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创新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数学课堂与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大庆市东新一小王正娟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全民素质是重中之重。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打破常规,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创造氛围。
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在学校的教育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抓学生成绩为目标,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形成这样的教学机制,该学生说的老师包办代替,该有不同见解的,老师用既定答案限定了。课堂上学生会因为怕犯错而不敢轻易或不愿去尝试、去创新。因此,教师要打破常规,要改变授课的指导思想,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创新的空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各方面鼓励学生创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这种氛围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独树一格,他们就不会再害怕犯错误,而是积极实践尝试,勇于创新,他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都会得到发展。如上完第一册《有几辆车》一课时,出示一幅画有小动物和萝卜的图片,问:“请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时,同学们的兴趣被激起了,很多同学举手抢着回答,有的说:“前面有1只小兔,后面有4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还有的同学提出“前面有2个萝卜,后面有1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等等。这时我请一位平时思维发展较慢的同学回答,他说:“有5只兔子,3个萝卜,一共有多少个?”这时,老师并不忙着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这道题是对是错?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这道题不正确,因为两个条件和问题之间没有联系而解决不了问题。老师及时总结后继续让学生看图编题,而大部分学生编的都是有关动物的,这时我引导学生能不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呢?一位学生就说:“左边树上有5个果子,右边树上有2个果子,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尝试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地创造的思考,而对于错的题,不是由老师急着判
断,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理解,判断正误,避免给答错的学生造成心理障碍,抹杀了他尝试创新的机会。
二. 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的例题,创设诱发创新的问题情景。例如,“修路队修一段路,原计划每天修60米,7天修完,实际只用了6天就全部修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多少米?”按照常规一般解法为:60×7÷6-60=10(米),而有的同学提出用“60÷6=10(米)”就可以了,他分析“7天的任务6天就完成了,提前1天完成,原来1天修的60米就必须分在6天中去完成,因此,60÷6也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的了”。
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自主探索一般包括学生自学质疑与小组合作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生带着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借助学具操作进行合作学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一个三角形割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一个三角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最后学生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尊重学生个性,实现教学民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有思维、有感受、有情感的生命体。他们每个人都潜伏着无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索的需要,发现的需要和自我表现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民主气氛的教学,很难使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独立的想象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勇敢、坚毅的创造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达意见的机会和自由,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充分重视学生与众不同。同时教师也要宽容和了解
学生,学生的创造潜能才有机会展现。在我的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课堂上,我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尤其是尊重他们的思想。我经常在课堂上问我的学生: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你愿意帮老师的忙吗?”“对于他回答的问题谁有疑问?”。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比较枯燥的计算练习课,为了让学生达到练习的目的,又有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我就让学生当老师出题,如一年级教学10以内9的加法的练习课,课上一半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沉,课堂秩序混乱。这时我跟学生说:“同学们,由你当小老师给同学们出题好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非常踊跃的出题,师生关系其乐融融,学生在出题时要思考,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时也要思考。在这环节中,学生开拓了见解,发展了创造个性,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捕捉课堂时机。面对课堂上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际,加以引导,教学中,学生会出错,教师也会出错,每一个错误都蕴藏着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教师错了,接受批评、予以改正。提意见的学生品尝到了喜悦,因为他的发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更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其他学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老师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氛围,提供能诱发创新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全面提高当代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能力作出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创新教育创新课堂064200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李双勇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
创新课堂——读《课堂深处的精彩》有感吴 镇 小 学沈晓燕“教育需要创新。创新不仅是教育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源泉所在,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动力。唯有创新性的教育才......
课堂创新的方法既然是创新的课堂,我理解应该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首先应该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地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景与氛围,在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