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革命性突破。课题的界定《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普通,学段为高中,对象为学困生。
1、“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涵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能儿童等。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亦称“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2、“学困”的成因。本课题组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生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来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有,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等;生理因素有:生理缺陷、体力衰弱或智力不足;学校教育因素有:早期教育阶段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等等。
3、“学困”转化的对策。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八、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步骤、措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㈠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助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等。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㈡课题研究的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是:
⑴以课堂教学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相互配合。
⑷实行普职沟通。
㈢研究的步骤
1、研究周期:三年。2004年9月-2007年8月。
2、研究对象 泸州石油中学2007级、2008级、2009级高中学生中的学困生。
3、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⑴2004年1月制订方案,组织宣传,前期准备。2004年4月申请立项。⑵2004年4月-2005年7月。确定第一批参研班级开始研究,主要工作: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②建立阅览室,做好宣传,落实分工;③选取一些班级为实验班,开设学法指导课,保存好资料; ④结合本校实际,确定适合各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子课题,并制定方案完成好子课题研究。⑶05年8月-2006年8月第一
批参研班级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召开全校学困生教育研究活动,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同时,扩大实验范围,吸收第二批参研班级进行研究,借鉴第一批班级的成果。⑷06年8月-2007年5月,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吸收第三批参研班级继续研究。
5、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一年)
㈣研究的措施
1、建立我校普通高中学困生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度和研究方案。
⑴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机构见附表)。
⑵为便于操作管理,“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利用学校现有的行政机构: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校团委、总务处、校办等机构,作为研究管理机构。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学法指导,“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阅览室,教师培训等工作;德育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活动,学困生的不良行为矫正和学困生的生活指导等工作;教科室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资料,学困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写作和理论研究等工作;总务处的主要职责是:装备;校办的主要职责是:宣传等等。
⑶搭建机构后,制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课题组通过会议制订出课题研究的研究制度。包括组织制度:对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的组成,参研资格的取得与失去等等作出规定;学习和学习反思制度:每月召开研讨会一次,成员写读书笔记一篇,在会上轮流交流学习心得,每期阅读专著一本;领导组研究课题制度:定期每月研究一次,不定期的根据研究的需要随时召开;会议制度:考勤、按学校考勤制度办理;调查研究制度:如何制定或选用量表,如何实施测评等作出具体要求;教师培训制度:规定培训原则、对象、内容、方式、时间等等;学困生实践活动的实施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
2、建立学困生的日常管理系统,制订一系列的学困生管理制度和教师转化学困生的管理制度,并促使学校实施一些转化学困生的激励机制。
3、对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本课题组准备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对教师转化学困生的能力进行培训。
⑴建立培训制度,把对教师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⑵每年举办一次“青优课竞赛”,把学困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⑶教师自学。我们把教师自学作为培训的基础。
⑷定期的学习:“每周三会”:教师业务学习、班主任例会、校会,“每月三会”:课题组研讨会、领导组的研究会、教师培训会,“每期三会”:教导分析会、年级组组长会、教研组长会。
⑸不定期的学习:平时研讨、突发事件处理的研究等等。
⑹专家讲座和专家咨询:预计每年1~2次,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形式可以是请进来,或上门请教等。
⑺外出交流:省市区举办的相关研讨会、论坛,有机会就派人参加,并尽可能提高参与程度。⑻教研活动:我们的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要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校内或校外的教研活动中,注意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开展工作。
⑼查询资料:要求教师通过图书室、阅览室或网上查询,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学习研究。⑽围绕本课题做“微型课题研究”,让学困生研究真正深入到教师中去。其它措施还有,如举办“教学科研月活动”、名师的专业化引领、同伴互助、师德教育活动等。
4、开展系列的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⑴引入“洋思经验”,建立有我校特色的教学主要模式,并加以推广。
⑵实行建立师生互助发展合同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机制,注重效果落实。
⑶重视起点教育,特别是进校的第一天、第一节课、第一次班会„„,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⑷采取行为约束策略,矫正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⑸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
⑹让学生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服务。
⑺开展特长教育。
⑻开展“一帮一结对子”互助活动。
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⑽参加校园文学社。
5、家校沟通。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互信,要求教师定期、多形式的与家长联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形成教育合力。
6、开展有特色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的学困生,采取“了解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主要问题-确定对策-实施教育-分析成果”等步骤来进行,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些鲜活的案例,收集成册,供以后参考。
7、实施普职沟通,拓展学困生的发展渠道。对学困生进行择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的渗透,就业形式的介绍,促使学生多渠道的发展,在2005年开始实施普职沟通。
8、对学困生分层分类指导。
9、多方协调,治理校园周边环境。
10、开展全校性的学生学法指导研究。在2005年3月,编写《泸州石油中学学生学法指导手册》,发给每个学生,学习实践。具体操作如下,先由课题组在收集国内外的学习理论,学习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手册》的方案,再由教研组、年级组共同完成。主要包括: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方法的自我测试、典型的学习方法、各科的学法指导要点、各个学段学法指导的要点、应试技巧、学生自我诊断的技巧、高考状元经验谈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1、帮助贫困的学困生解决生活困难,通过让其在学校参加有偿服务、发给贫困生补助、减免部分费用等等措施,使其完成学业。
12、培养学困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意志,变他助为自助。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任何形式的“他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困生的自助。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学困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帮助“学困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转化学困生的根本因素是学困生自身的改变。从培养学困生的进取精神和纠正不良习惯入手。
13、建立子课题研究现在已经建立三个子课题,即《泸州石油中学高中语文科学困生的转化研究》,负责人黄祖蓉;《泸州石油中学高中学生历史知识及能力培养研究》,负责人王若萧;《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研究》,负责人李朝常。
㈤预期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认识性成果
对“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作更为科学的界定。通过调查,把握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学困生的现状。
2、操作性成果
⑴探索出普通中学学困生转化的一般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⑵探索出构建普通中学学困生转化的社区、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的方法。
3、技术性成果
⑴学校的制度:《泸州石油中学转化学困生教师制度集》、《泸州石油中学转化学困生学生制度集》、《泸州石油中学转化学困生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制度集》;⑵《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个案集》;⑶《泸州市一般普通高中学困生学业现状》;⑷《普通高中学生学法指导读本》;⑸《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教师读本》;⑹《学法指导教案集》及课堂实录;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论文集》。
㈥预期取得的研究效果
直接效果:促进学困生的学业进步;促使学困生的多元化发展。间接效果: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系列的管理和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对学困生教育、教学的能力;驱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科研基本能力。
2、建立系列的学校管理制度和体系,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促进学校在软硬件办学环境的改善。
九、完成本课题的条件
㈠人员落实
课题组有高级教师12名,中级教师34名,初级教师19名。组长:张真银:泸州石油中学校长;成员有李朝常:泸州石油中学副校长;代帮新:泸州石油中学副校长;余华兴:泸州
石油中学工会主席;黄天驿:泸州石油中学教科室主任;何辉明:泸州石油中学教务处主任;秦夙子:泸州石油中学德育处主任;代礼忠:泸州石油中学德育处副主任;王若萧:泸州石油中学教务处副主任;重维春:泸州石油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张林:泸州石油中学高级教师;宋义强: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武慧: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蒲晓波: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朱官忠: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等人组成。
㈡思想落实
这里主要指先进的教育思想的落实。自始至终狠抓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导。教师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效果。
㈢专家落实
我们的课题属于市级课题,离不开教育专家的指导。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专家指导组成员有: 刘涛:泸州市教育副局长;谢铭:江阳区教育局长;严先元:成都教育学院教授;杜旭林:泸州教育学院教授;叶禄野:泸州市教科所所长;宋明清:理论研究室主任;熊生贵: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主任;张晓涛: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副主任;朱小平: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副主任;徐时平: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教研员。
㈣管理落实
1、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对课题立项的管理办法,按程序立项。
2、严格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每一阶段都要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落实实施方案。
3、严格课题组成员的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专项专人,原则上不得兼任多项课题。课题研究人员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保研究人员稳定性。
4、采取激励运行机制,子课题公开招标,实施课题(项目)责任制管理,签定责任协议,表彰和奖励成功者。
5、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总结、验收、评价的管理,对于科研成果的形成及转换,都要有严密地管理措施,依法照章办事。
㈤经费落实
1、节俭办事,讲究效率,讲究效益的原则,坚决克服讲排场,大手大脚的浪费的现象。
2、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计划、申报、审批、拨款、结算、审计六步原则,确保课题研究经费的落实。总投入10000元~15000元。资料费3000元、立项、结题3000元、交流、培训3000元;研究过程5000元左右。
㈥资料落实
本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如下: [1]《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卢家楣、孔庆委、李其维主编 [2]《组织教育活动》四川教育出版社 严先元主编[3]《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教师范大学出版社 付道春编著 [4]《教育智慧》——中外教育语录 大连出版社 王元庆 赵满军主编
[5]《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 [6] 《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高文主编(《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钟启泉总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7]《西方教育思想史》单中惠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一般我们做毕业设计前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如何把开题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核心概念界定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英语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
2015《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核心概念界定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英语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背景1:我们学校地处天河区最北面,在白云区、萝岗区交界处,是一所典型城乡结合部学校,每次学生数学的测验及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很大部分的题目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