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免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2:29: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涉江采芙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涉江采芙蓉免费”。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抓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解读诗歌主旨,了解诗歌表现手法——“对写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联想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诗中“思乡怀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二、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诗歌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赠礼导入“采芙蓉”。

马上就到圣诞元旦新年了,过节亲友间免不了送礼。古代没有巧克力,没有黄金搭档没有脑白金,那他们送给恋人亲人什么东西呢?采花折柳,红豆慰相思。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给朋友范晔的是代表江南春意的一枝梅花。

今天我们也来采花,一起去《古诗十九首》中采撷一朵忧郁的苦痛的花朵,去聆听一段忧伤的吟唱。一起学习《涉江采芙蓉》。

(二)诵读,整体感知

1、解题:涉江:趟入江中

采芙蓉:采摘芙蓉花

2、齐读,思考问题:诗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请用用诗中的词语回答。明确:采芙蓉是为了“遗”远方的“同心者”,“遗”“所思”。采芙蓉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

(三)赏析意象,感悟意境

1、赏析“芙蓉”意象

问题: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请学生回答后,师总结“荷花”这个意象。明确:

“芙蓉”的别名有: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为什么有这么多优美的名字?)

荷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品德高尚的花。从古至今,人们都把荷花当做是圣洁之花,不仅在于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肺腑,而且还在于荷花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质。所以,君子们对此花情有独钟。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特点:香气清幽、品质高洁

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有美好的品质。如《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通过芬芳的花草和繁盛的服饰来表现其高洁的品格和志向。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花也象征着爱情之花。

2、感悟意境:选择“芙蓉”这一意象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3、诗中 除了“芙蓉”能体现这种清幽高洁的意境外,诗歌还有哪些意象也能体现这种意境? 明确:“芳草”、“兰泽”

4、总结意象承载的情思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5、结合意象,描述意境,赏析“采莲图”

(1)齐读前四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提示:要想象描摹当时的环境(时间、地点、天气等);

想象主要人物的神情、心理、动作等并进行细致的描写;

用富于动作性、画面感的词及诗意的语言,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的意境。学生展示后老师点评:这几位学生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孤单、忧愁、怅惘地立于船头,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这是以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衬托相思而不能见的忧伤,起到了以“乐境”衬“哀情”的效果。板书:

采莲图——芙蓉、兰泽、芳草-----以“乐境”衬“哀情”

(四)赏析“望乡图”,探究诗歌主题

1、赏析“望乡图”

是谁在望乡?你从诗中找表达感情的字眼,请发挥想象,描述这幅“望乡图”,并概括主题。(要求: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情和内心世界。)明确: “忧伤”

主题:相思怀人 教师点评小结:此刻,空间画面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游子形容憔悴,踽踽独行,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此刻,展现在他眼前的,是那绵延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故乡在哪里?“所思”在何方?这两句只写了“还顾望旧乡”的动作,并没有直接点明怎么“忧、愁、思”,但是痛苦的感情却达到了极点,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效果。联系时代背景: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那颗疲于奔波的心又怎能不对那美好的故乡无限怀想? 板书:望乡图——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五)艺术手法借鉴:了解古诗中的“对写法”

正当女主人公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到这无限的忧愁,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这种从思念对象的角度落笔,来抒发主人公的情感的写法叫做“对写法” 板,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曲笔,“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这种“对写法”往往婉转含蓄,意境深邃,虚实相生,别有韵致。

这种跨越时空,大胆变换角色,驰骋想象,从对方写起的手法从《诗经》开始就有。来看它的特点。

(幻灯片展示)想象对方写法的特点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

这种创作思维对后人诗歌创作有极深的影响。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六)结束语

这首诗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沉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忧愁。让我们再次朗诵全诗,感受这种缠绵的深情。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教案《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2、能力方面( 1 )领会诗歌的思......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内容、语言特色。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汉古诗词《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②、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③、掌握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方法;2、过程......

下载涉江采芙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江采芙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