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2:45: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论文: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山东省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赵保英

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 激发学生思考潜能,培养良好思维品质;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生物教学成效呢?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生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激励的话语、耐心的引导,才能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氛围。教师只有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消除胆怯以及与老师之间的隔阂,从而带着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探究,以创新的观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二、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磨炼学生的创新意志。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中的不同见解,支持学生中各种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即便是错误的回答,甚至当时看似荒唐的回答,也绝不能全盘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捕捉每位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获得经验,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应坚持使用一些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你回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很新颖”、“你的回答很独特”、“你所说的这个方面,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等等。

三、尽力增加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法和利用各种途径,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旁栏思考题、小资料、问题探讨、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简易的探究性实验和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以及导引创新、语言创新、板书创新、训练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给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良好习惯。

四、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实践是一项十分复杂、自由度极大的创造性劳动。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背”,这种僵硬、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对于“绪论”、“生物的进化”、“植物的激素调节”等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可采取“定向质疑――引导探索――反馈运用”的探索式教学法;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一些结构性、过程性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观察探究――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引导发现教学法;对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一些浅显易懂、内容生动的教材,可采取“提问激趣――自学阅读――引导归结――补充评讲”的读书指导法。将多种教学方法与幻灯、投影、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结

合起来进行教学,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主动获取知识的喜悦,很好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努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思考、经历、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上学生一句无心的话、一个突发的念头,都是他们身临其境的不自觉行为,是思维的真实流露,有些问题完全超越教师的思维,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但这些问题有时能拓宽思路,引导教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挖掘,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究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珍视学生的“奇谈怪论”,要给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充分暴露出学生思维上的差异,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大胆鼓励质疑问难和求新求异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等等。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宋代张陆说过:“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

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思考问题,从而独辟蹊径,提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敢发前人所未发;最后,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质疑求异,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注重运用探究法开展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等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经具有了

强烈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教学法组织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其以一组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学习,让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由此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改革,努力探索,优化生物教学,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用教师 “教”的创新火种,去点燃学 生“学”的创新火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既得到知识,又发展个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大胆进行课堂中结构的改革。课......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0401郑颖04501045选题性质:应用研究选题目的及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米强荣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钱学森生前曾多次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如何解答?前哈佛大学校长......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 重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开展创造教育,关系到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基教育带入21世纪,尤其是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教育来实施......

下载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