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联合帮对华教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反邪教联合处置机制”。
前言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重返马来亚,设立了军事政府(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BMA)i[2],并于1964年1月公布白皮书,计划成立“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ii[3],此一新政策,将削减马来人之特殊地位,并使华人可轻易获取公民权iii[4],但是华社对此政策反应冷淡。拿督翁(Datuk Onn Jaafar)为维护马来民族的利益,于1946年5月11日正式成立“巫人统一机构”(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UMNO简称巫统),反对马来亚联邦计划iv[6]。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国人与巫统领袖会谈磋商,向马来人作出让步。英殖民地当局于1947年7月4日,宣布以“马来亚联合邦”v[7](Federation of Malaya)取代“马来亚联邦”,并成立了由英国人和马来人组成的“宪制工作委员会”vi[8],修正马来亚联邦计划当中对公民权普及化的理念,使得华人不易获取公民权,并确定马来亚为马来人的国家的体制vii[9]。以陈祯禄为首的华人团体先后成立了“联合行动委员会”(Council of Joint Action)和“全马联合行动委员会”(All-Malayan Council of Joint Action),展开积极的反对运动viii[10],但英国政府在华人的反对下宣布,马来亚联合邦宪制,于1948年2月1日,如期实施。
马来亚联合帮对华教的影响
1941年至1945年,日军占领马来亚,是华社有史以来就艰苦也是最黑暗的时期。在1945年日军投降后,由英殖民地政府接手执政。英殖民为了巩固其统治对大战期间协助盟军抗日的华社表示友善。此时的马来亚华社发挥热心教育的精神,奋力复办华教。英殖民地也逐步拟定“统一的教育制度”,既是废除巫文教育。由于英殖民地政府对华教猜忌与不安,从1946年开始就开始发布一连串的报告书至1956年以达到压制华社的目的。英殖民地政府拟定的教育法案如下: 1.1946年教育政策白皮書
英殖民地政府於一九四六年頒布由馬來聯邦提學司芝士曼(Cheeseman)所擬定。其 要點如下:
(一)男女教育,機會均等。
(二)免費的小學教育,以母語為教學媒介。
(三)所有學校,英文為必選科。
(四)後期小學,包括英文媒介而兼授母語,或以母語為媒介而兼授英文。
此白皮书的特点在于強調母語的重要性,主張小學以母語為教學媒介語及以第二語文(英文)來加強各種族的融合團結。
2.中央教育諮詢委員會報告書
由1949年所組成的「中央教育諮詢委員會」於1950年提出。其要點如下:
(一)建國的理想,是通過一種語文;但同時又要保存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 統。
(二)英校對於溝通各民族文化,促進相互瞭解及和諧共存,有其最大的貢 獻。
(三)最後目標,應以英文為教學媒介的免費小學教育。
此报告书特點于強調英文對各種族溝通瞭解的重要性和主張小學以英文為教學媒介。在1946的白皮书和1950的報告書都強調英文對各種族溝通瞭解的重要性,1946的白皮书是主张小学以母语为教学媒介而後者主張以英文為教學媒介。
此報告書因各方反對小學以英文為教學媒介而擱置。
3、巴恩報告書(Barnes Report)
巴恩报告书于1951年出发表。由5名欧人及9名马来人组成委员会。巴恩报告书的要點如下:
(一)小學须培養一個共同的馬來亞國家觀念,而此種教育應在不分種族 的國民學校中獲致。
(二)主張馬來文、英文兩種語文為教學媒介。
(三)國民學校取代其他種族性學校。
(四)學習其他語文只當作一個科目。
這份報告書對華教相當不利因为特點在于此份报告书是提出國民學校的概念,取代母語學校、突出馬來文的重要性,並以之為國民學校的教學媒介語及將華文、淡米爾文貶低為其他語文地位,不能在國民學校教學。
這份对华社影响甚大,令华社大为振动,被指为消灭华文教育之意图,华文的传统文化及语言将无法穿插。因此,遭受華社和印人的激烈反對。
五、方(芬)吳報告書(Fem-Wu Report)
要點如下:
(一)讚揚華文教育的價值,主張維護及改善華校。
(二)華校為實際需要,應是三種語文的教育。
(三)政府應增加華校津貼。
其特點:
(一)肯定華文教育的地位。
(二)同時也不忽略英文、馬來文的重要性。
六、中央教育咨詢委員會報告書
聯合邦政府中央教育咨詢委員會於 1951 年 8 月發表一報告書,對「巴恩
報告書」及「芬吳報告書」的建議,歸納研究之。該委員會由 20 名委員組成,其中四名華人。大體上說,該報告書贊同巴恩報告書的主張,對芬吳報告書的建
議,則不表同意,惟認為應從中採取「穩健中庸」的步驟。
七、教育遴選特別委員會報告書
政府於 1951 年 9 月 20日設立「教育遴選特別委員會」負責研究定制何
種法令,以制定有關馬來亞教育政策的各項問題,此特別委員會由 11 位立法議
員組成(其中有兩名華人)。報告書主要是站在巴恩報告書這方面。後來,受全
馬華人激烈反對的 1952 年教育法令,就是根據這份報告書的建議而草成。
八、1952年教育法令
內容摘要:
(一)將馬來亞境內,只能設立及維持以下之各種政府學校或學院:
(1)國民學校(以英、巫文為主要媒介語);
(2)中等學校;
(3)職業學校;
(4)專科學校;
(5)高級學校;
(6)師範學校;
(7)大學。
(二)國民學校供給為期六年免費,強迫性教育。
(三)以馬來亞鄉土觀念灌輸給各藉之兒童。
(四)在國民學校中之學童如果須學習華文或印文時,必須出自于家長之願
望,並須在每班中有十五名以上的家長請求,學校當局始供給教授華文或印文。
(五)現有之政府津貼學校名若干華校或印校,應予逐漸成為容納各民族學
童之 國民學校....。
1952 年的教育法令,關係華文教育的存亡。因為凡在設有國民學校的地區,所有的適齡兒童均被強迫入國民學校。換言之,國民學校愈普遍設立起來,則
方言學校亦自然被消滅。
九、1954年教育政策白皮書
由教育部長杜萊辛甘(Thuraising Kam)為主席的特別委員會檢討教育政策,並於同年提出。其要點如下:
(一)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則,即各民族混合在一起上課,統一的教育制度和
共同的課程。
(二)至於執行的計劃,可分下列幾個步驟:
(1)在各種族母語學校裡引進國民學校的特點。
(2)英文小學限定佔六歲至十二歲學童總人口的百分之六、七。
(3)英文普通中學學生限散萬四千名。
(4)建議建立現代中學和職業學校,並增加稅收及學費。
其特點:
(一)表明將全國學校建立成國民學校的決心。
(二)對華文、淡米爾文、英文採取逐步壓縮的策略,使其轉化為國民學校。
以上教育政策的演變過程中,其爭執的問題,可描述為「在多元種族社會中,應採用那種語言教育,才能達到各族溝通、瞭解、融合的目標?」若在歸納這
些教育政策,其提出的解決策略有四:
(一)以母語教學,同時學習英文,以英文來做為各種族溝通的媒介。
(二)廢棄母語,只採用英文教學,以英文來做為各種族溝通的媒介。
(三)以馬來文教學,同時學習英文,以英文做為各種族溝通的媒介。
(四)各種族同時學習華文、英文、馬來文。
站在華文教育的立場,大概只有第一項策略比較有利。第四項雖然勉強可行,但同時學習三種語文,學生將加重負擔,效果不彰。至於第、第三項則等於拋
棄華文教育。
十、拉薩報告書
1955年08月聯盟政府執政後,為確立一個能為全聯合邦人民所接受的全國性
教育政策,於09月便委派一個以教育部長阿都拉薩(Abdul Razak)為主席的「
教育政策委員會」審查現行的教育政策,並負責提出改革或修正的建議。該委員
會於1956年05月07日正式宣布。
該報告書的建議如下:
(一)教育部負責執行教育政策;與州政府商量中等及中學以上教育問題;
師資訓練及考試之安排;管理及付給初級教育津貼金之事宜。
(二)設立地方教育局,負責初級教育及職業教育。
(三)設立獨立性督學團直接向教育部長報告。
(四)教師職業需要統一,並在一全國性統一薪金制下服務。
(五)在所有學校設立董事會,負責監督。
(六)只有兩種學校:獨立小學或補助小學;獨立中學或津貼中學。所有接
受補助或津貼學校,在津貼金方面,應與政府學校獲的同等待遇。
(七)改變現有小學為標準學校(馬來文為教學媒介)暨標準型學校(華文、淡米爾文或英文為教學媒介),而以受過同等訓練的教師執照。在過渡時期,非標準小學仍許繼續目前的政府津貼。
(八)馬來文及英文,將成為中、小學必修科。
(九)在所有小學中,如有十五名學生家長要求教授華文或淡米爾文,學校
當局應予開辦。
(十)設立一種具有共同課程的國民中學,招收經過甄試的各族學生,俾便
研讀所有馬來西亞語文與文化。
(十一)不反對在國民中學學習三種語文,或在同一學校內採用一種以上之
語文為教學媒介。
(十二)使所有中學生都能參加初等教育文憑可試及聯合邦教育文憑考試。
(十三)設立大學先修班、成人黃昏班及其他補習教育。
(十四)改組及發展技術與職業教育。
(十五)超齡學生問題必須終止。
(十六)小學教師須受過三年中等教育,然後再受一年之全部時間師資訓練
。繼之以二年之部份時間訓練。
(十七)採取共同內容的課程及時間表,以培養各族學生的馬來亞新觀念。
(十八)採取步驟以促進國語的發展,並使人民對國語有更深的認識。
(十九)制定新的教育法令。
該報告書說明馬來亞教育政策的最後目標是:「必須是集中各族兒童於一種
全國性的教育制度之下;而在此種教育制度下,本邦國家語文將為主要的教學媒
介。然本委員會亦承認達到此種目標,不能操之過急,必須逐漸推行」。
十一、1957年教育法令
1957年03月07日通過,該法令乃依照拉薩報告書制定
传教士对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影响摘要: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了传播福音而创办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的发展状况如何?它们对于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又具有哪些客观功......
浅谈“巧实力”政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在外交领域推出“巧实力”战略,经过近一年的宣传与实践,已逐渐明朗起来,将成为未来几年......
儒家文化对华人家族企业的影响胡武云(广西大学 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0)[摘要]:本文首先粗略介绍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与道家、法家等相较而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青教帮培工作总结靖口镇中心小学 黎文林教师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但由于青年教师都是刚刚走......
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它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前人的智慧,同时为后人提供宝贵的经验。总结不仅仅是对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过程的总结,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自省。如果您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