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课例_传统文化优秀课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4:45: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课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传统文化优秀课例”。

让理性的课堂焕发出人文的光芒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例研究

(金华市曹宅高级中学

傅艳艳)

课前设想

今年三月在衢州一中举行的高考语文复习研讨会上,磐安中学韦玲珍老师的《垒实基础,关注变化——关于现代文小阅读的备考》讲座,解开了心中对论述类、实用类文本教学多年来的疑惑。论述类文本教学是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考察分析、概括和推理的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要全面、透彻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在教学时不须要也不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去切入,而应该从语文的角度去解读文章。

以往对论述类文本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学生经常反映论述类、实用类文本教学太过于严肃、乏味。韦玲珍老师的讲座中谈到高考小阅读备考技巧——留心生活,拓展知识,这个观点点亮了心中的火花,而《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篇课文使我找到了上课的突破口。

本文是关系性议论文,讨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与联系。课前我把教学重点除了放在对文本的解读,对分析、概括能力的引导外,设置3个环节引入传统文化的例子,使这篇理性的学术论文注入人文的光芒。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拓展、延伸,展开对身边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文化现象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初步拥有了质疑、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习惯。争取把这篇充满理性光芒的文章上“活”了,给学生一次不同以往的课堂体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进而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的两重属性,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与传统。能力目标:能快速筛选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分析对待我们的传统的精神。【重点难点】

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正确看待包袱和财富问题。【教学方法】诵读 文本研习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名家谈文化与传统

德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传统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身份证,是支撑这个民族精神的脊梁。

2、庞朴谈文化

“我自己追求的目标就是三句话: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不要把这三个东西对立起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啊!有人甚至说文化不仅仅只是心理的积淀,还是生理的积淀,会转化为基因啊!在文化上绝对不能搞全球主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你这个民族就蒸发掉了,或者就淹没在人群当中了。全球主义我们都看到了,可口可乐、肯德基、NBA等,还有什么“韩流”“哈日”,把头发染成黄的、红的,什么玩意儿!笼统地讲,自由主义容纳保守主义,主要就是文化上的,不是政治上的。它们的区分就在这儿。所以,我反对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但支持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我认为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二者完全可以结合。

《博览群书》2004年第9期《我是中国文化的保守主义者—庞朴先生访谈》

3、探寻背景

二十年以前,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以“破四旧”的名义把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封资修”、“大洋古”之名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作为对这种大破坏的反作用,在中国大陆掀起过一阵“文化热”。此之所谓文化大体就是指的中国的文化传统。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不但并不如文化大革命所认为的那样坏,而且为了救治大革命的祸殃,还迫切需要恢复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但是,同时也有另一种认识产生,认为文化大革命固然是以最最最革命的名义发动的,实际上却代表了中国传统中最最最反动的黑暗的东西。八十年代上半期,很有一些论证文化大革命为“封建社会主义”,论证应当“建立社会主义高度民族”,的文章发表在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报刊上,不过这阵风刮得并不长,热闹了没有几天,很快就过去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就渐渐形成了一种看法,蒙蒙胧胧地认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不同的。后来知道庞朴同志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还把这个意思写成论文,在1993年“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后来又发表在同年《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上,题目就叫做“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很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兼论中国的专制主义》

二、文本研读

1、直接切入主题,本文讨论了什么问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传统

2、举例辨析,合作探讨。

(1)根据自己的理解,生举例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例子。

生举例:传统文化如书法、中国画、陶瓷、剪纸、传统戏剧等。(学生大都举传统文化中精华的例子。)

师补充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例子:牌坊、三寸金莲、看相算命等。文化传统:落叶归根、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安土重迁等中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

(2)生结合课文的分析阐述,辨析同学举的几个例子是否恰当,同桌之间一起探讨。

(3)回到课文,明确两个概念:各请一男生一女生读概念,其它学生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并把握筛选重要信息来理解概念。

概念明确:“传统文化”即“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xx| “文化传统”即 “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的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师辩证分析:“传统文化”中“文化”是中心词,落脚在“文化”;“文化传统”中“传统”是中心词,落脚在“传统”。“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相对应。“传统文化”是“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则“不具备有形的实体”。

(4)师总结传统与文化的关系:有时传统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汉字中体现的中国人对中正平和和整齐对称的追求,武术中的侠义精神,苏州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春节中体现的重视家庭团圆的愿望。

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3、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引导学生辩证思考)(1)文化传统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以近代旗袍的发展为例(幻灯片展示旗袍的发展与改良过程)

旗袍原是满族妇女的长袍,主要起保暖作用,满族入主中原后,旗装有所改良,加入了一些汉族服饰的审美元素。民国时期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良,并逐渐与西方审美相融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范文海说:“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旗袍成为一种中西合璧、具有海派风格的女性服装,成了中国妇女的国服。”

所以,不能将文化传统视为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要在动态的过程和具体的环境中去把握各种文化关系。

(2)那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一种惰性力量?

①师读这段文字,学生品味这段中体现出来的的语言的魅力。生讨论语言表达特点:用词生动妥帖,整散结合,摇曳多姿。②文化传统的惰性力量该怎么理解。

师明确:一方面制约人的思维方式,支配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人的情感,左右人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的终极关怀。

另一方面,因为文化传统的指令作用,它具有了凝聚力量,是集团的象征,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巩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看视频,找一找电影《刮痧》片段中,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表现,并体会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

《刮痧》里的大同到了美国,其实他是带着中国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这一件大行李来到美国的。这个大包裹里面有勤奋、孝顺、仁义,还有中国式的教育方式等等,这个包裹里的东西让他在美国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挠,这个包裹是渗入骨髓,无法抛弃的。

师引导:传统文化:兵马俑、服装、刮痧――民族性、时代性。

文化传统:教育方式,父子关系,面子问题――惰性、可变性。

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国学大师文怀沙

三、如何对待传统

1、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认为传统是包袱——排斥)

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切忌刮垢磨光。„„(认为传统是财富——固守)

2、引出作者观点,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生齐读课本最后两段)

是财富,也是包袱,难以彻底决裂,会随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3、具体做法

继承优良传统文化,吸收先进外来文化,发展、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4、联系现况讨论思考

最近报纸上有报道,很多地方办起了儿童读经班,孩子们穿着宽袍大袖的汉服,每天背四书五经,吃饭前念古语,对这种现象怎么看?(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生: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重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不能割裂和抛弃,让孩子读经书,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

生:吃饭前念古语,孩子穿汉服,似乎做过了头,毕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生拉硬拽,而应该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化传统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熏染孩子。

生:这种做法很值得提倡,韩国已经把“端午节”申请联合国作为本国的传统节日,如果我们再不重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等着周边国家的蚕食,那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师总结:现在社会上确实兴起了一股“国学风”,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部分人的风尚。易中天品三国让他成为超级教授,王利群谈史记也拥有了一群粉丝,于丹说《论语》,这本书销量突破400万册。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社会在回归经典,回归传统,希望这不是一时兴起,而能一直持续下去,一位文化名人曾经说过,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让我们以自己的文化为荣。

四、拓展研究

在崇尚国学的今天,90年代出生的你怎样看待日日隐身在我们生活中的关于德与才,父(母)与子、师与生的中国文化传统问题。

问题探讨: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明·王守仁(《严师箴》)(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生:严师出高徒,严格的要求才能出成绩,才能实施教育活动,这是符合情理的。

生:太严肃的老师无法接近,不利于展开师生互动,“师严道尊”早已是过时的说法了。

生:师道尊严的同时必须尊重学生,老师不能太自我。

生: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在执行班规班纪时,应以一位“严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能“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

师谈自己的感受:点出财富的一面。在这样一个人心惟危,急功近利的时代崇德尚义、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可以为人们道德的自觉形成,超越物欲的羁绊,提高精神境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包袱的一面。其一,偏重道德的提高,而忽视意志、力量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其二,缺乏民主、平等观念,不敢挑战权威坚持一种平等原则,在师道尊严中,尊在先,严在次,如此尊严可谓现代之师道。

五、场外链接作结

2011年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韩国文化广播公司记者的提问。

记者:总理阁下您好。我们非常关心“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容。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请问中国将如何发挥这种优势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温家宝: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扬祖国的文化传统。同时我们也懂得,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文明。只有这样,才能使祖国的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就是我常说的,只有开放包容,才能使祖国强大。„„我们还要善于把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发扬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与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明结合起来,使祖国的文化再展辉煌。

师总结:在现代这个传统消瘦、物质丰腴的时代,我们可以让传统这棵灰色的树变得多彩、变得富有温度、更和谐、更可亲,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焕发出新的光芒,我们在这光芒的照耀下,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一位文化名人曾经说过,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我想这正是今天审视传统的意义所在。

课后反思

上这堂课的思路是从学生的理解出发,让学生理解、判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与联系,教师起到引导和分析的作用,再拓展并联系生活,适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点燃课堂气氛。课堂设计主要目标基本完成,学生反映积极,并且流露出了难得的思辨的光芒。课堂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引导学生注意学术论文的严密性和辩证性。《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属学术论文,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正式的论文,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 7 了揭示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了较为细致地对比、界定。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阐述的清晰而又科学。

2、强化学生语言分析、思维分析能力。实用类文本教学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上。文化传统的惰性与可变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做了重点的分析和辨析,强化学生对学术概念、术语的思维训练。

3、近年的高考小阅读设题,出现了拓展应用性题目,考查学生的独立见解。所以我设计三个讨论环节:一是讨论时下流行的“读经”现象;一是思考对电影《刮痧》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体现。一是合作探讨对“师道尊严”的看法。三个环节既从文本衍生出来,服务于文本,极大地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的发言中不乏亮点。

4、在保持学术严肃性的前提下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的文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的写作特色显而易见,行文中使用大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大胆使用整句,甚至接近对偶的对举形式,语言生动、形象,不乏文学色彩。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充满文学气息。作家写作学术论文尚且有这种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意自己的语言。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引用名家名言还是过渡、总结,语言都经过细致雕琢,认真准备,用富有人文气息的语言带领学生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文化学院: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黄家帅110900915微电子系 09电子二班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合,文化亦是亭台楼榭、音画歌赋,文化的概念极宽泛而又极细小;文化又是个动态概念,在交流中......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心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心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心得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心得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合,文化亦是亭台楼榭、音画歌赋,文化的概念极宽泛而又极细小;文化又是个动态概念,在交流中彼此独立......

下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课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课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