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数学教学科技创新”。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利津县利津镇第二中学:刘新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初中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着重于下面几个问题。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具备清晰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不拘一格,大胆突破,敢于创新。(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树立先进的创造教育观。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想得越丰富,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样往往会脱离实际,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新颖的见解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别人是否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否新颖,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把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创造主体,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迁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把与时
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集体的创新能力。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创造型学生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和做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创造素质。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造素质,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学生的这些创造性表现,使之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固有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的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学习中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集中体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激发创造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师应当提倡发现,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
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从而保障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激情引趣,发展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学生浓厚的兴趣来维持。关注人,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在每一堂课的开始给学生一个乐观开朗、情绪饱满的印象,并在整堂课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热情洋溢、生动活泼的氛围,寓教于乐,使数学课富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发展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一)利用学生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难易适度,并且是学生急于想知道得,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问题,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的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学中若仅局限于教材上所列的内容,学生很难了解一些知识的来龙去脉。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学生知识单一,视野狭窄。如方程(组)这部分教学,若能介绍一些民间趣题,如“李白买酒”问题,“百和尚吃馒头”问题,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张丘建所著«张丘建算经»记载的«百鸡问题»,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再如,学生刚接触几何时,对“几何”这个词语相当陌生,为什么把这门学科称为几何呢?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介绍几何这个词的来源:古时候,尼罗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良田被淹,洪水之后学要重新丈量土地,以确定边界,从而形成一门专门技术—“测地术”这就是几何的原意。学生了解了几何的含义后,知道几何源于生活实际,就不会再觉得它神秘了,或许还会对学习几何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教师要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健康发展
学生在思想意识和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是允许的。教师的工作重点不是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这不正是一种良好的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鼓励,少指责,对学生的创新行为或好的成果表示赞赏。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中来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在孩子心灵中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
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给予爱护和培养。
四、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
传统的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琐碎,偏重速度和技能的熟练性,很少鼓励学生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评价就要鼓励拔尖,鼓励协作下的竞争,鼓励创新。教师在传授知识、评价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造性的学生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创造成果,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一种学习风格,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总结上传: 朱志明更新时间:2013-1-11 8:00:2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实验研究,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12-5-6)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对学生进行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建设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坚持鼓励与支持,并努力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