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信客网”。
信客
【教学目标】
⑴ 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
⑵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作意图。【教学重难点】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敬重和学习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那山那人那狗》的视频片断。
提问:视频中这两个人是干什么呢?所从事的职业叫什么? 2.认识信客
信客等同于我们今天的邮递员、快递员吗?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改变生活。”当今通讯业、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人们已经很少再用笔和纸来写信了,改为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发电子邮件,甚至实时地通过QQ或MSN等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要寄送包裹也是相当方便,现在的物流业也非常发达,几乎遍布各个城镇地区。而在20世纪初的浙江余姚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这种特殊职业人──信客。
很长时期内,信客沉重的脚步成为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信客帮助相距遥远的城乡两地的人捎信带物,往返城乡的路途上,他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己的一双腿。“他们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读信客的平凡人生。
二、检查预习 听写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
1.信客的工作量大吗?他要做哪些工作呢?
主要有三方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
还要代读代写书信;
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还得充当代理人帮忙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乡通报消息,交送遗物、安慰家属。
2.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苦(受苦受累受气,吃力不讨好)
3.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⑴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⑵生活贫苦:收入微薄,生活贫穷
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生活没有规律,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⑶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憎恨、欺凌。
最痛苦的事:到乡间报死讯时,看到家属号啕大哭,猝然昏厥,他会很痛苦,当家属一时兴起,迁怒于他,甚至怀疑他克扣了亲人遗物时,他更痛苦。
他好心去送信,竟被另有新欢的同乡诬陷为小偷,被狠狠地打了两个耳光,并被扭送到了巡捕房时是最痛苦的,这件事都让他心灰意冷,放弃了这个职业。
一个恪尽职守的人最终选择放弃,内心会是多么无奈和苦涩呀!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4.信客这份工作的确很苦,但正是这份“苦”,造就了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以德报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仁义热心、阅历丰富、才干出众。
师小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和欺凌,但他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从不雁过拔毛,见利忘义;心胸宽广,所有苦、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义,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邮件两头的难事。他用大半辈子的辛劳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
四、精读探究
1.梳理文章脉络(PPT全文结构)从业缘起: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信客生涯: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 转行缘起: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转行之后: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重点问题
⑴想一想在写信客前,为什么要写老信客?特别是老信客的话“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用意是什么?
①交代从事信客之原因:老信客失信于人。②感受信客之劳苦——强调职业特点:路途艰苦
③强调信客重诚信——强调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严守诚信,才能取得众人的信任
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⑵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什么事迹?为什么要重点写这些事迹?
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写有一次遭人诬陷的事情。写这些事情是为了说明信客这一职业的凶险性,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⑶信客“本来识字不多”,为什么他当老师是好老师,当校长是好校长? 因为信客的经历让他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文化程度,开阔了眼界,更使他学会了洞察人情,加上他能体谅他人的宽厚品质,使他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⑷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最敬重的人:老信客。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信客要去陪伴孤苦了一生的那个他一生最敬重的人。
⑸信客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这说明了什么?他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前来吊唁的人之多,说明信客的工作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信客以他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敬重、爱戴和感激。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奉献者终究会赢得别人的敬爱和怀念。
五、深入理解
1.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饱受委屈,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你认为他这样做傻不傻?假如让你选择,你会当信客吗?
归纳一句话:信客不光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品格!2.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
大家想一想,作者现在写信客这一已经不存在的职业,有什么用意? 师小结:(看作者褒扬什么,就知道作者在提倡什么,再联系现实生活,就可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肯定信客,正是为了肯定、赞扬信客身上的可贵品质。作者正是借这篇文章,呼吁我们的社会,应该多一些诚实守信,多一些宽宏大量,多一些任劳任怨。
六、拓展延伸
1.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信客”
师:感动了我们的信客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信客这个古老的职业也消失了,但信客的精神却还在许多行业、许多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甚至发扬光大。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身边有没有像信客这样的人。
老师也想讲一个乡村“马班邮路”投递员的故事: 在四川藏族自治县,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还沿用着一种很古老的邮寄方式──邮递员骑着马走在漫长的邮路上挨家挨户送邮件,邮路往返360公里,需历时14天。就这样,这个投递员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雪域高原整整穿行了20年,工作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他在雪域高原所走过的路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他就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王顺友。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颁奖词】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2.如果信客能活到今天,也一样能感动中国,大家为他写一段颁奖辞。写法指导:
⑴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在新闻传媒非常发达的时代,人物事迹点到为止,人们自然心领神会。
⑵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意味。
⑶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颁奖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要求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水乳交融,自然成趣。
⑷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
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往往字字珠玑、意蕴丰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要求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七、结束语
苍凉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种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满了坎坷磨难,但历史的沧桑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好人终有好报!
祝天下所有任劳任怨、宽厚善良、默默奉献的人们一生平安!
《信客》教案 陆春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
《信客》余秋雨教学目标:1、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2、感知课文内容,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3、在品味和探......
《信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余秋雨散文的创作特色,学习本文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采用默读的方法理解内容,运用跳读、精读的方法揣摩......
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点: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2.导语现......
《信客》学案 学习目标1、⑴ 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连声诺诺”等词语。 ⑵ 了解余秋雨和他的作品。⑶ 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2、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