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育桃李 汗水浇出满园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呕心沥血阅读答案”。
呕心沥血育桃李 汗水浇出满园春
——记毕节地区民族中学特级教师张永辉
·本报记者 陈燕南·
2010-10-18他虽已年近半百,但宝刀不老、青春焕发;他不仅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更是学生心目中的慈祥父亲。他用一腔真情在师生心头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用辛勤汗水把数以千计的学子浇灌成才;他不善言谈,性格内向,但他却是教育战线上的精英。他就是毕节地区民族中学地理学科组长,中学特级教师、贵州省省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毕节地区首批名师、2008年毕深教育奖励基金获得者张永辉老师。自任教三十多年来,他积极从事教学工作,坚持以学生学为主,热爱学生,其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与赞赏。
艰苦奋斗成就育人路
1977年,年仅十九岁的张永辉在毕节市长春堡镇王丰公社长洼小队当知青,刚好遇上王丰小学一个老师退休了,学校便找上了他,请他去上课。但从小想参军,当工人,甚至想当演员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会登上神圣的讲台,只是想到当时教室里有学生正在等着他,他不能误了几十个正在眼巴巴看着他的学生。于是血气方刚的他,带着对未来的梦想和憧憬第一次走上了讲台。
当时正是“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他在学校不但上语文,还“擅自”大胆地为学生开设了地理、政治,甚至音乐等课,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改学校上节语文下节数学的单调局面。第二年恢复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毕节师专(现在的毕节学院)中文班。
从毕节师专毕业后,他积极申请支援更为穷困地方的教育而去了赫章一中,到赫章一中后,他听从学校安排舍弃了所学专业上了地理。一上就是十多年。几乎年年接毕业班,还兼着几个普通班。在学生眼里,上他的地理课充满激情和乐趣,“地球随手一划,竟然比圆规画出的还要圆。哪里有条河,哪里有座山,随手一划一指就生动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了。”
1992年,毕节地区民族中学诞生了。他怀着一颗要为民族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来到毕节民中任教。经过十多年的苦苦求索,张永辉有了更大的成就,从一个初级教师成为了一个特级教师。由于他工作兢兢业业、办事勤勤恳恳,认真钻研教育理论,刻苦撰写教学专著,不断用汗水书写出教育教学理论新篇章。其教研成果《“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验报告》、《地理新教材及其教学探索》、《高中地理“探究分层教学”》、《兴趣思维记忆教学实验报告》和《探究性教学在民族地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等相继荣获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教研论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验报告》、《地理课堂提问六忌》、《“五
问”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鼓励学生发问,改进师生关系》、《重视问卷调查,提高教学质量》、《重视空间思维教学,提高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和《地理“探究分层”教学实验探索》等分别发表在《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贵州教育科研》、《贵州教育》、《地理教学》、《中华民族教育》等月刊上。张永辉用顽强的拼搏和不懈的追求体现了自身价值,创造了人生辉煌。但他执著探讨教育改革理论的坚强意志却有增无减。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只是一朵路边盛开的蒲公英,为了让路人走得更好、人生更美丽,他默默吐着他的芬芳,让人们踏着他走向更为辉煌的明天。
拼搏进取汗水铸辉煌
拼搏结硕果,汗水铸辉煌。张永辉一路拼搏一路歌,先后为自己和学校赢得一串串闪光殊荣。在2003年贵州省中学生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评选活动中,他所指导的学生小论文《关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调查》等两篇荣获二等奖,《大方旅游景点——九洞天》等三篇荣获三等奖。在2008年贵州省教科所、教学研究会和地理学会组织的贵州省中学生高中地理小论文比赛中,学生的《大方县资源优势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十八篇地理小论文获得2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的最好成绩。张永辉还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他的教学研究课题较多,有“问题式教学”、“思维兴趣教学”、“情景教学”和“五问教学”等等。“五问”即:提问、寻问、释问、回问、反问。他教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引导。他认为教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播撒爱心呕血育英才
张永辉重视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他认为差生是暂时的现象,只要教师给予差生适时适量的帮助和耐心的辅导,全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差生是不差的。张永辉说到做到,每次在上晚自习的时候,他总是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所谓的差生身上。他的原则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此,还为学困生找资料、开小灶,并积极参加对学生的捐款活动。在其妻下岗的情况下仍然向学生捐款了2000元,后又将“审新教材”的1000元也捐给了学生。他脾气好,对学生态度好,从来不责骂学生,尽管学生有时太过分,他也只是微微一笑。他细心地呵护着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真正的平等。学生有病,他带学生去医院看;学生住宿有困难,他就接学生到他寝室里去住。
他常对学生说,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超过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教学任务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完成。他热切地鼓励学生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认为教学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和获得运用知识的实际本领。
爱岗敬业谱写奉献曲
张永辉是毕节民中史地教研组组长、地理学科组长和地理学科备课组组长。每一周他都要组织全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指导各年级的老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引导辅导学生的学习,并毫无保留地把他自己的教学才能与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老师,为每一个老师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
张永辉积极参加地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在赫章进行的地理教学研究年会上进行公开课的点评,在全区高考培训会上进行高考教学研讨的公开课:《地理日照图专题复习》。其公开研讨课深受与会者的赞扬和北京专家的好评。他还参加地区教育局《高中教师学科练兵纲要》的编写工作、全区高中教师地理学科专业考试出题、评卷工作。由于成绩突出,相继被认定为贵州省首批省级骨干教师、第四批地区骨干教师、首批地区教育名师、2009年全国优秀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来,张永辉从毕节到赫章,从赫章到毕节,人生转了一个圈,始终是从家里到学校,又从学校到家里。岁月在一届又一届十六、十七岁的花季少年中流走,但他的工作似乎没有丝毫的变化。在繁忙的教书生涯中,他仍在为教育事业执著地奋斗着、拼搏着。
谈起工作中的感受,张永辉说:“三十年足可以是人生的最重要最辉煌的历史了,但愿人生还有几个这样的三十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永辉就像光彩照人的红烛,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了一批又一批新人通向理想彼岸的征途。
育出桃李香满园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人是一种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错的定义。“世无朽木不可雕”。全在匠师的“心”和“术”,心是爱心,术是艺术。我们的工作是伟大的完全可以......
志在奉献育桃李满园芬芳春盎然编者按:2012年12月21日,宝鸡实验小学“创建班级文化,提升管理效能”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李昕、付园丽、寸芳芳三位班主任老......
汗浇桃李花,赢得满园香——记高凤萍老师教育感人事迹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高老师就是用心去从事教育,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
以人为本育桃李 以德育人馨满园迎着朝霞,她的身影第一个映入校园,带领老师们用心血和汗水谱写教书育人的新篇章;踏着夜幕,她最后一个离开岗位,带走的是育人后的满心喜悦和一身的......
苦心育桃李 满园竞芬芳——记县实验小学优秀教师杜俊萍说起杜俊萍老师,县实验小学的全体师生称赞之声均纷涌而至,交口述说着她好强—永不服输、敢拼—善打硬仗、和蔼—爱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