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_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4:34: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借力于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突破性发展。但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随之日趋突出。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这些地区能否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尽快从“环境换取增长”的发展困局中“突围”,已经成为对地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尽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广袤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区位封闭,思想保守,要素缺乏,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不断催生着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冲动,保护特别是正确引导这种发展冲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丰富的资源优势是“冲动”产生的现实依据。以山西吕梁为例,2.1万平方公里土地下蕴藏着40种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矿藏,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54%以上,预测储量1538亿吨,仅“国宝”级的4号优质主焦煤储量就达62亿吨。铁矿石探明储量9.87亿吨,而且品位高、易开采。铝土矿储量达10亿吨。然而从1971年建区到2006年这35年间,吕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843亿元,仅为2006年深圳市投资总额的66%,不足苏州市的40%。随着国内外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像吕梁这样欠发达地区凭借丰富的资源储备与良好的市场环境,近年来都相继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开发阶段。坐拥“金山”,使这些地方有了“一搏冲天”的底气和跨越崛起的“本钱”。

另一方面,产业梯次转移是“冲动”膨胀的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整合正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也在日益增强的环境和市场压力下,开始在中西部建设原材料和加工基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原始积累,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承接更多资本和技术转移的条件也日益成熟,依托资源丰富和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加快开发步伐,提升发展水平正在由迫切愿望变成现实行动。

作为一种不甘落后的发展激情,它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全面开发、加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不计后果的非理性热情,它导致的还有矿难频发、地表沉陷、大气污染、水环境恶化等苦果。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值得忧虑,发展方式也值得忧虑。其主要问题是:

环保意识与发展激情没有自觉保持同步。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取向偏重于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增长,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速度、质量、效益和人口、资源、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客观上纵容了企业先建后批、边建边批甚至不批也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发展思路、政绩观念如果不能得到根本上的矫正,监管弱化、环境违法的现象仍将继续蔓延。

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开发刚刚起步,众多企业还处于投资回收和原始积累阶段。本应是环境保护主体的一些企业忙于铺摊子、上项目,粗放扩张,把巨额的环境成本推给政府、推给社会。与此同时,一些基层政府缺乏对企业正确而及时的引导,也没有依法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采取严格的法律、经济和行政制裁,致使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环境保护面临着主体缺位的尴尬。

群众的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受自身素质的局限,广大欠发达地区群众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地位,他们既不清楚环境污染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也不掌握环境维权的合法手段,甚至在自己的环境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时,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去维护。原本合理的诉求,却采用一些不合理甚至非法的手段,受害者又成了违法者,违法违规企业因此而更为放肆,人民群众环境维权的道路也越发艰难。

面对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欠发达地区必须矫正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找准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结合点,在发掘“金山银山”的同时,实现“碧水蓝天”。

一是以环保优先、科学发展理念为先导。必须坚持把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发展速度、规划布局项目的首要前提,落实“增量一步到位,存量限期削减”要求,在资源开发中落实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着眼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着眼于实现增产减排、节能增效目标,坚持将环境容量作为开发和发展的大前提,把环境准入作为调节经济的硬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严厉措施。

二是以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根本。资源型欠发达地区“长”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短”在产业结构偏重、资本技术缺、产品链条短、增长方式粗放。就吕梁而言,扬长补短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开放引进,就是以项目为载体,重点引进一批填补本地产业空白、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项目,从根本上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为节能减排奠定产业基础。开发拉长,就是立足资源优势抓开发,推进技术创新促开发,借助项目引进助开发,促进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链条式、循环式发展,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多元做大,就是引导和支持各类资本重点投向新兴产业,以投资的多元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以产业高级化推动增长方式集约化,藉此彻底摆脱能耗高、污染重的畸重型产业结构的羁绊。

三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为切入点。减少污染排放量,重点在存量,难点在减量。削减存量,最直接的手段是“以增长换取环境”,对排污量大的企业取缔关闭一批、停产整治一批、限期治理一批,以此来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产业,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带动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排放,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四是以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保障。要健全和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增强环境执法和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自觉守法的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干部绩效评价机制,增强各级党委、政府贯彻环境保护国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凡是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严格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投入使用;严格执行环境容量控制制度,以许可排污总量安排项目、配臵产能;严格执行限期达标和强制淘汰制度,坚决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设施;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把环保责任、环保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员,形成一级对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五是以唤起全民绿色意识、环保意识为基础。广大群众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应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各级政府要全面开通环保信息渠道,进一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使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大力开辟环境违法案件的举报、诉讼通道,坚决查处和纠正执法司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一股人人关注环境保护、自觉监督环保执法、依法维护环境权益的强大合力。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摘要:基于生态学基本理论,对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进行了深入剖析,提炼出构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策略。结果显示:现代经济必须走......

双赢之路

双赢之路——鲁能集团在我省十二年跨越发展纪实12年,一个岁月的轮回。悄然之间,鲁能来山西已经12个年头。凭借山东人特有的智慧、执着、务实、果敢,鲁能人在三晋大地书写了一个......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董佳祺【摘要】近年来,国家力求发展,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可公民对此意识薄弱,在发展的同时难......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

下载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