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央行提高存准备金率(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人民银行准备金率”。
浅解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孙炳才
09147112
国贸
摘要:1984年,我国才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起初,中国人民银行设计该制度的思路是要保证集中控制必要的信贷资金,以便通过再贷款形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结构。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本文根据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浅析了央行此举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对大众生活的指导意义以及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展望。
关键词:CPI 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信贷总量
商业银行 流动性 一. 问题
自2007年金融海啸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基本上恢复且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GDP已经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同比上涨,9月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23个月来新高。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趋稳。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0.6%。国民经济接近过热发展。2010年10月11日央行决定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50个基点,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及招行、民生银行执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市场预计,此次冻结的资金规模约2800亿元至3000亿元。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IMF会议期间曾表示,目
前尚没有证据表明,已经使用的数量型工具包括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吸收流动性难以完成控制通胀预期的目标。分析人士认为,这暗示着央行对数量型工具抑制通胀的信心。二.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一)CPI居高不下
8月份CPI已在7月份的年同比3.3%的高点上攀升至3.5%,但近期一系列迹象表明,这一趋势并没有改变,9月物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又有攀升。9月份CPI将超过8月份的3.5%,以3.6%(下图没有标出9月份的增幅)的同比涨幅创23个以来新高。8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6%,9月份大约是3%,相比8月有较大下降,但总体仍然较高,通胀压力依旧较大。9月份以来,国内食品价格总体处于持续回升过程中,因而判断当月CPI同比增幅为3.7%左右,再次创出年内新高。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5月份为上涨0.2%。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而市场中流动的热钱仍旧不断增加。自国庆长假结束,大盘股持续走高,各大城市房价飙升,经济发展已呈现出通货膨胀的迹象。如果不加以宏观引导,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货币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是提高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
央行日前公布了第三季度金融数据,9月新增贷款5955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都上升。中长期贷款、居民户贷款、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都比上月上升,促使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中央银行所担心的是,贷款的过快增长会助长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体经济的过快增长既带动了货币信贷增长,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加之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资本正在神秘地、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信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与此同时,一直困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系统的房地产投资过热问题,依旧非常严重,总体房价上涨过快,偏离了房地产本身发展的轨迹,而一旦泡沫破灭,将会损害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仅仅依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已不足以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达不到金融调控的目的。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国内经济发展过热,通货膨胀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央行不能单凭公开市场操作或窗口指导,必须要有政策效力更强的政策手段,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三)动性过剩促使今年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流动性过剩即经济中货币流通量过多。从国际经验来看,其产生的危害在于: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导致资产泡沫化,甚至引发国内金融危机。由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同时大量的外汇兑
换成人民币投放到货币市场,形成过多的流动性, 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资产, 其结果就是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 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和金融风险加大,使得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日益突出。作为紧缩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央行希望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合理增长。这种措施对于缓解我国当前流动资金过剩的局面是必要的。
(四)警惕美国的金融战争。
这一原因提升到政治层面。纵观历史中国遭受外敌入侵都是在经济发展较快,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境况下。美国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中国的成长必将减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亚洲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一个区域,这绝对与美国的利益相背。目前的中美关系是短期合作,创造了双赢局面,但我们还没有寻求出让对方长期信任的方法。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美国找不到入侵中国的理由,进而它将诉诸武力转化为极为隐蔽的金融战争,我国经济发展过热,漏洞很多,这给美国提供了机会,从内部瓦解中国国民经济。对于这个问题日本有血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谋求政治大国,被西方国家联合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升值近30%,是日本出口贸易遭受沉重打击。设想如果大量外国游资突然撤出中国市场,将会是什么结果,为避免重蹈日本覆辙,同时又面对经济过热发展,我们又没有同美国分庭抗礼的金融实力,我国必须尽力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采取必要的政策手段来封堵漏洞以引导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不
失为调控经济的强势手段。三.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
(一)对货币信贷总量的影响。
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适当影响基础货币的扩张,但不会引起货币信贷的实质下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仍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水平,依然具备平稳增加贷款的能力。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过程中,有流动性困难的商业银行可根据相关规定向人民银行申请提前赎回其持有的中央银行票据或卖出债券,用于弥补存款准备金。同时,人民银行将根据实际合理需求,适当安排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引起货币信贷总量的实质下降,货币信贷仍会保持平稳增长。另外,人民银行将继续督促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和居民的合理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二)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与以前有所不同,属于短期政策,灵活性增加,定时定点定向爆破。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暂时冻结2800亿到3000亿元信贷资金,乍一看数目并不大,但我用货币乘数算了一下,此举将减少货币供应量1.6万亿到1.72万亿,相当于我国半年的财政收入,这么看来影响就大了。将部分流动的货币通过存款准备金的形式从商业银行的资金库里提放到央行资金库,等于是减少了货币的供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做稳定了你手中的人民币的购买力,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央行意识到了物价的涨幅过大的问题。央
行重新启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说明央行对其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致力于以数量调控手段控制信贷增量。这样既抽走了市场中的热钱,给经济降了温又减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确保了经济的平稳运行
(三)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银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看,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通过发放贷款来赚取利息收入。提高存款准备金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资金,对商业银行的利润产生很大影响。
(2)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比原来降低0.5个百分点,在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交纳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又必须向央行借入再贷款或回购央行票据弥补信贷资金缺口,增加了再贷款或票据的利息支出,这会给商业银行一种激励,即尽力提升自己的资金管理水平,从这个层面上看,老百姓会享受到更多便利。国有商业银行本身流动性比较充足,具有很强的吸收流动性的能力,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的主要持有者,此次准备金率的上调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更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资金的运用渠道,提高资金调拨和使用的效率,促进资金管理水平的提
升。
四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意义
(1)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说明中央银行希望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也就是实行的是紧缩型货币政策,对于普通人也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应该不是很明显,如你存入商业银行1000块,原来商业银行需要将这1000块的10%,即100存入中央银行,这种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了防范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而现在提高到10.5%时,商业银行则需要将105存入中央银行,这样,商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比原来的少了5元,所以商业银行可获利的资金在减少,这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来增加存款,获取更多资金,也可能提高贷款利率,来保证其获利水平不改变,至少是不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贷款成本。
(2)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了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供给和巩固调控目标的决心。存款准备金率调高以后,直接导致投放到社会信贷总量减少,可以防止投资过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使央行更加注重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减少部分信贷规模过度膨胀。对证券市场来说,调整准备金率会直接导致进入股市的资金减少,不会出现泡沫。
五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
谨慎灵活地选择加息的时机与方式,考虑到此前央行一直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数量型货币工具进行流动性调
控,且数量型调节工具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已经接近极限(历史最高位的存款准备金率是20%,目前已达到17.5%)。而与存款利率接近的央票利率也使得央行需要支出的利息规模越来越大。所以,采用价格型调控工具(如利率调整)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关键问题在于加息的时机与方式。央行10月19日晚间宣布加息,自2010年10月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央行此次双管齐下,目标着重紧缩通货,收缩流动性,缓解通胀压力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加息增加购房者的融资成本,削弱购房者的购买能力,有可能还能逼迫地产商降低房价,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同时对房地产市场也将起到降温作用。我个人认为这些政策,最后受益的还是人民。
参考文献:
《C形包围》戴旭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李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美元霸权》李慎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货币战争》宋鸿兵 中信出版社
2010年10月份以来的财经新闻和周刊
微评央行降准:房价将迎来又一轮上涨小高潮?信贷政策松绑的通道已经开启,下一阶段政府可能会通过行政措施支持房地产与基建投资。虽然降准在短期内没有明显作用,但信号意义明显,货......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几何? [影响一]有助于国内经济增长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全国范围内释放资金4000亿元左右,准备金率的下调,有助于释放流动性,有助于国内经济增长。......
浅看央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首先我们来看最新一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10日晚间发布消息,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
央行为什么频调准备金率而不加息?每日经济新闻中国人民银行10日晚间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6次上调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