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19:28: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进步,关键在于这个民族是否有先进的科技水平。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栋梁,他们必须有创新意识。而这个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小学阶段抓起,在教学活动中,送给孩子们一把金钥匙,教他们开启创新之门,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材。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前言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正是二十一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最终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要从小做起、从教育抓起,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以往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大多是以知识积累为主,以能力培养为辅。作为过分强调知识,过分推崇知识,不正视接受知识主体的人。这样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在当今社会,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参与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观点,掌握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方法,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完成角色转换。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领导者”,要艺术的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着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的身份,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2.教师对学生态度的转变

有什么样的学生观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师的学生观是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教师怎样看待学生 ,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 ,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我们教师的上帝,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课堂当成是教师主宰的课堂,在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值得期待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3.教师教学过程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首先,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不是机械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而是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努力创造。其次,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学生应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开拓创新。再次,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科技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最后,教学方法上,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最终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教师的教育理念应当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引路人,和学生互相交换意见、一起思考、交流和切磋,成为学生最知心的良师诤友。

二、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应采用如下方法: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融入到活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

小学生常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甚至一些荒诞的想法。我们都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创设一种促进学生好奇心的氛围,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逐渐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教育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求新求异,不墨守成规。让问题进课堂,进头脑,强

化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善于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精心设问。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科学的渗透完成。一定要杜绝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必须按教师“画的线”去走的现象,真正落实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改变对教师的依赖性,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和悬念的激发下去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中去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疑问。使其在不断的探索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数学“分数的意义”,我就用“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我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考老师能否立刻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让学生在惊叹之余产生学习的欲望;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的导入,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1、第一条公路长30千米,甲队独修10天完成,乙队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2、第二条公路长60千米,甲队独修10天完成,乙队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3、第二条公路长90千米,甲队独修10天完成,乙队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第一步,猜测引起争论。

我说:“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修第几条公路用的时间最短?”同学们情趣高涨,各抒己见。由于猜的结果不统一,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第二步,验证,感到惊讶。

在同学们欲说不能,欲罢不忍的情况下,我启发道:“同学们动手算一下,究竟修哪条路用的时间最短?”经过计算,同学们几乎同时发出惊讶的声音:“三条公路长度不等,修完所用的时间怎么全都是6天呢?”在同学们感到惊讶又急于知道其中奥秘的时候,我趁热打铁,出示了分数工程问题:

修一条公路,甲队独修10天完成,乙队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第三步,探讨,引发创新。

同学们还沉浸在刚才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探索意识和创新欲望达到最高峰。

三、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机会,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应当“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会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数学思维方法的提炼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多设疑,使学生由疑问产生好奇,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争强好胜、自信等心理要细心观察,予以保护、引导;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要给以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首先做好一些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判断整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角是一个直角时,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的角是一个钝角时,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的角是一个锐角时,学生也自然会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拿出来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悬念?为什么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却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呢?当学生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我就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此时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内在“自我需要”。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这样为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发问。因为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可以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次经历,再次体验。教师不仅要树立这样的意识,更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由已知不断引出未知,使学生掌握每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比较分数大小》一课中,我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鸡妈妈和鸡爸爸带着它们的两个宝贝儿子鸡大宝、鸡二宝去郊游。两个孩子玩的别提多高兴了,玩着玩着一家四口都觉得口渴了,于是,鸡妈妈便让两个孩子去买个西瓜来解解渴。不一会儿,它们就买回来了。妈妈一边分西瓜一边说:“我们一家四口人,每人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你们看怎么样?”这时鸡大宝不高兴地说:“我辛辛苦苦地搬回来,怎么才让我吃四分之一呀?我要吃四分之二。”鸡二宝也不甘示弱地说:“就是就是,我多辛苦呀,而且我又小,才让我吃四分之一,不行。我要吃八分之一。”同学们请你们分析分析谁吃地比鸡妈妈分的四分之一多?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积极借助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也让学生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创造出一些“新知识”。

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调实践性是新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因此,说到底,创造力是一种获得性或实践性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首先,课堂教学要开放,促进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学生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进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参观、调查、实验、创造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做个教育实践的有心人,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通过前面的初步认识,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把课堂当作超市,让学生当收银员或顾客,让他们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智慧。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扩大学生的创新视野,对于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温寒江主编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206页

【3】小学数学教师42页

【4】宛蓉、陈全明:《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载《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2)

【5】显莲:《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载《教育探索》(哈尔滨),2004(2)

【6】李影:《转变教师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载《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夏时琨.科学编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小学数学,2006(7).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总结上传: 朱志明更新时间:2013-1-11 8:00:2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实验研究,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科组黄小斌)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点明确指出:倡导......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中学 郭俊豪摘要:中学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种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见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见江西省萍乡市青山中学魏志岗如何在新课程条件下开展中学历史教学,不少同仁有许多令人深思的理性见解.笔者认为历史教育之所以要创新,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