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免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0:37: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涉江采芙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涉江采芙蓉免费”。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2.解读这首五言诗。3.了解这首诗美的意境并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2.感悟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手段】

“七三四”语感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驻足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会感慨: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的忧伤。(1分钟)

认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写在笔记本上。

2、学生再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参考注释,查阅字典,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写在笔记本上。(2分钟)

3、(多媒体投影)参考: 芙蓉..(fú róng)

欲遗.谁(wèi)芙蓉:荷花

泽:湿润的洼地

遗:送

朗读,,4、解析语句

1、教师做朗读解析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

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下面来练习朗读,同时解析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每一句都要读准并要理解正确。

2、读解全诗。⑴找同学朗读一遍全诗,同学评价,教师点拨。⑵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研究断句和结构,每人至少感悟一、二句。然后全班讨论。(6分钟)

3、读解参考:

4、“涉江/采芙蓉”读作升调,要读出一路涉江采摘行程中的无限期待、欣喜的感情。

“兰泽/多芳草”读作降调,要读出采到鲜花、兰草后的欣慰与踏实的感情。

“采之/欲遗谁”这句用设问语气读,声音放轻,语速放慢,从朗读中渗透出一点似有若无的伤感。

“所思/在远道”中“所思”声音略拖长,读“在远道”时需略带沉重,用重音降调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第一句读升调,第二句读降调,声音拖长,语速放慢,要读出些许失落与惆怅,仿佛觉得浩浩长路,虽然牵系着那女主主人公的心与爱,却无法牵起望断天涯的他乡与故乡。

“同心/而离居”末字要以平调拖长,表达出因无望而带来的无奈。接着重读“忧伤/以终老”依然用略平的降调读,表达出岁月沧桑,生活煎熬已使得抒情主人公心如止水、哀莫心死的感情,凸显其无望无奈中深陷忧伤、终老无望的形象。

⑶背诵全诗,课上检查(2分钟)

三、品读鉴赏语言

1、学生齐背全诗。(1分钟)

2、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交流,讨论。(5分钟)

⑴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这两句诗是诗歌的起句,有何特色? 参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的“芙蓉”谐音为“夫荣”,“芙蓉”即“莲花”,“莲”谐音“怜”,“怜”即“爱”。由此可见,采莲女子内心充溢着无穷无尽的爱恋。同时“芙 蓉”“兰泽”“芳草”又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⑵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提问:这两句诗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 参考: 以“乐”写“哀”的衬托手法。“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中的“遗”是“赠送”的意思,采莲不为欣赏悦己,而为送人示爱,而所送之人却又远在异乡,爱的心声化作了无边无际的思念。

⑶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参考: “还顾”是一个多么充满情感的动作性的画面,我们仿佛能亲眼目睹主人公的动作,而“漫浩浩”用两个叠字,写极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短短十字,因空间而产生的无限哀愁显露无余。游子尚可望乡,思妇却不知望向何方,一份无着的思念,使她感到了无声无言的迷茫。

⑷鉴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参考: “同心而离居”是游子漂泊的结果。也是一个明确的原因,使得相恋双方终老忧伤。作者的哀情当真是由眼前之乐景而激发出来的吗?不!他的哀情是时时在心头的,而这哀情的根源是什么?诗的最后一句告诉了我们——“同心而离居”是他无尽哀愁的根源,是他终日忧愁以至老的根本原因!作者虽未直接抒情,却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让人觉得余韵未歇、意犹未尽。

3.学生再次轻读课文,总结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变化。(2分钟)参考: 爱恋——思念——迷茫——忧伤(板书)

四四四四、、、、研读研读研读研读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探究问题探究问题

问题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气氛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时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学生研读诗歌,然后全班交流:(3分钟)参考: “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有“灞桥折柳”等。

问题2: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

学生研读诗歌,然后全班交流。(3分钟)参考: 在田田的荷叶间采莲思念的,常常是望夫荣归的江南女子,诗歌的第一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恰是描绘了思念中的女子不畏辛苦,采莲摘草,欲送心上人的情景,仿佛羞赧尚在,浅笑犹存。然而,诗歌的第二层“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以一设问的形式使得美好的意境徒然蒙上了一层愁绪,采花摘草的快乐就在无人可送的转折中颓然然消失。所思念的人在哪儿?在远方,他是游子。他为何远游已不言自明。“在远道”的意境如此苍凉,恰与“涉江”“兰泽”相应。

一、二相联,便觉得江水的浩渺,沼泽的苍茫一下子让人倍感惆怅,因为遥远,因为不知他身在何方,所以思念也就失去了方向。迷茫中,一个想法正渐渐清晰: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做什么呢?诗歌自然转入第三层,“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在思妇的想象中,虚拟了远方游子正在异乡蓦然回首悄然遥望,思念妻子,思念家乡。然而通往家乡的路那么漫长,何时功成名就,何日共话当窗。漫漫归乡路正象征了无尽无期的心路。诗歌的第四层“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又回到现实,思妇游子心心相牵,却相隔遥远。一直到老的分离除了给人一层一层的忧伤,又会有什么呢?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教案《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2、能力方面( 1 )领会诗歌的思......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内容、语言特色。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汉古诗词《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②、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③、掌握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方法;2、过程......

下载涉江采芙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江采芙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