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重点_中国古代文学重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5:17: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古代文学重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古代文学重点”。

一.作品的作者和年代:

春秋:左丘明——

《左传》《国语》

孔子——《论语》

战国:孟子——《孟子》

庄子—— 《庄子》

屈原——《离骚》 西汉: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司马迁——《史记》

东汉:班固——《汉书》赵壹——《刺世疾邪赋》班固《咏史》辛延年《羽林郎》 北朝: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三国魏曹操——《蒿里行》《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

王粲——《七哀诗》刘桢——《赠从弟》蔡琰——《悲愤诗》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 嵇康——《养生论》《声无哀乐论》《幽愤诗》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

西晋: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文赋》

左思——《咏史》八首《三都赋》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

南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 王维——《观猎》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将进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填空题: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2.《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3.《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记事体。4.《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5.汉初:骚体赋 西汉中后期:汉大赋东汉:抒情小赋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本纪:记在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关于天文,水利,历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本纪,世家,列传一些人物为主)

7.《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③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8.《史记》中历史人物形象化的代表是、,鸿门宴》 9.《汉书》12本纪,10志,8表,70列传 10.班固《咏史》是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11.建安文学代表:三曹,建安七子,蔡琰正始文学代表:阮籍,嵇康 12.北朝三书: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13.曹植诗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14.王粲是建安七子中七子之冠冕。

15.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16,阮籍诗的风格:阮旨遥深(一种隐晦曲折的风格)17.嵇康《幽愤诗》:嵇志清峻

18.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1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名词解释:

1.春秋笔法:作者的思想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议论性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单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而且常常是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2.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3.永明体:即所谓新体诗,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声律的协调和对偶的公整,因为这种诗体产生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4.盛唐气象: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士人多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势,这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反映在诗歌上就形成了盛唐气象。

5.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使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诗经简答

1、《诗经》的艺术特点

(1)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很少用虚幻的描写,抒情叙事都有很强的写实性,产生出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一种铺陈直叙客观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于更多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接了当的叙述,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寓在场面的描写和事实的陈述之中。比就是比喻和比拟。兴就是托物起兴。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中国文学叙事与象征的传统,成为我国诗歌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开我国抒情诗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比兴的垂范)2.《诗经》的主要内容?

①祭祖颂歌②农事诗③燕飨诗④怨刺诗⑤战争徭役诗⑥婚恋诗 左转于春秋 3.《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①《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内容②《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原则③《左传》有自己的编写体例④《左传》有自己的思想立场 4.诸子散文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以《论语》为代表,在体制上只是一种简单的言行记录,多是记言、记事的片段,没有完整的篇章。(包括《墨子》、《老子》)

2、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代表作品《孟子》、《庄子》,在体制上向长篇议论发展。

3、第三阶段: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5.《左传》的叙事艺术?

(1)《左传》生动的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2)《左传》广采博取各种文字的口头的资料进行编撰,而且善于对庞杂的资料进行取舍与剪裁。

(3)《左传》不满足与春秋那种对历史史事做简单陈述的史笔笔法,它要展示那个动荡历史年代的全部过程,要展示各种历史人物在各种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它摒弃了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创造了在生动记述史事的基础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心态,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

(4)《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

6.《左传》的语言成就?(1)行人辞令的技艺非常精彩。

(2)《左传》的叙述语言词约事丰,意蕴深厚。国语战国策

7.《国语》的文学成就?(1)《国语》是一部各国史官的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演分国记录君臣谋议得失的谈话,基本上属于记言体。

(2)《国语》开创了以国为单位来叙述史实的体例——这种体例叫做国别体,它集中叙述某国的历史,又往往可以集中叙述某人的生平始末,为传记体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

(3)由于《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素材来源不一,编者亦作统一润色,其记言水平参差不齐,风格也颇有差异。8.《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和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3)《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出现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4)《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空前成功,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5)《战国策》多用比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的达到辩说的目的,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孟子庄子离骚

9.《孟子》的文学价值?

(1)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他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只要加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

(2)《孟子》善用比喻,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3)《孟子》长于论辩,善设机辟,请君入彀。(4)《孟子》散文富有气势,多用排比,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

(5)《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10.《庄子》的文学价值?

(1)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2)庄子的文章又富于抒情性。

(3)庄子的文章结构也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变化多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宕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11.《离骚》的艺术特色?

(1)《离骚》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表现在他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上,其次表现在它大量的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2)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3)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而《离骚》不止篇幅宏伟,而且具有故事故情节。

(4)《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大发展,他一面采用民歌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利于表现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多用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离骚》的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的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运用十分灵活。《离骚》除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

12.如何看待汉代文学?

(1)在中国文学史上,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表现:①出现了汉赋这一种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②文学创作的兴盛③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④由于词赋的兴盛,作品的增多,汉代初步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2)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出现了普及于全国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13.汉赋发展流变?(1)汉初:骚体赋

特点: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尚铺陈但篇幅不长且有抒情色彩,句式整齐,通篇用“兮”字。2)西汉中后期:汉大赋

特点:散文化倾向严重,句式参差不齐,规模大,赏铺排叙述,辞藻华丽,“兮”字用的很少。3)东汉:抒情小赋

特点:以抒情为主,篇幅短小,通篇押韵,不用问答,也不用“兮”字,语言上很少夸饰,思想性增强。

14.《史记》中如何实现人物形象个性化?

(1)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2)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3)《史记》善于通过一些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看似闲笔却起着重要作用。4)语言个性化。

15.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对积极剥削和压迫的反抗。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16.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4)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7.《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2)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书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述意味,使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3)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随着墨不多,但语短情长,余味无穷。4)语言不加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18.曹植诗歌的创作内容?

(1)前期: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2)后期:在政治迫害之下,曹植后期诗歌更多有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19.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1)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五项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然而一经诗人的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也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20.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2)陶渊明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3)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21.唐诗繁荣的原因?

(1)首先是为雄厚的经济的基础所决定的。2)唐诗的繁荣还与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密切相关。3)唐诗的繁荣还因为他有一种特殊的价值,诗在唐代具有很多方面的社会功用,写诗可以进身,写诗可以显荣,博得声誉,广泛的社交作用。4)唐诗的繁荣也是诗歌这种文学题材自身发展的结果。22.杜诗反映现实的深度?

(1)深刻的揭露了唐王朝的社会本质,那就是统治者残酷的压榨广大的人民2)对时局的认识非常深刻,这种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他对时局的科学预见上3)对战争的看法,不盲目的肯定也不盲目的否定,肯定的是正义战争,否定的是非正义战争

23.白居易的“新乐府”“新”在哪里?

(1)自创新题,所用的都是旧乐府没有的题目,不受旧体限制2)写的是当前社会的实事,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

3)他完全摆脱了音乐形式的束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五.论述:

一.《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1.进步之处:(1)《汉书》比《史记》更严整,更为统一2)《汉书》记载汉代典章制度更为详细具3)《汉书》多收经世之文4)《汉书》补充了许多重要的史实5)班固驳证了司马迁的某些偏颇之见,突出了他所要表达的某些思想6)《汉书》在文字上虽不如《史记》丰富生动,但它简洁,整饬,叙事明晰 2.不足之处1)《汉书》的正统气和儒学气大大增加2)《史记》有强烈的反天道,反迷信的思想,而《汉书》则相对迂腐3)对下层百姓的态度不同,《史记》给下层人物列传,而《汉书》对下层人物则一概不写4)《史记》的爱憎感情主观色彩异常突出,而《汉书》则是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5)《汉书》比《史记》的生动性大大降低,文字性上大步后退6)《汉书》有些地方对《史记》因袭的不合理

《汉书》对《史记》的继承有得有失,二者各有所长,《史记》着重才华的表现,《汉书》着重学问,《史记》观点新颖,批判性强,《汉书》谨遵传统,歌颂皇权,奉行儒教,《史记》讲气势讲感情天马行空,《汉书》将客观讲材料细密周严,《史记》像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而《汉书》更像一部严格的历史,从它开始转轨,更明确更自觉的形成了中国正史的传统。二.阮籍的风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风格? 风格:阮旨遥深 原因:这主要是有其时代和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长恐遭祸,故处事极为谨慎,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三.谢灵运的诗歌与陶渊明的诗歌有何不同?

1)从写意到摹象。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诗,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写着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做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的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的带有独立性客观性。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

◆ 重点问答一、汉赋发展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3、对外交往的扩大,宫廷园林的兴建,开阔了汉赋视野,提供了丰富的表现题材4、统......

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一、填空题1、《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分别是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2、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开辟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3、明中期......

古代文学常识高考重点

古代文学常识高考重点导语;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

 先秦叙事散文《尚书》、《春秋》、《左传》 《国语》、《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

古代文学常识高考重点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古代文学常识高考重点,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古代文学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学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