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所名牌大学的介绍_名牌大学介绍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3:40: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关于几所名牌大学的介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名牌大学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在北京、保定两地办学,校部设在北京市,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办学。

学校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点专业、52个硕士点专业、57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另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全校共有教职工2869人,其中专任教师167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109人,教授326人,副教授505人,初步形成以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癣长江学者为领军人物,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431人,各级各类研究生1万余人,留学生431人,科技学院(独立学院)在校生7080人。学校现占地1609亩,建筑总面积100万余平方米,总资产近28亿元,图书馆藏书170万余册。

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十五”以来,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要研究项目799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3项,授权专利171项,2009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3.35亿元。学校先进的科研技术在常规能源、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先进的仿真技术在用于“神舟”四号、五号、六号、七号航天员培训的“固定基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的研制中得到了应用。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大学与社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学校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进程,不断深化与国外科研院所的实质性合作。举办了EMBA、“1+1”双硕士、本硕连读和本科等不同层次的国际办学项目,与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实现了相关课程的相互认证,在教育、科研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共同合作。以杨奇逊院士为项目负责人的“大电网保护与安全防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学校以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领域中方牵头高校的身份,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学等国外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学校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的孔子学院工作进展迅速。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与电力行业形成了紧密联系。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了学校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同建设华北电力大学。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

学校铸就了“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曲折办学道路中优良精神的传承,准确展示了学校全体师生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风貌,是学校繁荣昌盛之所系。

学校形成了服务于我国电力工业的专业学科体系和一批优势特色学科。面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学校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着力构建新的“大电力”学科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于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形成了“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夯实基储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实践教学,构建了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仿真教学和校外工程实践教学的“四模块”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隙链接,成为我校实践教学的鲜明特色。

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级各类奖项190项。毕业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受到电力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左右。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群体,学校被誉为我国能源电力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十一五”期间,学校继续秉承“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育人为本、质量固本,按照“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努力把华北电力大学初步建成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 Science 》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 “ 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近年来,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有110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84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29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300余人,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17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 智囊团 ”和“ 思想库 ”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成为新时期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 “ 创造、创新、创业 ” 教育的新理念,培养 “ 厚基储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 ”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31277人,硕士研究生10731人,博士研究生6736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566人,有外国留学生 1491 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293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磨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豪迈地迈向美好未来!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88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5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含60个系)和10个研究院,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4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1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2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38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1322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 55%(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349人,占56.6%;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1797人,占75.4%。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1人(其中双聘院士12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经推荐入围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6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9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有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现有在校生37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466人,硕士生14227人(其中专业硕士5066人),博士生2352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00余人,本研比为1.2:1;获第四、五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3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2005年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学校设有14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2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文科基地20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近五年有6篇论文发表在《自然》和《科学》上,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高校前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2007和2008年均居全国高校第八位,2007和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别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和第三位,19项成果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建“全球十校联盟”的多边国际大学合作组织。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6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30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基本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管、理、经、文、法、哲、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学校现设有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民航学院等14个学院;设有无人机研究院、直升机技术研究所等112个科研机构,其中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和科研基地9个;建有教学机构16个,其中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现有本科专业50个、硕士学科点127个、博士学科点52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有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1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4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校建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500亩,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近240万册(件)。现有教职工2854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任教师882人,博士生导师333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10人,全国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9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人数达57%。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人,其中本科生16400多人,研究生7100多人;另有留学生4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5300余人。

南航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自1989年国家设立教学成果奖以来,共获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1项,其中国家级奖14项。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最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总分分别列全国高校第五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在“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高等数学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了数位两院院士、20余位部省级党政领导和将军,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与国防型号研制任务并驾齐驱的科研工作格局,研制成功不同类型的飞行器二十多种,其中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无人驾驶高原侦察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等。“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百项,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重点型号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

在新的发展时期,南航确立了“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制度创新”的发展战略,全体南航人正秉承“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以昂扬的姿态向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郑州比较好的几所大专介绍

省内几所比较适合报考的大专院校 郑州商专学校的管理很规范,师资配置的也不错,目前学校一直准备升本,前景很好。学校的两个重点专业是营销和会计,会计在河南省是数得着的,但是分......

名牌大学自荐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名牌大学自荐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丹麦名牌大学

WWW.SLL.CN立思辰留学360介绍,丹麦国家不是很大,但是不代表丹麦学校质量很差。无论在文学、哲学领域,还是在物理学、电磁学领域,丹麦都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如......

名牌大学校训

名牌大学校训中国大学校训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科学、民主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 求是拓新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北京师大:学......

名牌大学自荐信

名牌大学自荐信在现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成长的社会,用到自荐信的地方越来越多,我们在写自荐信的时候要注意理由要充分、合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自荐信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

下载关于几所名牌大学的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几所名牌大学的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