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劳务经济 开创富民之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劳动力与经济发展”。
发展劳务经济 开创富民之路 建设和谐农村
——关于桃江县劳务经济发展的调查
伍金辉
内容摘要:桃江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5%,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535元。如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县城经济的发展,建设小康、和谐农村,是摆在桃江县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近年来,桃江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就桃江县在发展劳务经济中取得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的对策建议等作个简单的论述,希望能给全国各地尤其是贫困县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有所启示。
关键词: 桃江县劳务经济发展障碍因素对策
桃江县位于湘中地区,资水中游流域,总面积4948平方千米,人口96万,有城乡劳动力48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4万,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89%。由于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共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7万。近年来,桃江县委、县政府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城经济、加快小康步伐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至今年3月底,全县已累计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万人,年劳务收入达12亿。
一、桃江劳务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桃江县劳务输出已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输出转移人数也由最初的几千人增加到目前的20万人。在这二十多年中,最近的几年无疑是发展最快的,而且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由盲目自发输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
近年来,政府提高了对劳务输出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一些好的办法。虽然目前桃江农民工转移输出仍以“亲带亲、友带友”的自发方式为主,但有组织输出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桃江县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首先是加强了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建设,目前所有乡镇均建立了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并做好了“一图二表四帐”(“一图”:一站式服务业务流程图;“二表”: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表和登记表;“四帐”: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培训、转移输出就业和回乡创业台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其次是加强劳务交流与合作,尝试劳务派遣。桃江县于1992年就成立了驻广州办事处,并开展了劳务派遣,形成了收集信息——考察用人单位——组织输出——跟踪服务管理的工作模式,仅2008年以来,办事处查访企业3300余家,收集有价值的用工信息8300多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7500个。马迹塘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在长沙设有劳务输出点,仅在湖南日报社的劳动输出就达100余人。
(二)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在长沙某建筑工地打工的郭某,已在长沙的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十五年,最初从事的工作是装模,辛苦不说,而且遇上雨天就没事干,工资低,后经过自己不断摸索学习,学会了绘图纸、看图纸,现在他不用天天干粗活了,只需放样、巡查,而且拿的是固定的每月3000元的工资,还有奖金。在桃江外出打工的人中,像郭某这样的事例在长沙的建筑行业有很多,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工厂企业也有不少。桃江农民工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自学,即在实践中增长经验技能,另一方面则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仅2008年以来,桃江县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人。去年年初至现在,更是抓住农民工返乡潮流抓紧培训,对全县90个贫困村的农民共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546期,培训近10000人次,输出6700人次,创收1145万元,贫困村农民人均增收250多元。今年桃江县确定了桃江技工学校等8家办学单位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进
1一步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今年前3个月培训3658人。同时,去年以来着力打造的“桃江保姆”品牌培训已取得成效,预计今年将培训桃江保姆1000名。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宣传了“桃江保姆”这个品牌,提高了桃江外出务工者在全国的知名度。为方便农民培训,去年,桃江就业服务中心建立了桃江就业服务信息网,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布培训、求职信息,并提供法律服务。
(三)由单一外出打工向外出打工与回乡创业并重转变。
桃江县桃花江镇的农民企业家仇祖元回乡投资400万元创办凉席厂容纳农民工100余名。像仇祖元这样通过在外打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回乡创业的事例,近年来在桃江各乡镇出现了不少。他们的创业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并吸收了大量本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回乡创业,桃江县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回乡创业人员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办理程序,严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对返乡人员创办企业的信贷要求,金融部门优先保证;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享受与外来投资者同等的优惠政策;安排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数量的返乡人员创业的商贸和服务型企业,可享受国家税费减免等有关优惠政策。
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城镇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第一,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据测算,非农劳动力比例每增加二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劳务收入约增加600元,现在44万农村劳动力中,非农劳动力比重已达45%,据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桃江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其中贫困农民人平收入由1994年的不足400元增长到2007年的1401元,增长3.5倍,而劳务收入占大头。走进桃江广大农村,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充分显示了农民增收致富后的新景象。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输出一人,全家脱贫;输出一群,致富一村”的典型。第二,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外出务工农民,通过工业化的“实习”、城镇化的“融入”和现代化的“消化”过程,使他们完成了一次人生“思维和能力再造”的飞跃,成为农村社会进步群体和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再加上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重视,桃江农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第三,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桃江很多“打工仔”、“打工妹”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外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攒到了票子,带着发展家乡,回报社会的愿望,“凤还巢”回乡投资创业,为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要发展,必须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走产业化道路。
二、影响桃江劳务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难度加大
据统计,桃江县农村劳动力的增长在近几年内将达到高峰,使富余劳动力的总量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青年农村劳动力,与之矛盾的是城镇劳动力中下岗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就业形势严峻,使其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容量有限,进而影响到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另外,桃江外出务工人员因素质不高,仍集中在竞争性小的如建筑、码头等技术要求低的繁重体力劳动岗位和环卫、餐饮、保姆等苦、累、脏岗位,全县高中文化程度的外出务工人员不足3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者不足4万。这种农民素质不相适应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桃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影响是突出的,严重制约其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健全,信息闭塞制约了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桃江是个山区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有句话叫“望见屋,走得哭”,形容山高路远,条件艰苦。虽然县里有劳动力市场,但从偏远的村庄去一趟县城也不容易。虽有信息网站,但农民几家有电脑?几个会用电脑?由于市场信息不灵,不知道劳动力需求的地方、类型、特点、数量、质量等,往往处于盲目流动、盲目应聘之中,那种“带钱出去,空手回来”的现象并不鲜见。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脆弱,社会管理水平低,制约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很少有参加社会保险的。笔者调查,在长沙某建筑工地打工的300多名桃江民工,从事的是高危工作,但没一人参加工伤保险,至于医疗、养老保险更不用说了。用他们自己的话,现在还年轻,虽上有老,下有小,但还能维持,至于老了怎么办,他们一脸茫然。另外,他们最怕的是生大病,对他们的家庭来说那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另一方面,农村老人社会保障能力弱。在桃江农村,可以见到很多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还在地里劳作着。他们的养老靠土地,靠子女,而对于人均仅有0.5亩耕地的他们来说,靠土地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至于子女,因其自身负担重,一般也没有太多的钱给父母。这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很多日子是艰苦的,遇上天灾人祸也毫无保障,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的情况时有发生。更令人担忧的是,留在家里的老人因子女外出而倍感孤独,甚至有的因孤独而自杀(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精神需求等问题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小孩来说,很多是靠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看管,长期没与父母在一起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有的虽与父母外出,但因很难进入城市学校而荒废学业,成为城市流民。这“一老一小”问题与和谐农村要求不符,并制约着桃江农村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制度和政策上的障碍,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束缚着劳务经济的发展。
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城市都在消除就业歧视,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但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使进城农民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往往得不到城市的吸纳,得不到公平的居民待遇和起码的社会保障,长期处于被歧视地位。现行的土地、户籍等政策让很多的农民往返于乡村和城市之间,成为“候鸟”,人为地引发“民工潮”。除制度和政策上的障碍外,用工单位的侵权行为,使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也影响劳务经济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桃江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桃江劳务经济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喜中有忧,存在的问题绝不可小视。为保持桃江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标本兼治,多措并举。
(一)完善管理服务,优化转移输出就业环境。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劳务经济的认识,完善各项管理和服务,为农民工有序流动提供各种帮助。要建立以县就业服务机构为中心,各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为基础的覆盖全县的农民工服务网络体系,为农民工提供信息、培训、维权等服务,让农民工拥有一个真正的靠山和“娘家”。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降低农民落户城镇的门槛,在土地所有权属国家的前提下,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自由流转土地,既减少土地对外出务工农民的牵绊,又使“下岗”返乡农民工不因无地可种而失去基本生活来源和保障。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民工居住、子女就学、计划生育管理、流动农民党员管理等方面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便利。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并严格执行,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加强农村社会化管理,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救助等保障机制。如以农民为主、政府引导协助建立村级养老院,实行社会化管理,既能改善独守在家老人的生活质量,又能让外出务工者安心工作,维护农村的稳定、和谐。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要整合教育资源,将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教育,劳动部门管理的技工教育,农业部门管理的“阳光工程”,扶贫、移民等部门培训工程及社会办学等培训资源统筹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农民工的培训,让未来的农民掌握从事非农产业或现代化农业的本领,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培训现有农民工,提高农民工技能,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各类职业培训要符合市场的需要,提倡多开展“定单”培训。
(三)大力开展劳务输出,积极引导回乡创业。
近几年,桃江劳务输出的规模是庞大的,但随着新增劳动力、现有的还没输出的劳动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减员劳动力这三部分人的汇合,还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就业,劳务输出大有潜力可挖。政府在加强引导和服务的同时,要多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拓展劳务输出领域,向国外输出桃江民工。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扩大就地转移就业规模。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益阳市政府[2008]3号文件
[2]成威,《乡镇工作的几点思考》《益阳通讯》2007年15期
[3]许经勇:《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4]《益阳新农村建设现状》《益阳日报》2009-3-30.[5]《十一五规划建设学习问答》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写作过程记录表
(此页由学生填写)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伍金辉 学号: 0943004469463 专业: 班号: 农村经济管理 *** 发展劳务经济 开创富民之路 建设和谐农村 ——关于桃江县劳务经济发展的调查
走特色富民强县之路--关于发展特色经济的调研中共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发挥资源优势一、西丰县发展特色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一)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意义首先,发展特色经济是适......
文章标题:探索绿色经济走富民之路**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县,要以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突出发展、和谐两大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
开启富民之路—光山县农村公路建设纪实一条条混凝土浇铸的农村公路,穿青山、绕绿水,像玉带镶钳在老区光山红色的土地上,延伸着山区农民的期盼,开启一条条富民之路。如今,光山县公......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蕲春农业实现强县富民)强县富民之路——蕲春发展现代农业探索本报记者 张青松 通讯员 黄超朱尽忠3月30日,省农业厅新上任厅长戴贵洲到基层调研粮食生产和早......
发展富民产业繁荣村镇经济中共株洲县委书记 汤立斌村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村镇经济,就是要从传统模式中转变过来,走产业化的道路,切实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