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前言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突出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社会上反映强烈的学生体能与运动素质不佳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李铁映同志曾经指出 “全民体育主要是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育主要是学校体育,实施全民健身,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和重点”,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既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体质与健康,又会对他们今后几十年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课堂组织管理,学生兴趣培养,分层施教,教师自身素质等几方面着重阐述如何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改善学生体质。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眼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要产生影响。所以,我个人认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看到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发展性效率。体育课堂上学生的行为目标主要是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但是一节高效性体育课教师更应该在有限时间内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养成锻炼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效果是(45分钟)=(终身)的长期效益。
一、抓好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纪律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课堂纪律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锻炼活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学生的课堂活动行为管理;学生的课堂活动行为管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学生整体上课的精神面貌。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学生该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其次,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身体状况,经常找学生谈话,了解学习情况,听取学生发表教学过程中的意见。最后,教师必须经常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反馈学生信息,加强学生思想上的教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体育课堂学生组织纪律性的管理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课堂各环节时间上的管理;体育课课堂常规部分包括整队,检查服装,安排见习。
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是一不注意几分钟的时间就会被浪费掉,怎样从一开始就进入上课状态,合理安排课堂中各环节的衔接,这就要靠教师的管理水平了。体育课中存在着大量的队伍调动、分组练习、纠正错误、中间休息等组织手法,实践中得出只要教师充分做好上课准备,备好课、科学安排设计各部分内容所用时间和练习次数,课中抓好学生的组织,注重时间管理,那么,体育课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体现出来了。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管理;学生违纪的原因很多,但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学生听不懂或听不清;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恰当或不公正等。二是主观原因、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端正;对体育课及教师有偏见等;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是社会对“健康第一”的召唤,对体育学科的重视性的体现和要求。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动机,设计魅力的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让他们发挥积极性并参与管理,实现自我,满足要求,这样学生就会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加上教师应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正确采用科学教学方法,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程度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学习维持性长短的内部因素,是学生对学习产生高层次需求的根本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多把体育理解为“玩的运动和游戏”,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本无可厚非,更不易人为遏制。所以,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课堂导入阶段,例如: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快速奔跑能力,那就大可不必跑几组50米加速跑就了事,而是用游戏“大鱼网”等相关活动来结合“玩”与“教育”,达到师生目标的统一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合理开发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大力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相帮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相互磋商,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教学
手段要现代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象,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美国学者哈拉里也说过:“千言万语不如一张画。”通过展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动脑思维中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的益处,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大大增强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淡化以教师为主的现象,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可以安排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安排练习时也不可一成不变,也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分层施教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体育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是在现实体育课堂中学生在身体综合素质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接受练习的能力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要求都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自傲,消极练习,弱者心理畏惧,逃避练习。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身体综合素质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身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达到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四、教给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从体育教育角度来说,最起码是必须摒弃专制、强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
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是学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体现,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
五、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体育方面知识自然而然地会找体育老师来帮助,作为自己的专长项目,很容易回答,如果碰到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回答了,避免不了在课堂教学中失去学生的信任和欢迎。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自我进修,提高自我的知识面。在体育教学中要有创新和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运动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小结
总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是社会对“健康第一”的召唤。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合理利用课堂时间,设计出有魅力的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努力建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能、智力素质,最终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2]张吾龙, 张艳芬, 郝志风.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6,(02)
[3]周晓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 , 1999,(01)
[4]郭秀兰,徐晓燕.刍议学生体育兴趣与教学效果的关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2001,(05).[5]肖建忠.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及原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2003,(05)
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 我们知道,有效是指做事有效果,产生效益。体育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摘要] 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张江平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
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
从“趣”字入手——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