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疑问句尾语气词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经中连绵词研究”。
张艺娇
(湖北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摘 要] 从语气词的一般用途来看,《诗经》中疑问语气的表达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用本身即可表疑问的语气词置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即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二是以常用于表其他语气的语气词置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即非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其丰富的用例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上古时期的口语状况。[关键词] 《诗经》;疑问句;句尾语气词;语法
中图分类号: H 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11-0035-01 语言中表达语气的手段主要有两种:语调的高低升降和语气词的使用。我们一般只能在口语中明确地获取语调信息,这在书面语中表现为语气词和标点符号的组合,而在上古汉语中,标点符号并不发达,所以该时期传世文献中的语气就主要靠语气词来判定。加之“书面语中语调是隐含的,因而语气词就显得格外重要”[1]。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传世文献,前人和时贤在研究《诗经》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体现在音韵、词汇和训诂方面,在语法方面的建树略显逊色。在语法领域,大多数学者侧重于《诗经》的虚词和句法研究。而在《诗经》的虚词研究方面,专门针对语气词进行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本文将从句子中一个特定的位置入手,对《诗经》感叹句中的语气词进行系统分析。
《诗经》中表达或加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可细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用本身即可表疑问的语气词置于句尾表疑问语气,我们称之为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二是以常用于表其他语气的语气词置于句尾表疑问语气,我们称之为非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
一、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
《诗经》中本身可表达疑问的句尾语气词不多,有“哉”、“其”、“乎”、“焉”、“矣”。
(一)哉
“语气词。用在有疑问词的句子里,帮助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仍然带有感叹的意味。可译为‘呢’或‘啊’。”[2]P617“哉”以疑问语气词的身份在作品中共出现4次。
与纯粹的疑问语气词不同,由于表疑问时仍带有感叹语调,致使“哉”用于疑问句尾时往往语气更加强烈,有时还带有责问的语气。如例1~3;“哉”既可以用于反问句尾,也可以用于感叹句尾,呈现出互补局面:句中有疑问标记时是反问句,无疑问标记时是感叹句。[1]《诗经》中最典型的如例4。1.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王风·君子于役》)
上两例中,例1中的问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极度悲戚与对现实的绝望;例2中的问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归乡的急切渴望。3.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王风·扬之水》)4.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邶风·北门》)
(二)其
“帮助表达疑问语气,可译为‘呢’。”[2]P189王引之《经传释词》:“音姬,问词之助也。”“语气词。”[2]P345以疑问语气词的身份在作品中共出现2次。例如: 1.彼人是哉,子曰何其?(《魏风·园有桃》)《毛传》:“子曰何其,夫人谓我欲何为乎?” 2.夜如何其?夜未央。(《小雅·庭燎》)《集传》:“其,语辞也。”
(三)乎 “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2]P166以疑问语气词的身份在作品中共出现2次。“乎”用于句子末尾有时表纯粹的疑问语气,如例1;有时表反诘语气,如例2。1.女曰:观乎?士曰:既且。(《郑风·溱洧》)2.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小雅·常棣》)
(四)焉
“句末语气词。表示提示和强调。”[2]P543 “焉”字用法比较灵活,并不专门表达某一种语气,“焉”字用于疑问句末尾帮助表达疑问语气的用法在《诗经》中共两例: 1.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饮焉?(《唐风·杕杜》)上例中,“焉”与疑问代词“胡”配合,帮助表达反诘语气,起强调作用。2.人之为言,胡得焉?(《唐风·采苓》)
(五)矣
“语气词,用在有疑问词的疑问句里帮助表示疑问语气。”[2]P566如例1~3;有时疑问语气中带有强烈的慨叹语气,如例4;有时“矣”字用在前一分句末尾表疑问语气,后一分句回答,形成一问一答的设问句,如例5、6。1.山川悠远,曷其没矣?(《小雅·渐渐之石》)2.心之忧矣,宁自今矣?(《大雅·抑》)3.心乎爱矣,遐不谓矣!(《小雅·隰桑》)4.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小雅·正月》)5.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小雅·六月》)
6.爰采唐矣,沫之乡矣。/爰采麦矣,沫之北矣。/爰采葑矣,沫之东矣。(《鄘风·桑中》)
二、非典型的疑问句尾语气词
除了以上本身可表疑问语气的语气词,《诗经》中的疑问语气也可以通过表陈述或感叹语气的语气词表达。
(一)感叹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1.兮。典型的感叹语气词。用于带疑问语调的句子末尾帮助表达疑问语气,但仍不失感叹意味。有时疑问语气中带有责备质问之意,如例(1);有时表反诘语气,如例(2)。(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2)岂曰无衣七兮?/岂曰无衣六兮?(《唐风·无衣》)上例中,“兮”字本身并不表反诘语气,是由于带反问语气的疑问词“岂”引起的。2.斯。句末语气词[2],由于经常表感叹语气,我们将它当作感叹语气词对待。“斯”用于句子末尾表疑问语气的用法在作品中共两例(在同一篇作品中表同一种语气不重复统计),同时又不失原有的感叹语气,所表语气一般比较强烈。例如:(1)彼何人斯?居河之麋。(《小雅·巧言》)
(2)彼何人斯?其心孔艰。/彼何人斯,胡逝我陈?/彼何人斯,其为飘风?(《小雅·何人斯》)3.思。《诗经词典》中作句末语气词解,由于经常表感叹语气,我们将它当感叹语气词对待。“思”用于疑问句尾帮助表达疑问语气的例子在作品中仅1例。例: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大雅·抑》)
上例中,末尾的“思”字表反问语气,同时又保留着强烈的感叹语气,使得该句语气极为强烈。但此处表达语气用的是语调,而不是语气词。[3]而这种语调是通过“矧”字传达出来的,“矧”可作“况且;何况”解[2]。“思”字只是帮助表达反诘语气。
(二)陈述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诗经》中陈述语气词表疑问语气的用法仅1例。例: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邶风·旄丘》)
上例中,分句末尾和句子末尾的“也”字相互配合,形成了一问一答的设问句,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语势,表现了主人公的无助处境。结语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句尾语气词生动地反映了上古时期的口语状况,生活气息浓厚,表达四种主要语气的语气词都相当丰富,其中以感叹语气词居多,表其他语气的语气词也常带感叹语气,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同时,文献中的句尾语气词也反映了不同分期人们的语气词使用规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怎样理解文言文句尾语气词的连用,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排比尾句研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排比尾句研究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且节奏鲜明,适于反映事物的情形,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排比尾句研究摘 要:排比是一种修辞效果显著的辞格,而排比尾句在......
古代汉语虚词语气词定义: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印欧语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曲折变化和句子的......
甘肃省庆城县陇东中学李玉林邮政编码745100新编高一册语文两个文言文单元,有几篇课文里出现了一些句尾语气词连用的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求老师给他们讲解一下。为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