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学关照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_小学说明文教学策略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3:30: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探索美学关照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说明文教学策略”。

探索美学关照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

【摘要】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性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学中,它就应由‚科‛改姓‚语‛。既然是语文课自然有别于自然、科学等学科。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它们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和渗透美育等功能。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关键词】说明文 美学教学 真 善 活

一、说明文中美学教学的价值

英国美学家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①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美育更是教学中的关键。

然而,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贯彻美的教育,渗透美的理念的背景下,老师们在执教研究课、公开课时,文质兼美的文学性作品因其有动人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优美的意境,隽永的语言,通常成为首选。而简洁平实,体现科学性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很少有人选择‚说明文‛。但是,训练学生阅读科学文本的能力,借以提高审美情趣,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份内之责。小学‚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的科目,而‚语言‛有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公文语言、日常语言等分类,因此,语文学习的疆域中,必须有科学语言的一席之地,美的教育,也必须有说明文的一席之地。

因此我们反思教学实践,对于学生认为枯燥的说明文,应将其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看说明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挖掘该类文本的审美因素,把理性与感性、抽象与具体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美感体念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尤其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二、说明文美学教育的策略

1.“真”为美之本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价值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说明文最适合做快速阅读训练)。

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事物的特征或原理)。

江苏电视台有一档《这是真的吗》节目,曾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鲸鱼形成的水柱是从鼻孔里喷出的吗?‛结果不但雷翻了嘉宾沙桐,也雷翻了在场的观众。按理学过《鲸》这篇课文的孩子应该能正确回答出来这个问题。于是我拿了这个问题调查了一百个孩子。结果有13%的孩子回答是对的,49%回答是错误的,38%的同学不置可否。他们很多在阅读时都忽视了文中‚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在潜入水中。‛一句中‚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这一信息。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准确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技能。

有些教师认为:。说明文教学如果过多地关注文本内容,就容易上成常识课科学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原。——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因为,对于任何文本来说,如果不能首先读懂它的内容,不能从内容中得到求知、愉情、启思的收获,那么探讨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样写‛的问题必须以‚写了什么‛为基础,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文课当然不是科学课、常识课,但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正是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读懂那些科学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又怎能代表阅读能力的提高呢?

美学的哲理告诉我们:美的本质就是人类在实践中掌握真以实现善,使真与善统一起来。所以要实现说明文的美教,必须关注文本信息的正确提取。

2.“善”为美至求

说明文的善,应该是文本所蕴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又一核心要素。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说明性的文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说明性的内容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以‚从动植物的生存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伟大‛、‚挑战神奇的自然,感受先人的努力‛、‚崭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等为主题的说明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追随着教材要与时代同步的理念,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中,我们都能看到说明性文章的踪影,说明性课文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一

个单元,就内容而言几乎占了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八分之一。翻阅小学语文课本,就人教版的教材来看,第六册有《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第七册有《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八册有《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第九册有〈〈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第十一册中有《只有一个地球》

它们或是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或是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意在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引发学生对自然、对环境产生更多的关心与思考。

由此可见在文以载道,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强美育的理念下,说明文亦大有用武之地。

3.“活”为美之趣

审美趣味是人在审美体验中确定审美对象的价值的能力和区分审美对象的美丑的能力。审美趣味因人而异,《庄子〃山木》中有一段记载说:‚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鲁迅先生说过‚贾府上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人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样感受到客观事物的美的。马克思说过:‚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珠宝商人所看到的只是商业的价值,而不是珠宝的美的特性。‛就是说,美是主观的相对,各美其美。我们要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

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性课文的教学也应该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考,渗透新教育理念,播撒美育种子的良田沃土。

可是,目前,老师们对说明文中渗透美的教学困惑多多。拿到一篇说明性文章,很多老师都会茫然无措:这样的大白话教什么呀?怎么教呀?也有的老师面对说明文发出了质疑:当前的语文教学不是以读为主吗?这样的文章也要读吗?老师们有这样的困惑是正常的,因为说明文的语言不像记叙文那么有‚味道‛、那么有意可品、有难可破、有景可赏、有情可感,有理可悟,它虽然介绍的是科学知识,有的还是高科技知识,但都是深入浅出,语言浅显,一读就懂,所以就让老师们觉得没的品、没的悟、没什么可教的了。

但是我们要反问,针对小学说明文多是科普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这一特点,作为老师你把说明文当成美育的载体了吗,你探索过说明文教学的变式之美了吗?

(1)、化静为动,体验生活美。

在教授《新型玻璃》时,有位教师设计了‚新型玻璃发布会‛这样一个环节,让各小组组成不同的团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谁能把自己的特点及用途说得令人心动,并最终获得的订单最多。打通了阅读和生活的通道,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和灵活应用,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2)、角色扮演,声情并茂。

《黄河是怎样变迁的》一文,一位老师在让学生读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单元:我是黄河,我想说。可以对原文相关段落朗诵,可以自己创编解说词,可以写成诗歌,但要以第一人称表达。在感知想象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的情感在汇报环节集中爆发:那回忆历史的辉煌和骄傲,那痛心疾首的呼

唤,那展望明天的憧憬无不让在场的师生一会欢喜,一会忧伤,一会唏嘘,一会慨叹……更有一位同学用诗歌写道:我叫黄河/成长在华夏的怀抱/也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曾青葱岁月/青春模样/可是有一天/是谁掠去了我的妖娆/我成了黄脸婆娘/汹涌的泪水难抑/冲垮了相依的村庄……读诗的孩子哽咽了,听诗的孩子也啜泣了……学科的整合如此自然,美的情感充溢了每一个小小的心田。什么叫美,美就是让你泪奔的感动,就是让你心灵一颤的瞬间,就是能透过文字看见的画面,就是多年以后还记得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河是怎样变迁的》。

(3)、巧编童话,激发美感

有人说;谁能激发出孩子的兴趣,谁就掌握的最美的教学语言。记得一位老师在导入《鲸》时,创编了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只小虎鲸,我叫晶晶,平时生活在海洋里,可是有一天,却有人说我不是鱼类,不让我参加‚海洋鱼类运动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吧。

事情是这样的,我听说海洋鱼类要召开‚海洋鱼类运动会‛,就兴冲冲地游去报名。可到了那儿,守门的虾兵蟹将却不让我报名参加。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我不可以参加运动会?‛他俩去理直气壮地说:‚因为你不是鱼类。‛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鲸在海洋生活了五千多万年了,现在却有人,不,是虾兵蟹将却说我们鲸不是鱼类,这一定是故意刁难我。同学们你们来评评理,他们这是不是欺负老实人呀?

于是,我愤怒地问:‚我一直生活在海洋里,我怎么就不是鱼啦!‛ 可是听了虾兵蟹将的一番解释,我才明白我确实不是鱼类,不能当运动员。我就高兴地走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篇平实的科普文章就这样在美味的导入中,激发了他们对文本的美感探究愿望。

美能启真、美能导善、美能怡情、美能养性。对美的的哲学探讨是一个古老话题,对说明文美的教学的研究必将是美丽的继续,任何一家之言都难能穷其奥秘。只要我们在说明文教学中认真发掘美育蕴藉,寻求美的真谛,用美吸引学生,用美熏陶学生,用美塑造学生,那么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说明文课堂就是一场享受美的盛宴。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在说明类课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让美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诗意与灵动的美丽约会,让思想栖息在语文课堂美好的享受之中。

[注释] ①赫伯特·里德:《寓教育于艺术》,《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11期出版。

④鲁迅:《二心集》的一篇杂文《“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出自先生杂文《“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美学入门》光明日报出版社ISBN-80014-134-9 3.万福成,《语文教育美学论》, 青岛海大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期

4.浅谈语文教学中说明文的美学渗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3年 第03S期

6.说明文专题讲座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王漫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探索美学关照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

再探美学关照下的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阜阳市颍东区和谐路小学 王晨清【摘 要】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多元化,人类生活的多样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

说明文作文:探索月球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说明文作文:探索月球,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语文美育关照下教师引领的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美育关照下教师引领的课堂教学艺术 李宝毓 学科教学(语文)201104056一、调动审美感知美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不同文体的美有不同的感知方式。歌德认为“整体就是统一体”。......

小学国画教学探索

小学国画教学探索小学国画教学探索 正文摘要:中国画源远流长,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少文人墨客留下旷世杰作。身为中国人,当然要学习自己的本土文化,了解传统......

下载探索美学关照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美学关照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