说出来,然后希望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译为“吗”。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触龙说趙太后》
(2)用在选择问句尾,(选择问是列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用疑问形式提出来,要求对方从中选择一种作出回答。)译为“呢”。
(3)用在特指问句尾,(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提出所问内容,要求对方就疑问代词所指来回答。)可译为“呢”。(4)用在反问句尾,(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一般不需要回答。)可译为“吗”或“呢”。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墨子·兼爱上》
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 晏婴论季世》(5)“得无„„乎”“无乃„„乎”可译为“该不会„„吧”“只怕„„吧”。“乎”仍是疑问语气。
(6)用于祈使句尾。仍是疑问语气词,只是句中的祈请或感叹语调是主要的,“乎”的疑问语气相应减弱了,带有疑虑未定的色彩。表示委婉的疑问语气。善哉,技盍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
8、“哉”:
(1)用在感叹句尾是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的,可译为“啊”。
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2)用于反问句尾更为常见,这时一般需要疑问代词或“岂”字和它呼应依然是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例如: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李斯《谏逐客书》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9、“夫”:用在感叹句尾表示的感叹语气偏于惋惜悲伤的情绪,仍译为“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
10、“兮”:一般用于韵文的感叹句尾,可译为“啊”“呀”。
11、“何以„„为”意思是“为什么用得着„„呢”,是无疑而问,例如: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论语·颜渊》
12、尾语气词的连用
古代汉语的句尾语气词可以连用,最常见的是“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面。例如:
位其不可不慎也乎!《左传·成公二年》 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遊褒禅山记》
“乎”和“哉”也常连用,“哉”只能放在“乎”的后面。例如: 善败由已,而由人乎哉? 《左传·僖公二十年》 连用的语气词,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不过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最后是“乎”的句子重点在询问,最后是“哉”的句子重点在感叹。
除“乎”“哉”外,“矣”“已”“与”“邪”“夫”等,也可以放在其他语气词的后面。
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荀子·议兵》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三个语气词有时也可以连起来用,最常见的是“哉”放在另外两个语气词之后。例如:
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三个语气词连用,感情色彩一般都比较强烈,各语气词都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语气重一些。
三、句首语气词
最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有“夫”、“唯”、“其”三个字。
1、“夫”
“夫”字作为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的。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
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不待甘旨。晁错《论贵粟疏》
“夫”还可以和“且、故、若、今”相结合,成为“且夫、故夫、若夫、今夫”,用于句首。“且夫、故夫”大致等于“且、故”,增加了“夫”字,就加强了要发议论的语气。例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韩非子·问辩》
2、“盖”:
(1)作句首语气词时用于发议论。不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史记·孝文本纪》
(2)用在句中主语后谓语前,表示猜测或解释性的语气,意思为“大概”“可能是”,我们处理为语气副词。
3、“唯(惟、维)”
“惟”字用作句首、句中语气词时,可以写作“维”“唯”。用于句首时,有两种作用。一种作用是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例如:
惟辟(国君)作福,惟辟作威。《书经·洪范》
唯赤则非邦也与? 《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
另一种作用是表示期望的语气。例如: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扬恽《报孙会宗书》
“惟”字用作句中语气词,主要起引出谓语的作用,在《书经》、《诗经》中比较常见。例如:
蚩尤惟始作乱。《书经·吕刑》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
4、其
语气词“其”用于句首或句中,一般表示推测、擬议,有“大概”、“恐怕”等意思。例如:
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晏婴论季世》
四、句中语气词
句中语气词常有“者”“也”两个。
“者” 用于句中,主要表示提顿语气,在表示停顿语气的同时,有提示下文的作用。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此二人者,实弑寡君。《左传隐公四年》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也
语气词“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放在句尾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但有时也用于句中表示提顿语气,有提示下文舒缓节奏的作用,表示停顿语气。例如: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句中“也”字还常和“者”字相结合,位于主语之后,起提示谓语的作用。例如:
君子也者,道法之宗要也。《荀子·致士》
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有些虚字,古人一般把它叫做“发语词” 或“发声词”,现代有的语法著作把它叫做“语首助词”、“语中助词”,有的语法著作把它叫作“词头”、“词尾”。
可以肯定的词头主要是一个“有”字,可以肯定的词尾是“然、如、尔、若”。还有“其、言、于、薄”四字,在《诗经》中用例很多,散文中却很少看到,也被看作词头,暂难作出定论。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一)有
“有”字作为词头,最常用于专有名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例如: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於有殷。《书经·召诰》
朝代名词前面加“有”,一直沿用到后代,如“有唐”、“有明”等。“有”又用于某些名词前面。例如: 予欲左右有民。《书经·皋陶谟》
还可以用于某些形容词前面。例如:
不我以归,忧心有仲。《诗经·邶风·撀鼓》
(二)其“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例如: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诗经·唐风·扬之水》
北风其凉,雨雪其滂。《诗经·邶风·北风》
(三)言,于,薄
“言、于、薄”用作词头时性质相同,都只能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诗经·召南·草蟲》
(四)然、如、尔、若
“然、如、尔、若”主要放在形容词之后,与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状语(有时也用作谓语)。此外还有“焉”“ 乎”两个字,作用同前四字相同。“如、尔、若”可以认为是“然”的变形。例如:
天下晏如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子路率尔而对。《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形容词后面加上这些词尾,能增加形象化的色彩,一般都可以解释为“„„的样子”(古人解释“为„„貌”)。
英语有很多感叹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可能是Oh my God一般用于表达惊奇,喜悦,或愤怒。还有一个和它用法几乎一样的短语:Oh my gosh!有时简略为Gosh!如:Gosh!This room is a me! 表达惊......
Oops..(错了 的意思) ~ Wow! (惊讶)~ Eh..(和Er 意思一样) ~ O..(OH 的意思)~ Rawr..(生气的意思)~ Awww (觉得可爱或可惜的意思) ~ Uh..(和Er/Eh 意思差不多)~ Uh-oh.(表示 有什么不好的事情 要......
不辱使命文言文语气词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士之怒也“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
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沪残辅具„2009‟10号关于印发《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各区县辅助器具服务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工作是2009......
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类数量较少、几乎可以全部列举、一般不再增加的词类。 从《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五版)中可以查找到的语气词不足一百个,仅八十多个;且迄今为止,现代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