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试题及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保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共26题)
一、填空题(6题)
1.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依据: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条 本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共(7)章(70)条。
3.每年的6月5日是(环境日)。依据: 第一章 总则
第十二条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4、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首次提出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依据: 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5.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依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6、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依据: 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二、选择题(单选和多选)(6题)
1、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监察 C.环境监测 依据: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2、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C。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A.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依据: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3、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
B 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停止审批 B.暂停审批 C.减缓审批 依据: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四十四 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4.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
BC 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A.停止生产 B.限制生产 C.停产整治 D.限期治理 依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5.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些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AC。
A.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B.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且无违法记录
C.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依法在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依据: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 5 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6、新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AC。
A.分类处置 B.科学分类 C.回收利用 D.综合治理 依据:
第三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三、判断题(6题)
1.排污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依据: 第四十一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2.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依据:
第五十六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3.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全文公开。(×)
依据:
第五十六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依据: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5.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可直接拘留其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据:
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6.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依据: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四、简答题(8题)
1、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什么内容,进而接受社会监督?
答: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中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什么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答: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中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依据: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4、我国新《环境保护法》中的关于“环境”的定义是什么? 答: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依据: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5、新环境保护法中,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请列出相关行为?
答: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依据:
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6、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中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哪些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答: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7、新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中关于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的环境保护要求是什么?
答:新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中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8、新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八条中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答: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新环保法试题及答案一、正误判断题(A或者B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在答案中填写相应的英文字母。每题1分,共20题)1. 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新环保法试题及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C 。 A、环境保护税 B、经费......
新环保法培训试题及答案1、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 )。(A)第4条A、基本国策B、基本政策C、基本方针D、基本策略2、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
嘉峪关市学习贯彻新《环保法》知识竞赛决赛试题第一部分 必答题 (每人随机独立必答一道)1、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国家在哪些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答:重点生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