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教材 创造精彩[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吃透课本提升能力”。
吃透教材
创造精彩
可乐小学
马云凤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下午好!
当我们悄然走过姹紫嫣红的春天时,你是否还沉浸在那茫茫的花海里?很高兴,在这个有花的季节里,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语文教学。同时,也十分感谢斗南镇中心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这个交流平台。讲座倒也谈不上,我只是将自己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一些感受、思想、方法和今天在座的大家作些肤浅的交流,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前辈、专家、同行朋友们批评指教。
今天,我就以“花”为媒,把去年5月14日我参加昆明市小学语文说课及答辩竞赛活动《花瓣飘香》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以下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吃透教材
创造精彩》
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再次走进《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配乐朗诵课文)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小姑娘,这是一颗多么纯洁的心灵,这是一份多么感人的真爱。《花瓣飘香》——当我第一次拿到这个题目,无数次念到它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是一个蕴含美好意思的名字,是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文本时最真切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我第二次、第三次……走进文本,有了和文本的亲密接触,有了和作者一次次对话,和小女孩一次次对话后,我的心在一次次颤动,一句句浸满着情与爱的字符 1 在我的心底静静地流淌着,此时,阅读文本的心境仿佛早已沉浸在这一丛散发出淡淡清香的月季花里一样。掩卷遐思,文中朴实的话语,简单的情节,为何能产生如此巨大的魔力?文中“我舍不得摘下整朵花”、“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这些流淌着爱意的话语不时地在我的脑海中次第闪现,小女孩满目虔诚的捧着一片沾满露水的花瓣,年轻的妈妈憔悴的脸上满溢着幸福微笑的情景在我的眼前渐渐清晰。也许这就是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也许就是这种对文本的潜意识的研读,我明白了是小女孩的一颗孝心,作者的一片深情在拨动着我心中那根叫“亲情”的弦,是母语中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催化我心中那颗原自本能的孝心。于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带孩子走进诗意的母语王国”这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我心头荡漾,这种来自对文本解读的冲动告诉我:一定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情的情境中去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在设计和实施《花瓣飘香》一课的教学时,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以语言文字为根,把三维目标整合好,让学生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词句中体会,在美的对话中交流,在美的情感中陶醉。
一、教学理念:
1、以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依托文本,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全面的情感升华。
2、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教与学和谐统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体会小女孩美好的心灵和善良的品格。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设计特色:
1、以小姑娘善良、懂事的特点为主线。
2、以听、说、读、写、思为主要活动方式,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功能,让学生在自动、互动、训练及和谐的师生共建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引出“花香”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眼进入课文是语文学习常用的教学手段。上课伊始,我抓住“飘香”一词,采用开课中齐读课题,揭题中引出“花香”,通过比较激发兴趣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此环节的设计是采用“以大观小,以小窥大”的对比方式,为学生理解文中小女孩美好的心灵就像花瓣那样香气四溢,沁人心扉提供价值导向。
(二)初读课文,感知“花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教学中,我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这一学情,设计让学生自主阅读,围绕“课文讲件什么事?”进行整体感知,并谈一谈读文后有什么感受?充分体现出教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接着让学生找出文中作者夸赞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说这句话,训练学生也来读一读,学着夸一夸。此环节的设计是抓住“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句话来辐射全文,让学生以居高临下之感统领全文,感知全文。在读和夸的同时,教师又设问: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再次走进课文。
(三)细读课文,体验“花香”
课文中许多精准的词句蕴藏着深厚的内涵,是我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整合三维目标最好的抓手。教学时,我抓住关键词,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在摘花时,我抓住“小心地摘”这个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比较“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和“从花丛中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两个句子,小小的对比中,“小心地”这三个字里蕴藏着的不是一个随意乱摘花的小姑娘,而是一个爱花的小姑娘,是一个让作者一眼就喜欢上的小姑娘。在指导对话朗读时,我又抓住“轻轻地问”,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和蔼可亲,感受作者对小女孩的包容和喜爱。在学生通过初读感受到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后,设计“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一颗什么样的心”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造多方位的听、说、读、写、思的情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情感熏陶,传递“花香”
人们常说:“要想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教学中,我抓住作者“买花、送花”中的一个“送”字,和一个“放”字,进行朗读训练,通过读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了作者的熏陶,进一步体会到课题“花瓣飘香”的深层含义。
(五)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当教学进入高潮时,我提前布置学生收看电视公益广告《关爱其实很简单》的实录,引出“人间处处是真爱”这句话,课堂上再次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关爱其实很简单》的实录进行补充。柔美的音乐舒缓而流畅,电视声、光、色一体的艺术效果冲击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此刻,无需太多的语言去表白,因为他们看到了爱,他们听到了爱,他们感受到了爱。所以他们懂得了爱,写下了爱。
总之,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以读为主,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体会,在读中交流、读中陶醉。
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两方面的体会:
1、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促进心灵对话文中小姑娘敬重父母、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和善良品格,绝不能凭刻意的说教和简单的告诉。我尝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去品味语言文字。特别是文章中作者与小姑娘的对话描写,通过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努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体验。
2、以感悟“小女孩”为核心,有效整合各种教学因素。教学中,我努力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综合效应。
比如说:文章中除了写摘花瓣送妈妈之外,还写了爸爸来信中的嘱托。在安排教学时,我关注了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整体出发,努力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再比如说:敬爱父母、关爱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一方面充分利用文本,运用朗读、描述、讲解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又适度运用电视公益广告,让学生走出课文,走进生活,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人间处处是真爱”这句话。
当然,整堂课的设计不会是完美的,肯定有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蕉城区实验小学 黄垂武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们老师要细心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这样才能做到精心设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何......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任何有效的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其最直接和有效的前提是备好课。备课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
初升的朝阳给予我们新的希望,在充满火样的热情中,我们迎接一个新的挑战。生命原是一幅未动笔的画卷,但有志者却能描绘出绚丽多姿的动人画卷,我们应当充满希望的迎接挑战,成功的精......
情境教学既成为一种潮流,又成为新课程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式。情境图成为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往往很难被老师真正理解,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吃透教材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