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防治对策_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3:38: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有关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分化问题,数学学困生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已引起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着重从实践层面和从理论层面探讨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磨练坚持意志;根据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逐步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困难学生水平的根本出路;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四条防治对策。[关键词] 学困生 兴趣 认知结构 防治对策

有关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分化问题,数学学困生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已引起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这里所说的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无明显缺陷,但非智力因素水平较低而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不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看,对其成因的探讨和防治对策的寻求已成为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本文着重从实践层面和从理论层面探讨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实践层面分析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从学生方面看有:

①因为不懂或不会,就不爱学;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不认真听,下课不去复习;

②满足于表面现状,不能深入学习,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③眼高手低,缺乏动手能力,题目往往看看,而不去亲自做做; ④学习方法不得巧,题目稍微转个弯,就不会,不能举一反三; ⑤因为老师不太管,放任自流。放任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不善于温故知新,是自己刚刚形成的知识遗忘。

2、从教师方面看有:

①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师对教材没有认真研究,没有吃透课标,对知识概念的讲授不准确。

②教学水平低下,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③教师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

④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⑤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授课重点不突出,不能抓住实质,不能突破难点,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

3、从家长方面看有: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这类学生的家庭常会是以下几种情况: ① 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

② ②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平时放任自流,看到考试成绩后打骂子女,怨天尤人,有的甚至连家长会也不参加。

③关心倍至,方法失当,或过于严苛,或过于娇宠,尤其是单亲家庭。④自身文化太低,子女的学习行为无法监控。

⑤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从理论层面分析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有以下二个方面: 1.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数学学习

从理论上讲,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往往借助三种动力因素,也称为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推力、拉力和压力。推力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的愿望和追求;拉力是借助外界环境的某些诱惑或吸引而促使的学习,如,好好读书可以获得某种学位或得到比较好的社会地位,这里的学位或社会地位对学习者而言就是一种学习的拉力;压力是迫于某种客观现实的要求而促成的学习,如,考试的压力,学校、家长的要求以及社会现实等造成的压力。但是,压力不是独立作用成分,它或者转变为对学习者的吸引作用(拉力),或者转变为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愿望(推力),压力必须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起作用(即俗话说的,变“压力”为“动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效果往往受制于推力和拉力这两种动力因素,数学学习动机就是推力和拉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知识本身和学习活动本身所直接引发的兴趣;间接兴趣并非对具体学习活动和知识本身直接感兴趣,而是对这种学习未来结果感兴趣。间接兴趣是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的,如,认识到数学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间接兴趣),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一种爱好,这时的间接兴趣就转化为了直接兴趣。可见,数学学习关键是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也就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学习数学、喜欢数学学习,发挥学习动机中的推力作用,才能更好的完成数学学习活动。

初中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意味着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他们对数学学习活动本身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对数学学习活动以及数学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从而数学学习兴趣不够。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数学的愿望,数学学习的推力作用成分缺失或降低,影响数学学习。

2.课堂注意力涣散,影响课堂学习

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个主要表现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注意力分散,导致数学成绩下滑。而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通过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意志努力、情感体验等,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根据个体自觉意识参与程度的不同,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个人在特殊情况下,既无预定目的而又未经任何意志的努力而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个人在必要情况下按照预定目的,并且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主观能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无意注意在小学二年级以前就已出现,以后迅速发展,到初中二年级达到峰值水平,以后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儿童早期,无意注意的作用的水平是低下的,有时是条件反射,表现为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集中注意,乐于参加,置身于活动之中,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相反,对于没有兴趣的活动,则不能集中注意力,表现为漫不经心,甚至会拒绝参加。这时的无意注意的产生,主要依靠外部刺激物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无意注意的原因由外部为主转变为以内部为主,即转变为由于自身爱好、兴趣而产生了无意注意,这是初中生无意注意发展逐步深化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也在得到迅速发展,初中学生在其学习活动中的目的性、自觉性、计划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有意注意在初中学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已经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来专心致志地完成任务。这是初中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发展的年龄特点。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这两种注意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表现水平和规律性变化。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达到峰值,产生无意注意的原因由外部刺激物为主变为以内部为主,此时学生出于自身爱好、兴趣发的学习占据主要因素。一部分意志力不够坚定爱好、兴趣又不在数学课本学习的学生,如果课教学中教师对这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关注,没有采相应的教学措施和调整,这部分学生极易发生注力转移,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久而久之,数成绩下滑也是必然的。

总之,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不真正从内心喜欢学习数学,对初中学生而言,往往也看不到数学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数学学习的极性和热情缺失。同时,初中学生往往受爱好、兴趣左右自我,自控能力较弱,对于那些已缺乏数学习兴趣的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中很容易注意力分散,加之没有坚强的意志力调控,造成这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下滑。以致形成初中数学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防治对策

(一)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磨练坚持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这会创造出奇迹。”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通过启发、诱导、点拨、观察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探索和挖掘知识的活动中去,变枯燥的学习内容为具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趣,产生乐趣,逐步形成志趣。就课堂教学的角度,可以通过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激发学生的求欲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等。就初中学生而言,要注意通过日常的教学工作磨练他们的意志,以应数学学习生活。比如在教学中,通过打桌球的技巧讲轴对称;通过春游拍照片讲黄金分割;通过解三角形求方位瞄准射击目标讲当好一名解放军应具备的基本知识;通过计算仰角求建筑物的高度,做一名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他们今后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帮助他们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及产生学数学的乐趣。

(二)根据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困生加以特别的照顾。

如回答问题、上黑板板演,只要他们有人举手,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感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与优生一样的地位。课堂上,为了给学困生更多表现的机会,要经常向他们提一些简单又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如果回答不正确就及时给予启发引导。

2、对学困生的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

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而且反馈应倾斜,学困生的学习结果出现错误或不足很自然的,教师应着重关注正确的合理的部分,并不吝赞扬话语,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自我欣赏,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改变自我评估状况。同时,要建立适当竞争,主要是他们与过去的自我相比以及同一水平的学生之间的相比。在教学中要对学困生从感情上热情关心,学习中细心指导,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随时给予鼓励,逐步促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3、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进行分析和专门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学困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知识系统顺口化等多种有效手段。

4、学困生综合思维能力特点

学困生综合思维能力往往较差,他们对一些简单的概念和运算还是会的,针对这一特点,在讲解较复杂的计算和综合较强的题目时,要尽力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分散难点,把综合题解剖成若干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做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把难于理解的问题变成可以掌握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三)逐步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困难学生水平的根本出路

学困生显然表现在学习存在困难,但其智力是正常的,所以,要改善学困生的认知结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学困生的教学不能只限于其被动接受,而是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经常地将类比、对比、归纳、抽象、猜想等手段有机结合,经常使用,要精心设计,放低起点,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观念,从而达到构建体系之目的。如绝对值概念、数形结合等都要有层次逐步递进,左右勾连,上下相通,使之成为网络而不是散点分布。从而达到学困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为了能使学困生的数学水平走向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可以在班上让学生结对子,请一名优生帮助辅导一名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并对他们加以方法上的指导。通过理顺教材内容,辅导学习方法,纠正练习错误等形式,可以逐步克服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减少他们的错误,学习成绩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解新知识前,尽可能详细地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为学困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使他们觉得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难事,从而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信性。在学困生的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之时,要注意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即防止原有学困生在学习了新知后又造成结构不完善,同时要防止新的学困生的再度产生。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知学习的联系点。新知识和经验、新知和旧知、新知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来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

②重视感知全面性。人对事物第一次接触总是最敏感的,如果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理解,那么认知结构就不完善了。

③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无法解决千变万化的习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④教材要适当处理。教材是普遍性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也根据自己体会在时间分配,内容增删移动组合上进行加工。如平行四边形教学,教材顺序是有一般平行四边形到特殊的矩形、菱形、正方形,但由于这些图形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可以把各种图形同时给出,对定义、判定性质进行对比教学,并观察一般和特殊转化条件,揭示从属关系,可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整体的有序的认知结构。⑤重视解题模式建立和识别。初中数学中的解方程组的模式、函数关系式求法模式、线段相等或平行的证法、遇切线连半径模式等,应用广泛的模式。教师要注意归纳、反复刺激,只有让学生掌握模式之后,学生才能灵活变化,对学困生来说,掌握模式尤其显得重要,因为能回 忆解题模式并会识别是提高学困生解题能力的关键。

(四)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困生最怕的莫过于考试,因为考试抖开了他们的老底,他们怕老师的指责,怕同学的讥笑,更怕家长的拳脚。为了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在平时考试出卷时,要尽量增加基础题的分量,对于综合题,尽可能增加几个小问题,以减小难度。对于考试成绩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通报家长,对于考的不理想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除对他们的成绩保密外,还与家长谈话,让他们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指责。平时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记入他们的小档案。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数学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参考文献:

1、马忠林主编 《数学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2、徐崇文主编 《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 百家出版社

3、张桂森。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2005,(12):105—1074、何义萍。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J)。四川教育学报,2005,21(4):37—385、曹才翰,蔡金法著。数学教育学概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06、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3—377、沈德立,阴国恩。中国儿童青少年注意发展与教育;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508、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1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农村初中学校存在着较多学困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一、成因分析1.家庭因素 农......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四川省宜宾县双龙中学 罗运来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课题结题报告铁厂中学数学课题组(执笔:黎宗福)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现实情况初中数学学困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较薄......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于桥中学:陈金秀摘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学生自身、教师、教材、家庭、社会等五方面进行阐述;并从教师的引导、......

初三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初三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通诚县塘湖中学---汪锦飞《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下载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防治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防治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