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矫治策略(4)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问题行为矫正策略”。
90后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矫治策略
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杨荣华
【摘 要】现在学生因社会影响与学校、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学校教育活动偏离教育目标以及学生个体内化的主观差异等原因,形成了散漫性、攻击性、利欲性问题行为。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使问题行为得以矫治,使之成为21 世纪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90 后中职学生 问题行为 矫治策略
“问题”行为的学生,一般指经常违反社会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其中包括双差生、后进生。在非常重视教育、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学生判断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对真善美、假恶丑缺乏辨别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行为的产生。
一、90 后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1、学生的问题行为在学校主要表现的几种类型
(1)散漫性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不愿受正常规范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行为随便。如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课上吵闹、作业拖拉,甚至抽烟喝酒赌博等等,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2)攻击性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性格暴躁、遇事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在学校内外打架斗殴,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故意损坏公共财物,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破坏性很大。
(3)利欲性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私欲膨胀,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是非不分。当他们的利欲得不到正常满足时,就会采取越
轨手段。如考试作弊、偷窃勒索、早恋、传看不健康音像读物、涉足学生不宜的场所等等。
2、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社会影响与学校、家庭教育不一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例如:社会不正之风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心理体验产生冲击;不健康文化信息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商业文化市场对充满好奇的学生产生诱惑等等。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
会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溺爱娇纵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学生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修养低下的家庭教育使子女语言粗俗、精神空虚、追求低级趣味;而结构缺陷的家庭也使子女缺乏温暖,形成孤僻冷漠、懦弱乖戾性格。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合力。
(3)学校教育活动偏离教育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一些初中、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能的发挥。这就导致了我们中的一些学生心理失衡,有的甚至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多年的心理偏差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进入电大后产生问题行为的一个原因。
(4)学生个体内化的主观差异。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受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影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学生接受影响的主动选择。学生由于身心素质的不断发展,其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方式渐趋灵活多样。如果在相同的环境影响中,一些学生由于理想水平、道德水准的差异,选择认同有不良倾向的人或群体,其个性倾向就会向不良倾向发展。一些学习动机不强烈、兴趣爱好低层次、是非观念不清的学生在一起往往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
二、对90 后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治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心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也慢慢形成。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独立人格的逐步形成,使他们的个性倾向具有目的性、差异性、可塑性的特点,这是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最好时机,教育引导得当,可使他们终身受益。
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微的工作,是对学生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再塑”工程。面对学生当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我们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养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能从容理智地去处理好学生当中的一切偶发事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乐观豁达、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我们每一位老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治,主要应注意三个策略:
1、预防与纠偏相结合我们每接一个新班,首先应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实际,与学生一
起确立个人奋斗目标和班级体建设目标,以此实行定向控制,重点在于营造一种学生不断为一个个目标而攀登的动力系统;其次是健全组织机构,实行责任控制,以此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建设一支得力的班团干部队伍;第三是遵循学校班级为主的周期性规律,有计划地引导。循序渐进地、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互助争先教育等等;第四,按照学校个人综合素质测评的要求和班规内容,对学生在课堂、校园、宿舍等各个场所不同时段的表现全方位反馈信息,每周汇总测评。通过科学严密的班级管理,尽可能有效地杜绝滋生危机的温床,预防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根据班级管理控制系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避免问题行为的产生。如学生军训后,情绪相对放松,抽烟、打架、迷恋上网
游戏等苗头性倾向,都被及时制止、纠正,遏制了不良群体的产生。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通过经常的、系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青年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学生的思想要从小事抓起,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抓住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犯的小错误,看准机会,及时教育学生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严格与宽容相结合在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思想、学习、行为、纪律、交往等方面自控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只有严格教育,措施扎实,方法不断变换,才有可能使整个班集体处于积极向上的有序氛围。否则,一
个班级有可能松散自由,问题行为接连不断,班主任疲于奔命,充当“消防队员”,显得极为被动。
高明的严师,应该是严中有爱,以严导其行,以爱感其心,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严格的、通情达理的、关爱他们的,也是讲究工作艺术的。(1)对于学生中的散漫性倾向,严抓不放,毫不松懈,如:上课迟到、作业拖拉、实训懒惰等等;(2)对于有攻击性倾向的学生,考虑其突发性特点,根据产生的后果情况,可能的话给予适度的宽容,使学生在几次的“后悔”的历练中,走向沉稳,提高自控能力;(3)对于学生当中的利欲性问题倾向,则区别对待,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矫正。如青春期男女交往过密、迷恋网吧而夜不归宿等等。
4、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疑虑心理及对立情绪要学生信任老师,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礼。对成绩差、表现差;课堂上顶撞老师;考试作弊;对所犯错误无动于衷;态度顽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同学要采用特级老师丁有宽在《我与顽童》一书中总结的“挖掘闪光点,抓住反复点,促进飞跃点”的教育流程,在学习、生活上以爱心、细心、恒心去关怀感化他们,使他们能逐步克服各种不良行为。我们应透过消极因素的迷雾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抓住他们有要求进步的愿望,给予鼓励,指明方向,激发其良好的动机,从而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改造他们的坏习惯。
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治,首要的是预防,在此基础上摸清症结,寻
求科学有效的策略。而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使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需要,克服错误的道德意识的过程。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创设各种良好环境和条件,努力做好转化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成为21 世纪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校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王爱霞.中职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剖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8)[3]张山.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调查与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4
(5)
[4]顾援.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治(教师中心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治学生思想行为的“游离”现象及对策一、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类型所谓行为表现的游离,实际上指的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现象,兹将这种不良行为现象的类型列举如......
浅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丽水第二高级中学徐骁【摘要】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大难点,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随......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探究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及分类1.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课堂问题行为是由课堂和问题行为两部分组成的。因此要把握好这个概念。必须先弄清楚什么......
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李天芬【摘要】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要想提高英语水平,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英语老师如何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