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诗词基础知识讲座》_诗词基础讲座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5:27: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语文知识:《诗词基础知识讲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词基础讲座”。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诗词基础知识讲座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词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o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南歌子

[宋]张泌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xiāng)。画堂开处晚风凉(liáng),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yáng)。

这里“香”、“凉”、“阳”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ng。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麻(má)”、“家(jiā)”、“瓜(guā)”的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成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的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还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份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凡在普通话里读除阳平外其它三声而在这些方言里又读作阳平的字多属入声)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没有入声字。

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B、D、G、J、ZH为声母而又读为阳平的字必定是入声字(指普通话)

2)韵母为üe的字都是入声字(注:“靴”字例外)

3)川黔等地方言中韵母为ê、uê(如或、国、黑、白)的均为入声字。

三、同音字辨记法:凡与下列字同音的字均为入声字

直 十 及 鼻 笛 习 读 竹 孰 局 足 筏 扎 杂 夹 伯 夺 国 茁 得 格 折 则 别 迭 洁 决 学 答 拔

四、根据诗词押韵来记忆

如词牌《满江红》《念奴娇》格律要求押入声韵。

五、用方言对应规律来记忆:凡普通话里阴平、上、去三声字在西南方言里读阳平的字多为入声字。

第二章 词 律

第一节 词的起源和种类

词,在形式上和旧体格律诗的最大区别,就是旧体格律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为长短句(杂言)。但长短句是否就是词的特点呢?不是的。因为词并不都是长短句,而作长短句的诗也不是词,如早先在先秦古籍的《诗经》里,就有一些长短句的诗,但却不是“词”。因为《诗经》中的诗,是配雅乐的歌词,汉魏乐府诗是配清乐的歌词,而“词”却是配燕乐的歌词。

所谓“燕乐”,据《隋书·音乐志》记载,是在北周以前从印度中亚细亚经新疆而传入中原一带的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新兴音乐。这种西域传来的音乐,到了隋唐时代便普遍流行起来。因它常常被用在宴会上,故称为“燕乐”(燕与宴通)。“燕乐”传入中原后,也受到民间音乐的影响,其中也有部份民间音乐的成分,但其主体仍是自外传入的大量“胡乐”。由于胡乐的旋律相当复杂,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只能与一部份乐曲相配,对于那些大量的结构参差的乐曲,就很难相配,只能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是这样产生的,而且它一开始就是齐言和杂言同时发展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激越、宜抒豪壮情感的词调,有《六州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声情低抑,宜于两面凄惋情绪的,有《阮郎归》、《一剪梅》、《雨霖铃》等;表现欢快情绪的,如《志浦》、《洞仙歌》;表现闲雅情调的,如《霓裳中序第一》。这些,都表现了词调的不同声情。当然,所谓词调的声情,也不能绝对化,早在宋代,有些词人由于填词并不是为了歌唱,就大都不顾腔调声情,早就出现“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的现象了。

第二节 词韵、词的句式、平仄和对仗

(一)词韵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从前遵用的人颇多。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诗韵大致合并,和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现在把这十九部开列在后面,供参考。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1)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2)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3)平声支微齐,又灰半;上声纸尾荠,又贿半;去声寘未霁,又半,队半。

(4)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5)平声佳半,灰半;上声蟹,又贿半;去声泰半、卦半、队半。

(6)平声真文,又元半;上声轸吻,又阮半;去声震问,又愿半。

(7)平声寒删先,又元半;上声旱潸铣,又阮半;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8)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9)平声歌,上声哿,去声箇。

(10)平声麻,又佳半;上声马,去声禡,又卦半。

(11)平声庚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一字豆,也并非任何一个句子可以随便使用,而是在一首词的特定的句子中使用,这种特定的句式,也是这首词的格律之一。用一字豆最典型的词调有《八声甘州》。现举柳永的《八声甘州》为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可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在这首词中有四个一字豆,“对”、“渐”、“望”、“叹”,都是一字豆,都是一句的领字。原来可能是由于乐调的拍节,唱到这里,开头一字需要稍顿一下再接着唱。我们现在读这首词的时候,读这句的第一个字也得稍停一下;如果照这个词的谱式填词的话,也得按式安排这样的句法。

一字豆都是在三字句以上的句中使用,多数是虚词,如但、又、正、更、渐、尚、甚、况、且、乍、方、纵等;还有些是动词,如望、对、叹、看、念、料、算、想、恨、怕、怅、问等。这些字又大多是去声。

2、二字虚词做领字。如怎禁、却是、漫道、况值、莫是、试问、可是、却道等都是属于这类词。也有人把它称为两字豆,一般都是在五言以上句子中用。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的“试问”、“却道”都属于虚词的性质,用的句位都是在五言以上的句子中。同时这两个句子的语言结构,按式又都是开头两字是一个节奏单位。只有开头两字是一个语言节奏单位的句子才能用这样的虚词;作词用这类虚词,需要注意句式的结构。

3、三字虚词做领字。常用的虚词有:更那堪、又却是、最无端、又况是、记当时、都应是、最难禁、最不堪、更能消、便纵有、似怎般、怎禁得等等。这种虚字多是用在七言以上的句子开头三字为一个节奏单位的。下举柳永的《雨淋霖》为例:

www.daodoc.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电子表格基础知识讲座

电脑基础知识讲座(六)——Excel工作表Excel和Word一样,作为微软Office家族的重要组件之一,是功能非常强大的电子表软件,兼具表格、图表、图形、数据库等多重功能。下面讲的是Exce......

新闻基础知识讲座

新闻基础知识讲座(三)通讯一、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

书法基础知识讲座

书法基础知识讲座之三【基本笔法】(2011-03-20 17:39:55) 标签: 笔法中锋转锋折锋杂谈 分类: 飞箫书法(三)基本笔法 笔法即书写过程中的运笔方法。古人流传下来的笔法很多,如“......

语文基础成语知识

语文基础成语知识1、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2、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3、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4、忍俊不禁:忍不住笑5、可望不可及:只能远远......

语文基础成语知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语文基础成语知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语文知识:《诗词基础知识讲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知识:《诗词基础知识讲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