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_环境保护与经济的矛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2:35: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境保护与经济的矛盾”。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发展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生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告急,而且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这也警示我们保护环境成为我们当前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环境现状

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是比较恶劣的,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化基本上是相伴而行的。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草原、森林的退化,同时,我国的乡镇小企业是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我国的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气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大气污染与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水资源紧缺,许多城市的地下水和城市下游水段不适合饮用,城市中80%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但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使得地下水遭到过度提取,造成地面沉降。中国的耕地面积严重缺乏,而另一面又围田造路,一面退耕还林,一面又大量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原。华北沙尘暴,西北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等问题非常严重。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

矛盾的体现

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时代惯性阶段,经济产值的增长主要是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的,自然资源不断受到破坏、资源基础削弱,同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也造成一些地区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如果要加大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很多地方就需要关停并转很多污染性企业,这将对很多区域的短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把污染性企业转移到经济落后地区,但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依然在污染中国的环境。

二是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近年来,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总量呈快速上涨态势,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不仅增加了能源安全的风险,也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

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环境保护两段的利益碰撞。而经济发展落后, 是难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环保项目往往具有资金投入量大技术要求水平高、见效慢、收益不明显等特点。即使有好的环保项目, 也往往因为资金的限制而搁浅。长期以来,中国采用粗放型的经济模式,一些企业盲目扩大生产,以减少处理污染的费用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地方政府也为了政绩或是地方的经济发展对那些污染企业予以放行。看不到环保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效益,使这些污染企业一直存在。

二、政策的负面影响。有些旨在发展经济的产业政策客观上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能源生产补贴政策、农产品补贴政策等。环境保护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国环保制度的约束机制远强于激励机制, 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激励, 消费者和企业成为制度的被动遵守者,甚至纷纷钻政策空子谋利。现行环保制度使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环保方面发挥作用有限。我国现行环保制度主要以政府监管和治理为主, 而对公众的环境权利或环境权益界定不足, 处罚力度不强且程序繁琐, 限制了司法机关依法介入环境保护, 使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而受污染影响的公民的合法权益较难得到保障。

三、环保意识缺失。偏重经济效益, 轻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沿用粗放的经营模式, 重发展速度和数量, 轻发展质量;重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轻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轻保护, 重利用轻补偿, 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四、环境执法方面困难重重。由于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 环境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 环境监控手段落后, 基层环境执法力量薄弱, 给环境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环境保护存在诸多法制障碍,环境保护法律之间的关系不清晰不协调, 管理部门之间职权不明, 法律

原则性过强, 可操作性差, 实践中难以执行。

矛盾化解

矛盾转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矛盾和冲突,因此可以预见环保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遇到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接踵而至的局面。因此面对艰巨的形式,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越发沉重的监管责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的环保执法正是化解矛盾消除困惑的最佳突破口。

同时我们应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根治,根源就在于没有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点的问题作出明确和正确的回答,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论”、“保护第一论”、“不可调和论”等观念严重制约了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包含定性、定量两方面,定性方面是产业结构和布局符合功能区定位,定量方面是排污总量、生态扰动满足环境质量达标要求。

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绿色产业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这是解决矛盾的根本点。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浅论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浅论自人类诞生并学会自己生产时,便开始向自然索取,商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观念流传于人类历史五千年直到电气时代结束。很多国家总是寄希望......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董佳祺【摘要】近年来,国家力求发展,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可公民对此意识薄弱,在发展的同时难......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一个不能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

下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