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素材_高中历史优秀选修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3:05: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素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优秀选修课”。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

背景:1内部:三冗——积贫积弱,国家财政开支庞大,社会“上窘下穷,中间富”现象突出,即国库财政困难(上窘),民间农民困苦(下穷),社会财富较多集中在富商、地主和官僚手中(中间富)

1.外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交锋屡屡受挫。二.主要内容(财政经济方面):

主要从国家收支、农民减负、平抑富豪三方面着手。第一.国家收支方面: 1.增加国家收入:

税赋+介入金融借贷+介入中介性商业经营 增加税赋: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介入金融借贷: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介入中介性商业经营: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既可平抑物价,又直接介入中介性商业经营,增加政府收入。2.通过规范采购来,节省国家开支:

均输法,统一采购,规范采购,并且在采购过程中遵循“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

第二.农民减负方面:

1.减轻农民财力压力:青苗法规定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可向政府借贷,这样可让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2.减轻农民时间压力:免役法,政府实行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可在农忙时,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时。

3.减轻农民经济上的心理压力:农田水利法规定豪强垄断的公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方田均税法规定,官僚、地主也在受政府重新丈量土地之列,须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缴纳赋税,免役法规定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第三.控富贵平抑豪强方面:

1.抑制民间高利贷:青苗法

2.抑制豪强垄断社会公用设施:农田水利法

3.抑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逃避社会义务:方田均税法、免役法

三.性质:

是一次“提两头,控中间”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四.地位

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积贫积弱困局,缓和社会矛盾,同时这也是一次由国家直接介入金融借贷和中介性商业经营的大胆尝试,其中的统一采购,规范采购等措施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王安石变法。(1)是概括,从材料“以诗赋记诵求……士”“以科名资历叙位”,可得出结论。(2)中第一小问,“思想”由材料“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可知,强调实用性;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也就是列举王安石变法中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注意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考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

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他自己也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但问题是,他的一系列从良好愿望出发的变法政策,在传达到下面之后,在下级官吏执行时却完全走了样。比如王安石认为最为重要、也是他最得意的“青苗法”……这是一种充分考虑到农民利益的低息货款。而且王安石自己在任鄞县县令时,也成功地推行了这一方法。然而,当王安石把他在鄞县成功实行的方法推向全国之后,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当时农村里的广大农民,几乎都不识字,如果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过程大约如此:首先,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然后再拿到衙门去申请,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据史书记载,虽然变法设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三十五倍,加起来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于是逼得农民宁肯去借高利贷,也不向政府贷款。

——摘自许志林《从王安石变法失败看当今的农民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王安石主张“不加赋而国用足”,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为达到此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黄仁宇为什么在肯定这个措施的同时,又认为这个措施在11世纪不合实际?

(2)依据材料,指出北宋农民的负担主要有哪些?

(3)材料二在哪些方面肯定了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青苗法。肯定原因:采用的方法是商业化的办法,不增加人民负担,却能增加财富。不合实际原因: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够发达。(2)负担:赋税、高利贷、苛捐杂税等。

(3)肯定:王安石的出发点、个人品行、青苗法的做法考虑到农民利益。失败原因:未能考虑下级官吏层层盘剥与农民的具体情况。

【解析】(1)本题材料一“不加赋而国用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王安石为达到此目的采取了青苗法。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商业化的办法不增加人民负担而增加财富的角度说明肯定的原因;再从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角度说明不合实际的原因。

(2)本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北宋农民的负担主要有赋税、高利贷、苛捐杂税等。

3)本题据材料二“出发点都是好的,他自己也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即可从王安石的出发点、个人品行、青苗法等方面回答材料在哪些方面肯定了王安石。再从下级官吏盘剥、农民的具体情况等方面回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二十二史札记》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减少“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答案】(1)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造成“三冗”现象。土地兼并,高利贷和 沉重赋役的盘剥,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成为流民。

(2)改革: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任答两点即可)成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3)材料三完全否定王安石变法,并认为北宋灭亡也是因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新法并非只是“害天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并非“引用奸邪”,只是用人不当。选择题答案:

【解析】(1)本题据材料“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三冗”现象、土地兼并、高利贷和赋役、人民生活困苦等方面回答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本题结合材料二“变风俗,立法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方面回答为减少“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再从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

(3)本题据材料三“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人皆咎安石为祸”并结合史实即可说明该观点错误。再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用人不当等方面加以评述。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设问关键词“主要表现、改革措施、成效、评述观点”,再据此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设问逐一用规范语言作答,在评述观点时注意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加以评价。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练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练习,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练习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练习一、单选题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测试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测试一、单选题王安石对科举取士制度的改革措施包括①......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圣雄甘地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四单元第2课教案课程目标: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含答案

清单一 柏拉图的生活经历与政治活动柏拉图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国 1.出身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 2.师从苏格拉底大约在20多岁的时候,柏拉图结识了著名哲......

下载【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素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素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