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教研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校本教研真正实效”。
6、对校本教研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核心,而校本教研正是促进学校和教师双重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也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变革潮流。校本教研作为以校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运营的重点,正悄悄改变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
为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我校近些年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1、2005年开始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学习教科室制订了《集体备课制度》《优秀备课组评选办法》,《备课组长职责》《集体备课检查制度》等,要求学期初各备课组长制定教学计划及集体备课安排并上交学校教科室,每周主讲人,讲下一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及难点的突破,交流相关课件,配套练习等,同组教师交换意见。集体备课之后要求教师结合所教班级实际,形成自己的教案。集体备课时间由教科室专职人员负责检查并记录,作为年终评定优秀备课组的主要依据。
2、2009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为更好地开展各学科的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重新设置各学科教研组长,并制定了《教研组长职责》《新课程下校本教研制度》《领导包学科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同时学校把每周四下午七八节做为学科教研活动时间,研讨新课程标准,研讨高效课堂模式,学习新课程理念等等。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学科学习培训、研讨,听评课、讲座。
3、开展课题研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深入,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以题促研”也是是我校多年来的教研形式。学校各级课题近200个,其
中国家级电教课题一个,省级课题20多个,基本做到了教师们人人有科研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一个科类较为齐全、老中青梯队化、覆盖面广的课题研究网络。
4、充分利用校园网,将外出学习的培训材料、课件,新课改的理论学习资料,各学科新课标考试说明、市县级优质课课件等等上传到校园网供老师们学习、下载;在网上设置教学研讨区,老师们对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其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一主题参与讨论的又1904人次。
调研表明,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学科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个别学科的活动存在着形式化、经验化等倾向,没有具体明显的效果。
那么如何增强校本教研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前提
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不可能有具体明显的实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问题(或主题),并分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发现并科学梳理校本教研问题(主题)的原则(方式、要求):①校本教研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②这些问题(主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有操作 性);③这些问题应该是全校教师(或学科组教师)都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格局和浓 厚的校本教研文化。
二、增强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基础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是难以深化突破的研究。研究表明,教师走向教育家(研究型教师)要跨过两道关键门槛:一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在研究创新上会遇到技术的难题)、教育理论功底不够深厚(难以进行理论创新和操作技术上的突 破,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被更多的人认可,从而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运用)。这是因为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丰富是教育科研的基石,有效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储备,可以扩大教师的研究视野,增强教师发现并梳理校本教研问题的灵敏度,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操作能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际效率。如何引领教师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注重借鉴他人的先进实践经验呢?一方面我们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另一方面我校实行“走出去带回来”的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所有外出学习的老师必须第一时间向本学科组或是全校任课教师做汇报讲座;再比如我们学校每周四下午是教研活动时间,比如学校推行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学校教科室搜集有关的理论文章,印刷后发给所有老师们学习,然后研讨时间交换学习心得。
学习是当代教师生存的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 成性。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当然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 增加或者学历层次的提升,还意味着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增强校 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
三、增强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关键
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如果只凭感觉、经验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只有运用科学的手段、提高科研含量,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
怎样提高校本教研过程的科学性呢?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是:一是明确校本教研主旨:“一个落点、两个主体、三个要素”(一个落点:即校本教研要围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展开,它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和归宿;两个主体:即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它们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和主要参与者;三个要素:即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创新校本教研的模式:如我们可以创建起“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具体教研模式。基本操作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三是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对于广大基层学校和教师来说,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个案研究、课堂观察、调查研究等方式,比运用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研究等技术性要求更高的方式更适合。但这并不是说运用这些更适合于基层学校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就不讲技术性、科学性。而恰好相反,我们只有在实际操作上讲究科学性,才可能取得实效。
四、增强研究制度的规范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保障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的“护航”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应该依据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和教 师专业发展的层次性,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并做到有条不紊地具体实施,确保了校本教研有序、高效开展。
总之,只要务实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逐步增强校本教研实效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习酒镇中心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场经验交流会xjzxxedu@163.com如何开展有效校本教研的思考与建议习酒镇中心小学钟明书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应活动组委会的委托,下面我就......
问卷开始1.您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 * 非常有必要 有必要 不太必要 没必要2.你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 非常可行 可行 不太可行 不可行3.您对思想政......
龙源期刊网 http://.cn一次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李燕玲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1期[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
增强校本教研实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2009-2教学工作总结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教导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实效性、提高专......
怎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才有实效?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校本教研工作永恒的主题。要想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