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_高等教育学分转换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2:36: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等教育学分转换”。

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产业的信息时代,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各行各业飞速发展,人才竞争空前激烈,知识技术不断更新,学习型社会顺势而生。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学习型社会的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云南省学分认定与转换的现状分析,提出终身教育学习者学分认定目的及认定转换对策,以满足学习者终身教育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分认定,学分转换

一、绪论

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确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终身学习在时间观念上变一次性学习为终身学习,空间观念上变封闭的学校学习为开放的社会学习,价值观念上变学历学习为学力学习,具有跨越时空局限的灵活开放自主性,实现了教育无边界,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人化需求。作为不同形式教育进行沟通的中介和桥梁,学习学分的认定与转换尤为重要。它可以打破教育领域的藩篱,促使终身学习者共享特定区域内乃至全世界的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利用弹性学习时间自主学习的要求。它是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学习型人才,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终身教育推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是时势所需,是实现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学分认定与转换发展现状

国际现状:在国外,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历时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在巴黎召开的“关于进入别国大学学习时文凭等值的欧洲大会”,在此背景下,欧洲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建立起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其应用日趋成熟。1993年,澳大利亚开始比较系统地提出让大学面向中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并给予学分认证的想法,目前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1995年,韩国提出建立特色的学分认证体制,在1997年将其试行,并在同年1月13日公布了第一版的《学分认证相关法律》。在美国这一学分制盛行的国家,学分互换很普遍,即使在高中也有推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在欧洲、美洲、东亚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通过学分互换进行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国内现状:据文献报道,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普通高等教育领域都出现了不同形

式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模式。2009年10月12日,中国建立了“常青藤联盟”,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在内的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强强联合”,共同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在9校之间互认交换生的成绩和学分共同培养年轻学者。同时,重庆市也制定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学分互认与转换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2010年7月23日,全国首家“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上海市并于 9月7日在电视大学、区县业余大学、成人高中阶段学校开展学分互认试点。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所有职业学校中实现学分转换,自学考试开展了与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和学分互认工作,教育部正在规划依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实现异地学分互认制度,各地已经在积极地实践和探索。

尽管在各种教育领域都有所涉及学分认定与转换,但还处于尝试阶段,尚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程度不一,没有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在本次《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却未提出具体方案,因此,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各级各类教育如何互相沟通,学分认定与转换如何理解其内涵,它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目前推行存在哪些需要突破的难点,我们就云南省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三、学分认定与转换有待突破的难点

2010年12月15日,教育部发布消息,全国五省市(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将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其中,云南省是唯一一个入围人才成长“立交桥”试点的西部省份。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缘,社会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云南省大部分高校使用了学分制管理制度,如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启动了弹性学分制,即原本四年的本科教学计划,允许学生3至5年修完。曲靖农业学校已经建立了‘准学分银行’,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换毕业证书。但是大多院校都只处于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初步探索阶段,经笔者文献和调查研究,有如下难点需要突破。

(一)没有统一学分互认管理机构。

云南省在很多政策文件中都有学分互认的原则,但是由于政策不明,并未作出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案,来处理学分转换的各类问题。同时,各级学校和办学机构也各有自己独立的一套学分互认方法或政策,这样最终导致学分认定与转换有关政策不匹配,具体运作起来难度很大。

(二)各级教育领域学分认定与转换发展失衡,整体衔接不好。

通过在云南省各级高校和教育机构了解,目前学分认定与转换主要发生在高校之间,职业院校之间,零星试探终身教育中提到的横向沟通,却很少涉及甚至没有纵向衔接,如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等。此外,对学分制尚未达到统一、清晰、正确的认识,大多学校(如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推行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几乎没有完全学分制,这样造成一个学分制假象,不能

使教育者清楚界定学分制和学年制的区别,学分制的弹性空间大小不一,难以量化,导致各高校之间无法完成整体的衔接过渡。

(三)校际资源共享度低,形成各自为政、群雄逐鹿的局面。

由于教育终身化步伐的加快,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正逐步地转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这使得学校之间、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由于经济利益问题,从生源、教师等局部资源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最后发展为综合实力的竞争。在资源建设方面,各个学校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以求竞争中得到各自教育的发展,形成独立的个体教育模式,阻碍了教育立交桥形成的步伐。今后在实践中,各级院校应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实现组织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发展自身的核心专长与竞争优势,互惠互利,形成合作伙伴,最终取得教育的双赢,才是至高战略。

(四)学习者没有摆脱传统教育形成的被动性。

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大多数学习者依然存在对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依赖,从思想和行为上无法迅速转变来适应自主学习模式。但学习者作为终身教育的主体,在灵活开放的学习体制下,必须有自主的学习意识,才能适应终身教育的学习环境。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学习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让学习者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并进行评价;学习者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积极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让学习者在情感体验中学习、形成和强化其内在动机;让学习者有更多机会有效的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因为终身教育中,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知识无边无际,其独特性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方法上的独立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的灵活性。

四、学分认定与转换目的笔者认为学分认定与转换目的,是在学分制体制下,科学合理地推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学习认定,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满足允许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该学习体系和转换机制能够使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省与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学习之间的学分互相承认,形成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习者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跨学校、跨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允许学习者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等,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学分认定转换对策分析

在学习者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从国家统一认可的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获得的学习成果——课程学习学分、毕业证书和职业类等级证书等,或从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等,如何给予学分转换和认定,换句话说, 学习者以前在不同层次,不同条件下学习完成的课程学分,在别处已经获得的经验类学习成果或课程学习的学分,如何科学地正确的全部或部分地转换为当前所需的学分,如何在当期学习进行学分认定和学习结果认

定,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终身学习学分认定转换机构

要正确认定转换学分,需对其内涵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完善的学习学分转换认定机制,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建立统一的终身学习学分认定转换的认定机构,进行学分互认、折算、管理和监控四个方面的规范管理,探索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有效机制,搭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技能培训等课程、专业和非学历教育等学习学分转换认定的“立交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技能培训、教育项目等,在终身教育学分认定机构登记注册,将学校的教育资源、课程、专业、教育项目等放入机构进行认定转换。这样,有了统一的学分认定管理机构,才能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各类等级证书之间进行转换的复杂性。对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已经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学分的认定和转换,帮助学生整合出获得的最终学分,转换学习成果,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历、非学历证书,或转换折算为接收学校所需要修学的课程学分。

(二)确定学分认定转换的内容范畴

1、学历与非学历学分认定转换。

(1)学历教育中课程学习完成,达到一定学分,认定转换职业资格证书的类别。(2)非学历单科课程学习完成,达到一定专业层次课程模块学分,认定该专业层次课程学习学分。

(3)在社区学习、业余学习、行政企业单位等的课程实践学习,达到一定的学习量,通过相应的考试,可以认定为学历、非学历课程学习学分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成果。

2、学历学分认定与转换

(1)同层次、相同或相近课程学分校级之间认定

学习层次相同,课程、专业相同或相近,不同学校之间存在教育方式、教育水平、教育资源等的不同,终身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校、选择学习方式等开放灵活的学习条件,完成学习,满足课程学分认定标准,通过相应考试,获得课程学习学分可在不同学校相同课程或相近专业课程直接转换。

(2)不同层次课程学分校级之间认定

此类认定与转换仅限定为课程学分认定,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在有学习能力和余力的情况下,可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学习,学习完成的课程学分,存入自己的学分银行,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完成了上一层次的学习,或满足相应的学历层次或非学历教育条件,可转换当前层次学历教育课程所需学习学分或资格证书。

(三)建立统一的学分认定评价标准

由终身学习学分认定转换的认定机构,在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层次、不同性质学习等之间,建立一套测评、比较和转让学分的标准与方法,建立终身教育学习成果评价认定体系,为学习者获得的个人知识与技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认证或转换、不同学分进行通兑提供参照和依据。比如同一个专业对应的培养层次不一样,则学分如何通兑;不同院校对同一个专业培养方向不一样,则学分如何转换;学生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研究型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的学分如何认定,如何将其转换成所需学分。

(四)校际之间学分互认与转换协议

签定校际之间学分互认与转换协议,该协议是学分认定与转换必备的前提文件,其作用在于保证学生已获得学分的顺利转移。它包含了学生计划学习,或已学习的课程单元,或者课程模块清单,经过认定的课程外学习成果,满足学校双方的专业培养需求,同意互转和互认的约定,它能够保证学习者学习计划得以实现。

(五)学分转换认定流程

认定转换需建立唯一的终身学习档案,通过统一的学习管理平台,统一的课程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课程学习标准,规范的课程认定流程,将学生学习的成果,通过学分银行系统,进行自动认定转换。

1、建立学习档案。

通过终身教育平台建立唯一的学习者终身学习历程的学习档案。该档案主要记录学习者终身学习履历,包括在各级、各校学习期间的课程单元或者课程模块清单、专业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操作等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读学员中途转学等情况,记录其所获得的学分、取得的学习成绩等,提供终身学习学分转换认定依据。因此,该档案的记录、生成和发送都至关重要。

2、选择学习目标。

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通过终身教育平台注册登记学习,自由选择各层次、各级、各校、培训机构等课程、资格证书证书或专业学习方向学习,通过相应的学习量和学习结果的考核认定,获得课程学习学分,记录学习档案,存入学分银行。

3、存入学分银行系统

要进行学分转换认定,需要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终身教育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系统管理和建设,开发设计适合终身教育学习灵活、开放、科学的学分制课程管理系统,也可以说是个人学习学分银行系统,这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系统中包含学生所学课程说明、资源、教学方式、所属学校或培训机构;各个学校各个专业所需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说明;资格证书学习考试要求;各门课程对应的学分值、修学学时、考核方式(即学分认定方法);学分认定的条件、设置或说明等等。学习者根据学习需要选择课程学习,学习结束,可将学习结果学分存入个人学分银行系统。

4、学习结果认定

学习者学习结束,将通过终身学习学分认定转换的认定机构认定学习结果。可根据学习者终身教育学习选择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依据学分银行系统,认定获得相应的各级各校各类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单科课程证书。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学习者建立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应用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没有明显的运用实效,有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参考文献:

1.李晓佳.全球视野下的学分互换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5 ,(8)2134.3.李联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分互换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 ,(6)1721.5.赵卫平.李颖.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从单一功能到双重功能的转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4 ,(10)3150.7.黎志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发展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7 ,(2)10020.

课外学分认定

工学院政[2005]22号工学院课外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完善工学院课外学分认定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

学分认定得失

Ⅰ我们的做法按照省教委和巩义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需要进行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结合我市和我校的实际,采取措施,积极开展这项工......

公务员终身教育研究

公务员终身教育研究[论文关键词]公务员 终身教育 改进措施[论文摘 要]我们正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一个非竟争性社会走向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公务员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关......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学分认定通知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关于认定“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学分的通知各年级研究生:参照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3年度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研究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研究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