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欣赏牧歌”。
《牧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2.学会演唱蒙古族民歌《牧歌》。
3.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马头琴的音色。教学重点
重点: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结合音乐启发学生参与表演及创作。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进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问,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同学们自由说)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歌曲,老师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民族的歌?这首歌曲自创作之初,就成为草原人民的最爱,因为它唱出了草原人民的心声,现在我就用即兴舞蹈的形式将这首歌曲介绍给同学们!(播放歌曲《天堂》片段,老师即兴舞蹈)。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所听的歌曲是什么歌曲?演唱者又是谁?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回答(略)师:为了表达对家乡和草原的热爱,腾格尔的这首歌曲是用了哪个民族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 生:是蒙古族。
师:腾格尔出生在绚丽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家乡的山水、草木、歌舞是腾格尔心目中的天堂,也是草原上所有蒙古族人民的天堂。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之民歌《牧歌》,让大家去聆听大草原的蒙古歌曲,感受祖国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魅力。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欣赏音乐《牧歌》(板书),然后分析判断这首歌曲是属于蒙古族民歌中的哪个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播放视频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生:是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歌曲,主要是用马头琴演奏的。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蒙古族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的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而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蒙古族民歌的演奏乐器主要是马头琴(展示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婉转、悠远,独具特色,它融汇着牧人的喜怒哀乐,融汇着牧人的希望,也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师:用电子琴演奏一段《牧歌》音乐,让学生感受其旋律。
老师范唱:《牧歌》并讲解音乐符号:换气记号()
1、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歌曲。
2、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试唱歌词,注意引导学生唱准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直到唱会为止)。
3、在电子琴的伴奏声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齐唱。师:请同学们现在分析一下歌曲《牧歌》是由几个乐句构成?并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生:歌曲由两个乐句构成,通常短小精悍。
师:嗯!答得很好,那么这两个乐句在旋律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前面一个乐句在音域上要高一些,后一个乐句要低一些。
师:让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生:(可以让学生自动起来回答)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蓝的天空音很高,第二句:白云的下面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学生回答后老师要进行鼓励,提高其积极性))。
师总结:《牧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两句一段,共四句,形象淳朴且富有诗意,字里行间处处都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在高声区围绕着五度音5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中飘着朵朵白云;下句转入以1为中心的围绕进行,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摸进,低回婉转的旋律,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的羊群,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景象。
4、教师介绍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让学生做一做。
5、以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可分男女声部,可配合肢体动作)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喜欢蒙古族和它的音乐吗?
生:喜欢!师:欣赏《牧歌》:师:请你闭上眼睛听,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生:(无伴奏合唱)好!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师:再来听一听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牧歌》,比较一下两种演唱方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合唱,一个是独唱。无伴奏合唱比较受大家欢迎,因为这种唱法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师介绍:我们的歌曲演唱形式里有:合唱、独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等,让我们跟老师分别试唱一下。师:唉,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师:(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的响起来就好像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发挥你们的想象,结合本歌曲创作一段蒙古族舞蹈(可以边唱边跳,也可以一组唱一组跳)、或赞美蒙古族及大草原的歌词、诗歌、一幅画,几分钟后请把你们的创作展示给大家(分成小组进行,每一组创作一种形式)。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生: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老师在旁边引导,学生展示后要对其鼓励)。
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对草原上蒙古族民歌有了的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也使我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更深入了一步。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会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
通过小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各族人民。(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欣赏一首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结束。教学反思:在《牧歌》的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牧歌》教学设计六年音乐上三单元 四课时2015-10-15 教学目标 :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
《牧歌》记得初见她的诗和画,本能的有点趑趄犹疑,因为一时决定不了要不要去喜欢。因为她提供的东西太美,美得太纯洁了一点,使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有点不敢置信。通常,在我们不幸的经......
七年级音乐《银杯》.《牧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整演唱《银杯》及学唱《牧歌》大体旋律,了解民歌含义, 长调与短鲷区别,在演唱歌曲过程中,能够学习掌握长调与短......
《牧歌》教案 辽阔的草原 《牧歌》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