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信客网”。
课程标准:
一、《信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十课。此套教材在七年级下册便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因而又在八上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个单元的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在《信客》一文里,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己任,其间历尽辛苦,常常受人猜疑,蒙受冤屈,信客却总能宽容、体谅别人对他的误解,忍辱负重,为千家万户传递消息。这篇课文让我们学到了另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文章文笔轻灵飘逸,行文流畅,是难得的美文。本文语言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教材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设计思路:
学习本文首先要理解内容和中心,体会信客这个人物所蕴含的意义,其次品味余秋雨的语言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在质朴的叙事中运用典雅的词语。所以设计本课主要环节如下: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感知内容,理解中心。
2、品味揣摩文章质朴典雅的语言。
3、运用典雅的词语为信客写一段墓志铭。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感知文章内容,探究人物形象,揣摩品味质朴典雅的语言。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采用选句归纳、比较揣摩、积累运用等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学习他的高尚品质。重点:从本文质朴典雅的语言中体会人物品质。难点:品味质朴典雅的语言并学以致用。
关键:比较揣摩语言风格,明确质朴与典雅的含义。三、学生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经验,掌握了诵读的技巧,学习起来相对轻松。本文节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但入选部分独立成篇,叙述完整,人物鲜明。课前指导学生在自读中把握信客的事迹和品质,领会作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小调查:你想联络一位朋友或亲人你会采用什么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入学习情境。
二、认识信客:这是一种什么职业?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
三、出示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
四、拜访作者,了解背景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写作背景:作者故乡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五、检查字词
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学生朗读字词。
六、初识信客:(抢答)1.文中写了几个信客?2.重点写了哪个信客?3.年轻的信客刚开始是否愿意做信客?4.为什么后来又答应了?(简单介绍“老信客”在文中的作用。)(1)、老信客是信客走上这条职业道路的重要原因,不可不提。(2)、通过对老信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做信客的劳苦,路途艰苦。(3)、强调做信客职业道德是讲求“信”字。老信客以自己惨痛教训,警醒年轻信客,同时又以自己丰富经验,给年轻信客指点。
七、透读信客,理出文脉。(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给文章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一、形式所逼,信客接任
二、肩负重任,信客报丧
三、遭人诬陷,信客卸任
四、见多识广,信客执教
八、品读信客,感受精神(精读课文)
设计问题: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用一个字来概括)“苦”
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 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出表现信客这种职业苦的句子或者词语。)
明确:工作辛苦、生活贫苦、身体劳苦,心灵痛苦。也正是这种苦造就了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那么在信客身上有什么特殊的精神品质呢,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探究。
请代年轻信客写一封信给老信客,说明自己不想再做信客的原因。尊敬的老信客:
您好!我从此不再做信客了,因为我要承受,实在太 了。此致
敬礼
惭愧的年轻信客敬上
××年×月×日 年轻信客:
你好!收到来信,感慨万分。你不做信客也可以,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是会。
你是一个“好”信客,因为你具有。你的品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虽然,如今做“好人”很难,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往往,既需要你,又轻视你;既.你,又 你。
但并不表示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信念,请你记住良知是可以点燃良知的; 是可以 „„
此致 敬礼
老信客 ××年×月×日
九、叩读信客,探究写作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前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悼唁词。
提示:悼唁词就是悼念死者并慰问安抚家属的话语,语言力求简洁、通畅。信客的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倍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阅历丰富,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想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现代信客,王顺友
王顺友,他是四川省凉山彝(yí)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投递员,200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
王顺友从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马班邮路投递工作,邮路往返里程360公里,20多年来,他送邮行程达26万多公里。王顺友常年奔波在漫漫邮路上,他视邮件为生命,从未丢失过一个邮件。为了能把信件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他宁愿在风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绕行方便沿途群众,从未延误过一个班期,准确率达到100%,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十一、小结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坚守承诺,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诚信永是立人之本。
十二、作业
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五、当堂效果检测及分析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济(jì)文绉绉(zōu)B.噩耗(è)伎俩(jì liǎnɡ)C.吊唁(yàn)唏嘘(xī)D.诘问(jié)焦灼(zhuó)
2.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信客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B.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
C.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D.茅屋外只有劲利的山风。
二、阅读下文,完成3~5题。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农民的眼光里,有(),有();比较得多了,也有(),有()。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3.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 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 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4.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6.为什么老信客说“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用原话回答。
5.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要作为重点写? 8.说说自己周围像老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1、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避免面面俱到,处处分析,无微不至,而致使课文支离破碎。相反,牢牢抓住重点环节以点带面,在整体感知理解中心的前提下突出后半部分的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环节,使教学思路清晰可感,重点突出。
2、能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
3、教法选择合理,能够准确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语文味。
4、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设计了相应环节予以巩固。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1、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仍未足够,对作家所赋予信客这个形象的意义以及典雅词语内涵的理解仍需研究。
2、各教学环节之间语言的衔接上,还不够精练、自然。
3、在对学生的发言的点评上,仍有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而且缺少发自内心的鼓励、赞扬。
4、对学生的备课还应精心,真正地备好学法。
5、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的引导语言启发性应更强。
《信客》教案 陆春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
《信客》余秋雨教学目标:1、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2、感知课文内容,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3、在品味和探......
《信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余秋雨散文的创作特色,学习本文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采用默读的方法理解内容,运用跳读、精读的方法揣摩......
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点: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2.导语现......
信客【教学目标】⑴ 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⑵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敬重和学习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