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
(一)从神话时代到米利都学派
这是我重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笔记。让我们离开各种各样的潮流,一切归零,让我们回到混沌的最初,看那黑暗中的第一个闪亮,看那荒原上第一朵鲜花。然后,让我们回首我们是如何一路走来,那些伟大的灵魂如何照亮了苍穹。真理既没有答案,又有无数答案,我们需要放弃的是智珠在握的态度,因为我们手中的真理随时可能化为飞烟,无声无息地离我们而去。我们如此渺小无知,但是让我们赞颂我们的渺小无知,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无尽的海洋中游泳。那么,开始吧。
西方哲学是从NB的希腊人开始的,在此之前,一切属于宗教和神话。各种各样的神祗:埃及人重视死后的生活,信奉冥王奥西利斯;巴比伦人信奉大地女神伊斯塔尔;克里特的神是女猎人;阿加底亚崇拜牧神潘;色雷斯人崇拜酒神狄奥尼索斯(巴库斯),派生出奥尔弗斯教„„人类本身的脆弱使得每个人都有信仰的需要,这些宗教如同小河里的鱼,闪耀的鳞片转瞬即逝,一切都取决于民族的产生与灭亡或被征服。
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时候,不知道哪根神经搭对了,三朵鲜花在不同的地方几乎同时绽开。那就是希腊的N位牛人,中国春秋时期的各位老头子,和菩提树下的乔达摩·悉达多。那是一个值得赞美的奇迹的年代,花朵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孕育成熟后必然绽开,以照亮世界。
西方哲学起源的荣耀,落在米利都人泰勒斯的头上。他是几何学开山大牛,曾经预言过公元前585年的日蚀。泰勒斯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他认为万物都是由水构成,水是世界的原质。咳,这位老头一定住在海边,在他的眼中陆地是一艘大船漂浮在海上。不过也蛮有道理,咱的地球几乎由海洋占据,而有生命的地方,没有哪里无水,就连咱们的身体,也有90%以上的水——幸亏不是100%。然而泰勒斯不知道的是,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正是因为有了除水之外的百分之几,就正像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老鼠,是因为基因里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差异。咳咳,俺们都是事后诸葛亮。
第二位是阿那克西曼德,他认为人间有永恒的正义存在,超越一切神祗,它是非人格的,是自然的律法。在他的世界中,万物出于一种元质(不知德谟克利特是否受他影响),原质构成我们熟悉的实物,实物之间互相转化,但原质是永恒的。世界上的彼此对立的火、水、土这些原素都在试图扩张自己,平衡它们的就是“正义”。世界并非被创造出来的,而是演化出来的。湿原素蒸发,便出现活的生物,人像其他动物一样是从鱼演化出来的(天才的先知啊!)。人必定从别的生物演化过来的,因为否则婴儿期的漫长将使得他无法生存。他据说是第一个绘制地图的人,他认为大地像个圆柱,而太阳与大地一样大,或比大地大二十七八倍。牛人呀牛人,偶像呀偶像!
第三位是阿那克西美尼,他说世界的基质是气。什么都是气,我们的灵魂是气(这个比较直观),火是稀薄化的气(蛮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凝聚的时候,气就变为水(没错,初中物理也是这么讲的),再凝聚就变成土(开始变戏法了),再凝聚就变成石头(这个有点道理)。质的区别变成了量的区别,至少教会了人们一种思维方式。大地像圆桌,气包围着万物。
这就是米利都的三位牛人。西方哲学史笔记
(二)毕达哥拉斯
轮到毕达哥拉斯这个老头子了。
老毕说了,万物都是数。除了是数学大牛以外,他还具有极其特殊的信仰。他领导的教派具有极其古怪的行为规范,比如不许吃豆子,不要碰白公鸡之类,照现在的看法就是吃饱撑的。据说毕达哥拉斯被人追捕,一片豆子地拦住去路,他宁死也不愿冒犯豆子,于是他作为一个纯粹的哲学家死去了。我们无法割裂他的数学、哲学和信仰。数学具有如此神秘而惊人的美,他的神秘主义倾向也大致由此而来。他的灵魂观跟佛教有些相似(印欧文明嘛),认为灵魂不朽且循环,可以转化为其他生物,一切生物都是亲属。在他的教派里,男女平等,财产共有,生活方式相同----这不就是公社嘛。数学是不需要实践的,大约是受此影响,毕氏认为观察者、旁观者比参加者、实践者的层次要高。
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勾股定理发现后,立即引起关于无理数的争论,数学家们从而相信,几何一定是独立于算术而存在的。说到几何,必定说到欧几里德。他在轻视实践方面走得更远。据说当一个年轻人听完他的讲课后问,那么这有什么用呢?欧老头子大怒,让奴隶给这青年人几文小钱,赶他回家去。想必对于我们这些学工程、学理科中偏应用的人,老欧绝对是不屑一顾的了。若让他到现在的大学里看看,大家都在拼命搞应用,老欧就要大摇其头啦。
几何学十分完美、清晰和严密,以致后世的斯宾诺沙想要将其善加利用,用来推理哲学。数学是如此严格和确定,有什么理由不把它当作永恒真理呢?我们的真实世界如此粗糙,以致于没有一个完美的圆,没有一条完全直的直线,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感官比思想更高贵,更真实?而数学不会因为计算的时间或地点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怀疑数学的永恒?是的,他们认为数学是不在时间之内的,因此数学可能就是上帝的思想。数学是一个永恒的世界,也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它只能显示于理智而独立于感官和现实世界----是不是嗅出了柏拉图的永恒理念模型的味道了?
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始于毕达哥拉斯这个大牛,直接影响了后世N个大牛和小牛,如柏拉图,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斯宾诺沙,康德„„ 西方哲学史笔记
(三)色诺芬尼和赫拉克利特
关于色诺芬尼,罗素并未着墨太多,然而色诺芬尼说出了一个重要的真理:我们并无所知。他是荷马和赫西奥德的学生,一个爱批评的人。他是自然一神论者,他最著名的比方是,如果牛能画像,那么它的神一定长得像牛!他的贡献破大于立,有点像古来的革命者,把一切砸倒之后,并不能重新建立比原来更好的。不确定论者在“破”上都极为大胆,然而在“立”上却是极其的小心谨慎。但是,每一个思考者都应该记住的是:我们并无所知!虽然说起来比较像悖论:世上唯一可知的真理就是我们并无所知。咳咳。
然而,记住怀疑,也记住我们的无知吧!
赫拉克利特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人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在流变当中,世界上永恒的是变化,只有火永不熄灭(这个还是符合逻辑的,因为火是永不静止的)。他是高傲的苦行主义者,认为火是一切的根源,我们的灵魂由水和火构成,水卑贱而火高贵,火越多就越干燥,变潮湿会使得人快乐,但也就不优秀了,嗯,“脑子进水”这句话,在赫拉克利特那里终于找到了理论根据。一个崇尚火的人,很自然地是崇尚力量的,很自然地是信仰战争的,他认为战争是万物之父,战争建立世界秩序。赫氏的哲学是强者的哲学,他本人是一个很少同情的人,据说殊不nice,他唯一不鄙薄的人是希腊七哲之一的毕亚斯,因为他比赫氏更甚,他的名言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坏人”----不知赫拉克利特本人是否在这坏人之列。
与他“一切都是流变”的理论一致,他另一个重要学说就是对立面是混一的。他认为对立就产生运动,就造成和谐,世界由分歧而产生统一。很显然,黑格尔和后来的马克思的学说都是建立在此之上。
可是,谁不想加入一个永恒之家呢?哪一个思考者不渴望着得到永恒的真理呢?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世界是在对立中找到和谐的,讽刺的是(我想,若赫氏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他便不会认为这个是讽刺,而应该为他自己的理论骄傲),跟他对立的人就跟在他的后面,那就是巴门尼德,巴门尼德针锋相对,认为一切都是永恒的。
我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心灵有一个极大的震撼:就是觉得康德的哲学,不是为他那代人而写的,而是为我们这一代人而写的。并且觉得,他是为我们这一代——中马列唯物辩证法毒素很......
《理想国》读后感想【摘要】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与苏格拉底正义是弱者的利益的驳论,那个对那个错呢?苏格拉底所认为的个人的正义与城邦的正义有怎样的关系呢?在......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孙云青20***13级文学院编辑出版班困扰人一生的哲学基本问题有三个,“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当然开篇就提这三个问题并不是......
1 在培训之初,我们被告知要写下5000字的有关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上卷)的读后感。当时拿出那本厚厚的《西方哲学史》一翻,顿时感到前路是一片黑暗,无他,每个字都认识,可是连到一起......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从来都认为哲学类的书太枯燥,不适合我这种没有耐心的人读,但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枯燥无味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