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探讨_先进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5:00: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基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探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先进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

作者:魏 想 明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就应该改变人才素质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根本的出路是重视员工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广泛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关键词制造业基地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正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日韩及欧美许多大型制造业公司的首选之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吸引更多的世界大型制造企业来我国投资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需要大批中高级人才,然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成为关键。

1人力资源优势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所谓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优势产业为基础,若干行业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强、管理先进的产业集群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质就是技术先进的制造业集群,其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技术”,而技术的背后是各类人才,尤其是应用性技术人才。

根据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当不同的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存在着差异时,在“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的”原则驱动下,产业势必会在效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而效益高的区域往往是技术水平突出,人力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可以说人力资源取代了自然资源成为了制造业基地定位的主导因素。毕竟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人才,知识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的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取决于知识的创造和利用,知识所产生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要远胜于原料和厂房。对于企业而言,它首先要找到有能力在本企业中发挥自身才华,进行技术创新既而提高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它会有意识地在人力资源较密集的地区扎根,并逐渐形成制造业基地,这一点在先进制造业基地中会体现得更为明显。

2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创新需要人才

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的形成会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并在拉动效应和挤压效应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企业的创新集群。创新集群的产生要求各个价值环节的企业能根据上下游企业或同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相应的创新活动。而创新活动的产生和持续需要有大量的各层次的人才。首先要有善于发现创新机会和敢于冒风险进行创新的企业家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有他们有效地引导和推动。在制造业企业集群的发展处于初始阶段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通过模仿学习来进行创新的,即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但总体而言这种提升是有着一定的限度的,尤其是在涉及自主创新等基础性研究时,创新能力的不足就会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尽可能提高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引入合适的技术性人才。而有吸引力的制造业企业集群、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才形成集聚,为制造业基地中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世界闻名的美国硅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但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产业区,它的成功也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它独特的文化氛围,即鼓励冒险、善待失败和乐于合作,其中的冒险精神即我们所说的企业家精神,是技术创新的起源;其次是硅谷拥有的丰富人力资源。目前,世界上诺贝

尔奖的获得者有近1/4在硅谷工作,该地区有6 000多名博士,占加州博士总数的1/6。据调查,硅谷1/3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自于国外移民,移民企业家通过在硅谷建立本地网络,增强了竞争力,活跃了当地的经济。

3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状况分析

3.1人才支撑力度不够

我国劳动力不仅整体水平低,中、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缺乏,造成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质量不高。表现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物质能源消耗高,产品质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水平。人是世间一切事务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国能否扮演好“制造业”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肩负着实现转移使命的人,这些人,不能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人。他们必须是经过教育培养,成为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而我们目前面临的是制造业基地的高目标与人的素质的低水平。这个矛盾不解决,实现目标就没有希望。所以,优化全民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就成为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的关键。

3.2我国制造业基地的人才结构不合理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资源强国》提供的数据表明:2001年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9.47年,大概相当于初中毕业及高中一年级水平,其中大专及以上从业人员仅占

5.81%,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则高达71.5%。技术工人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1.5%,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这就是说,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主体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初级工。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显示:1985~1999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工人的增加值)仅为2 885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的3.1%,美国的3.5%。由于生产一线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过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正面临“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高级技工数量稀少且年龄偏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不少企业只好高薪聘用已退休的技工来维持企业的日常生产。一些企业盼来了订单却不敢接单,一些工厂的生产线比国际著名公司还要先进,但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不能和人家竞争。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近2 000亿元。据对10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工人不能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导致很多企业难以成功地进行技术改造。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由于掌握数控技术的人才奇缺,使现有为数不多的数控设备未能充分利用。据统计,目前我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短缺60多万;“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月薪6 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和军工制造企业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数控机床的数量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许多普通机床也已被改造成数控机床,是数控人才需求比较集中的企业。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近年来开始大量装备数控机床,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众多的民营、合资、外资企业,对各层次的数控技术应用人才都有大量需求,尤其是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又熟悉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企业的抢手人才。由于数控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一般数控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通常有4个以上的岗位可供其选择,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先进制造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支柱和引擎作用。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吸收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显然,它集中体现了可持续工业化和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先进制造业产业规模大、集中度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项目层出不穷,产品不断更新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4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4.1重视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

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过程中,职工的素质尤其是科技素质的高低是关键环节,要重视加强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日本,优秀的技术工人被视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工艺领域里做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工人被授予“人类瑰宝”;德国的技术工人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对4 500家美国公司的一次调查发现,96%的公司培训工人,47%的公司至少把工资额的2%用于雇员的教育培训上。为了帮助美国工人提高或更新他们的技能,1997年纳税人减免税法中列有对在职工人进行终身再培训的鼓励措施。在我国,技工短缺已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4.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校企紧密结合、企业共同参与教育的职教新体制。要使职业教育真正体现出特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须建立一种由校企共同参与教育的机制,改变目前学校相对孤立封闭式教学状况,使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岗位能力要求等方面与市场用人需求紧密结合,使培养的学生成为企业受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对企业而言,通过建立这种联合教育机制,主动参与教育,把用人需求与教育培养的目标接轨。

(2)建立以行业为代表的多功能实训基地。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岗位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因此建立多功能的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多功能的实训基地的建立提倡以学校实训基地为基础,把学校单方面的建设变为由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方式,企业与学校共同创设一个与生产实际接近的职业环境,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实际训练。

4.3广泛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国家现有职业资格认证能满足企业要求的,应采用现有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现有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时,应积极推行符合行业标准、在行业内有较高认可度的新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面向外资企业或具有劳务输出潜力的专业领域,应支持引进国际通用性强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5结语

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区域结构的调整和制造业的转移,为中国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跨越,把中国建成能代表世界制造业一流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能否扮演好“制造基地”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培养出大量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中国目前面临的是制造业基地的高目标与人的素质的低水平。这个矛盾不解决,实现目标就没有希望。所以,优化全民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就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秦鹰.“中国制造”需要高素质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3-03-06

2黄士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高职教育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02-16

3董春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去了哪里[J].中国经济导报,2004(2)

(责任编辑高平)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武汉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05y159)。

Discu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

Abstract: Talents training is important for building a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In order to construct a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low quality and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he stuffs should be changed.The fundamental way is to devote much attention to the skill education of staff,strengthen innovational education and develop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widely.Key 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skilled talent,talents training

宝鸡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

宝鸡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装备制造业是宝鸡的优势产业,全市现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60多户,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约为38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关中......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 的调查报告市政协调研组2004年6月14日至6月17日,通过听取两区汇报、到企业考察、召开企业座谈会和市直有关部门座谈会等形式,就两区先进制造......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4年6月14日至6月17日,通过听取两区汇报、到企业考察、召开企业座谈会和市直有关部门座谈会等形式,就两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一、新区......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4年6月14日至6月17日,通过听取两区汇报、到企业考察、召开企业座谈会和市直有关部门座谈会等形式,就两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一、新区......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先......

下载基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